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含有什么成分?

如题所述

牛奶是牛的乳汁,营养丰富,食用价值很高。每100克牛奶含蛋白质3.5克,脂肪4.0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120毫克,磷93毫克,铁0.2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13毫克,尼克酸0.2毫克,维生素A42毫克,维生素C1毫克。牛奶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仅次于蛋类,胆固醇含量每100克中仅含16毫克。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甜度较低,但有促进胃液分泌和肠胃蠕动作用,在肠道中可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

-- 牛奶的保健功能
д.补充钙质:牛奶具有很高的含钙量,即喝一杯200毫升的牛奶,可供200毫克钙质,且含有较多的乳糖(4.6%),蛋白质(3.2%)和维生素(0.60微克/千克)等,吸收率高达40%,是仅次于母乳的最好补钙品。

д.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牛奶中的酪蛋白含有10%的磷,对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д.减少中风危险:牛奶中含有钾使动脉血管壁在血压增高时保持稳定,使中风危险减少一半,同时还可防止动脉硬化。

д.解毒:牛奶可以阻止人体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铅和镉,具有轻度的解毒功能。

д.促进钙、铁吸收,防便秘:牛奶中含有将近5%的乳糖,可促进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泄。

д.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酸奶和脱脂奶可增强免疫体系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牛奶中的β-酪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变异原机制,能减少癌变;生物活性物质SOD能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增强免疫力,具有抗老的延年益寿作用。

д.护目:牛奶中的维生素B2,可提高视力。

д.改善睡眠:牛奶对人体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促进睡眠。

-- 哪些人不宜饮牛奶
д.经常接触铅的人: 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积蓄,容易引起铅中毒,因此,经常接触铅的人不宜饮用牛奶,可以改饮酸牛奶,因为酸牛奶中乳糖极少,多已变成了乳酸。

д.乳糖不耐者: 有些人的体内严重缺乏乳糖酶,因而使摄入人体内的牛奶中的乳糖无法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肠吸收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大肠,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大肠粘膜吸入大量水分,此外,乳糖在肠内经细菌发酵可产生乳酸,使肠道PH值下降到6以下,从而刺激大肠,造成腹胀、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

д.牛奶过敏者: 有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д.返流性食管炎患者: 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

д.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的患者: 病人体内的乳酸酶会受到影响而减少,饮奶后,乳糖不能分解就会在体内发酵,产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腹胀。腹腔手术时,肠管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肠系膜被牵拉,使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延迟,肠腔内因吞咽或发酵而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会加重腹胀,可发生腹痛、腹内压力增加,甚至发生缝合处胀裂,腹壁刀口裂开。胃切除手术后,由于手术后残留下来的胃囊很小,含乳糖的牛奶会迅速地涌入小肠,使原来已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更加不足或缺乏。

д.肠道易激综合症患者: 这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特点是肠道肌肉运动功能和肠道粘膜分泌粘液对刺激的生理反应失常,而无任何肠道结构上的病损,症状主要与精神因素、食物过敏有关,其中包括对牛奶及其制品的过敏。

д.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消化牛奶中的脂肪,必须供给胆汁和胰腺酶,牛奶加重了胆囊与胰腺的负担,结果使症状加剧。

д.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 鲜奶质量的鉴别方法
鲜奶的新鲜度及质量检验尤为重要。以下就鲜奶的新鲜度介绍几种简易的鉴别方法:

方法1——感官鉴别:新鲜乳(消毒乳)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无凝结,无杂质,无异物,无粘稠现象。

方法2——将奶滴入清水中,若化不开,则为新鲜牛奶;若化开,就不是新鲜牛奶。若是瓶装牛奶,只要在牛奶上部观察到稀薄现象或瓶底有沉淀的,则都不是新鲜奶。

方法3——煮沸试验法:取约10ml乳样于试管中(或透明玻璃杯中),置沸水中5分钟观察,如有凝结或絮状物产生,则表示牛奶不新鲜或已变质。

-- 喝奶 别陷入误区
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几乎是完全营养品。牛奶中的蛋白质质量优良,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它营养素的含量亦十分丰富,钙的含量高,且好吸收。牛奶在食品中是佼佼者。但食用牛奶要讲究科学,否则营养成分不但得不到充分利用,还会对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 误区一:空腹喝牛奶

空腹饮用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喝进去的牛奶不能充分酶解,很快会将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消耗,营养成分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有的人还可能因此出现腹痛、腹泻。喝牛奶最好与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 误区二:食物搭配不当

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 误区三:加糖煮沸

牛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在高温条件下牛奶中的氨基酸与糖形成果糖基氨基酸,这种物质不但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反而会影响人体健康。牛奶最好新鲜饮用,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 误区四:偏爱高加工牛奶

