关键绩效指标法设计原则

如题所述

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KPI)系统时,SMART原则是设计者的重要遵循。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几个常见的误区:

首先,对SMART原则中的"Specific"理解有误可能导致指标过于细致。有些人误以为指标越具体越好,如天津某化工企业曾为文员设置“办公用品发放态度”指标,但这并不构成关键的业绩驱动,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影响有限。因此,KPI应聚焦于真正关键的指标,而不是过度细化。

其次,对"Measurable"原则的理解偏差可能导致关键指标遗漏。虽然可度量原则强调数据可获得,但并非所有指标都必须量化。一些设计者过于追求量化,导致无法量化的关键业绩被忽视。比如,销售部门可能需要量化指标,但人力资源部门的部分工作难以量化,若过分强调可量化,可能导致KPI体系不完整。

关于"Attainable"原则,一些设计者可能会设定“中庸”目标,但并非所有中庸目标都合适。厦门某软件公司例子显示,过于保守的目标设置可能缺乏激励性。指标应与企业的成长性、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相结合,设定经过努力可达到但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Realistic”原则的回避可能导致考核与目标偏离。有些企业为了避免成本,会舍弃关键业绩指标,但这些指标对企业战略至关重要。如果无法直接考核,应寻求外部帮助,确保KPI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后,对"Time-bound"原则的理解偏差可能导致考核周期过短。设计者有时过于追求即时反馈,忽视了不同指标需要不同考核周期。KPI应根据指标特性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避免过于频繁的考核对正常工作造成干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