并非高加工的牛奶营养都比鲜牛奶好。牛奶还是选用接近天然状态的为佳期。因为经过多次加工,加入了多种其它成分,如微量元素或无机盐类对身体并非均为必需,有时还会过量。

◎ 误区五:高温久煮

牛奶加热时,牛奶中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变化,在60~62摄氏度时出现脱水现象,从而变成凝胶状态,随之还会出现沉淀。达到100摄氏度时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并会使牛奶味道损失较多。

◎ 误区六:用文火煮牛奶

文火煮牛奶所需的时间较长,牛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容易被氧化破坏,从而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

◎ 误区七:热牛奶贮在保温瓶里

随着时间延长热牛奶的温度会下降,细菌在温度适宜时便会大量繁殖,使牛奶酸败变质,因此,煮好的牛奶宜在稍冷后便立即饮用,不宜保温久贮。

-- 不法商家用三种方式欺骗消费者
№.1 玩“文字游戏”,偷换概念

市场上不少含乳饮料类产品在产品包装上却不这样标识,采用种种方法回避它们“饮料”的真实属性。

手法1:根本不标属性名称,就标注“××奶”。

手法2:将“饮料”直接标注成“酸奶”。

手法3:将“××奶”标注大而清楚,“饮料”两字小且难找;有的“饮料”两字不在同一视野,标注到包装的侧面。

手法4:表明真实属性的“饮料”两字与产品包装为同一颜色,且字体小,消费者很难发现。直接违反须采用“对比色”的规定。

№.2 鱼目混珠,货架摆放误导消费者

一些超市的乳产品货架上,没有将纯牛乳和乳饮料这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分开摆放,并以醒目标识加以区分。将包装相同、标注类似的产品混放在一起,很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不仔细查看标签和配料表,根本无法区分以上两类产品。

№.3 云遮雾罩,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

对于含乳饮料的广告宣传,一些商家更是颇费苦心。各种果奶、钙奶多么有营养、对孩子多么有好处的广告词一时间充人耳目。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模糊了消费者对与牛乳和酸牛乳的区别。

-- 牛乳≠含乳饮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纯牛乳、纯酸牛乳蛋白质含量均不得低于2.9%;调味牛乳、调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3%;乳饮料、乳酸菌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蛋白质不得低于0.7%。

可见纯牛乳与乳饮料在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方面差别还是很悬殊的,消费者不可长期把乳饮料当纯牛乳饮用。

含乳饮料的配料除了牛乳外,一般还含有水(应放在配料表的第一位)、甜味剂、酸味剂、果味剂、防腐剂等。根据国家要求,产品配料表的各种成分要按加入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此列出。所以乳饮料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水往往排在第一位。而牛乳或纯酸牛乳则是将牛乳放在第一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7
牛奶的营养成分

牛奶中含有几乎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在1000克牛奶中含有7克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40克乳脂、35克蛋白质、50克乳糖和868克水分。 据专家分析测定:每一瓶227克(半磅装)消毒牛奶中,所含蛋白质,相当于55克鸡蛋;脂肪,相当于385克带鱼;热量,相当于120克猪肝;钙,相当于500克菠菜;磷,相当于300克鸡肉;维生素A,相当于125克活虾;维生素B2,相当于225克羊肉。 7~10岁学龄儿童,每天喝500克牛奶(早晚各一瓶)即可。

牛奶是人类改善营养、科学补钙、增强体质的最好食品。牛奶的营养成分:牛奶中含有人体生长发育及代谢所必须的全部营养成分,也是最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的,因此被称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牛奶的五大重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3.4%):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或称“全价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所有氨基酸。它能供给人体机体营养,执行保护功能,负责机械运行,控制代谢过程,输送氧气,防御病菌的侵袭,传递遗传信息。

脂肪(3.4%—3.8%):乳脂肪是一种消化率很高的食用脂肪,它能为机体提供能量,保护机体。

碳水化合物(4.7%):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几乎都是乳糖,对于婴幼儿发育非常重要,另外钙的吸收程度与乳糖数量成正比,丰富的乳糖含量还能起到预防佝偻病的效果。

矿物质:矿物质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蛋白质一起维持细胞内、外液一定的渗透压,钾、钠、钙、镁的离子还可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维生素:牛奶中含有已知的所有的维生素,维生素A能促进正常生长与繁殖,维持上皮组织与视力正常;维生素D造骨细胞的钙化能力;维生素E的作用是抗氧化、抗衰老;维生素C的作用是抗坏血病。
第2个回答  2014-01-07
蛋白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