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贸易地理因素

如题所述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实施沿边对外开放以来,中国边境贸易犹如异军突起,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边境贸易的发展也促进带动了中国沿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前发展。边境贸易这种超常规发展的局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特殊的政策环境、采取特定的贸易形式与方式等有利的国际地缘经济环境下实现的。以中俄边境贸易为例,黑龙江省边境地方贸易从1988年到199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90倍,1993年达到21亿美元,该指标使占该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也使之中国对(苏)俄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国各省边境贸易之首。中俄边境贸易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即指80年代中苏刚刚恢复边境贸易,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独立、因其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消费品严重短缺,钢材、木材、水泥、化肥、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相对过剩;中俄双方都存在外汇短缺,两国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以特定的易货贸易方式进行商品交换,中国以其商品优势即以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换取俄方生产资料,形成了高额差价,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比较利益。然而时过境迁,中俄边境贸易获得高额价差的特定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俄方可供易货的长线商品货源急剧减少,加之其他条件与因素的变化,使中俄边境贸易1994年出现急剧滑坡。其他边境贸易区也有类似现象。这种状况迫使我们思考制约中国边境贸易发展的种种复杂因素,既有境外方面的因素,又有国内因素,同时还存在着中外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一、制约边境贸易发展的境外因素1.风险性的存在。独联体国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状况恶化,使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边境贸易存在着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政治上的又有经济上的。比较而言,政治上不安定带来的风险还是较小的,因为政治上不安定其主流不在于政治方向上的斗争,而主要集中表现在对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某些限制边境贸易的政策,或通货膨胀,有可能将边境贸易的利润减少到所剩无几。2.境外复杂的社会环境。以缅甸为例,缅甸北部地区,多种政治势力并存,社会环境复杂,这种局面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上缅甸北部的克钦邦,克钦独立军是一直从事反政府武装斗争的主要武装力量。掸邦是缅甸最大的民主自治邦,境内有近30个民族,长期活跃着反政府武装,又是缅并武装的主要活动地区,祖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队残部亦盘踞于此,长期处在武装割据状态。缅甸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中缅边境贸易产生一种潜在的消极影响。3.走私贩毒活动有机可乘。缅、泰、老三国接壤地带是当今世界最大“金三角”毒品原料基地。中国西南地区边境贸易的开展,使境外边民入境频率高、随意性强,增加了边境贸易管理的难度,使该边境地区走私贩毒和其他犯罪活动有机可乘。云南德宏州与缅甸边境有64条陆地通道、28个渡口,民间往来山间小道不计其数;东线老挝和越南与中国接壤地区也不乏毒品走私通道,也在某种程度上干扰边境贸易的正常进行。4.国际市场竞争强烈。周边国家市场存在着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与挑战,无论是在独联体边境贸易市场还是在蒙、缅、老、越等边境贸易市场,中国边境贸易出口商品面临着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对手,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优质商品已进入这些市场。在缅甸市场,泰国的味精已挤走中国味精;日产低价镀锌铁皮正在挤走中国同类商品;日本、韩国的电冰箱、彩色电视机,己使中国的兰花牌电冰箱、山茶牌彩色电视机处于滞销状况。5.强化关税手段,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俄罗斯政府1993年以来陆续出台一些法规和法令,对外国企业和商人征税过高,规定过严,迫使中国驻俄一些公司与合资企业不得不破产或撤回国内,影响了其在俄投资和经商的积极性,俄罗斯不断提高进出口关税,特别是出口关税近两年平均提高15%—30%;新近又全面提高进口关税,食品、蔬菜、服装、鞋帽、轻工产品的进口税率比国税率平均提高5%。俄罗斯强化关税手段,使俄方合作伙伴的支付能力日趋减弱,造成合同履约率很低,合作信誉下降。另外,近年俄罗斯几次大幅度提高原材料商品价格,对出口原材料实行配额和许可证限制,必然导致以易货贸易为主的边境贸易障碍增大,贸易企业的利润减少。6.边境贸易中存在着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独联体等国家经常出现一些不稳定和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来自中央的,也有来自地方的。例如,俄罗斯宏观经济不稳定,经贸政策多变,市场商品价格上涨,1993年7月俄罗斯宣布货币改革的新措施,使中方蒙受重大损失。从微观看,企业自身困难加重,难履约,对中方伙伴回货、偿还不及时。二、中国国内制约因素1.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近年来中国实行汇率并轨、税制改革和配额许可证管理,抵销了前些年边境贸易享受的特殊优惠政策。对于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用于补偿工资的进口商品、过去国家视同西方支付的货币工资而免收关税和增值税,现在也按17%证收增值税,使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普遍发生亏损。同时,对化肥、钢材、石油等大宗商品恢复了配额许可证管理,实际上取消了边境贸易开放经营的政策。2.通货膨胀影响。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通货膨胀渐趋加重,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控制了投资规模,致使钢材等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的大量钢材和建筑机械价格下跌,严重积压,造成边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短紧,而影响边境贸易的继续开展。3.缺乏对边境贸易市场的研究。对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市场研究不够,信息不灵,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难以驾驭。特别是周边国家经贸政策和政治形势变化频繁,使边境贸易合同难以履约,增加了边境贸易的难度。4.边境贸易的发展出现严重混乱和失控。前一阶段各级政府对边境贸易的管理和监督跟不上边境贸易的发展。例如,黑龙江省的委托代理公司最多时达到8000多家,仅黑河市就有2000余家,不少业务人员素质低下、进口货物竞相抬价,出口货物竞相压价,造成肥水外流。由跨国边境旅游带动的民贸,大多数出口商品没有通过应有的商品检验,致使大批假冒伪劣商品流出国门,严重损害了中国商品的信誉。5.边境市县在边境贸易繁荣的形势下,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边境市县在经济上过于依赖边境贸易,致使边境贸易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边境贸易受阻出现滑坡,其经济很快就出现萧条。这样,边境县市不具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没有形成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不但影响其经济发展,也间接影响边境贸易的发展。6.各边境贸易公司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不能形成整体合力。甚至在边境贸易中互不配合互相拆台。许多边贸公司不懂国际商贸惯例,签约多、履约少。7.中国加快全方位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沿边地区创造了发展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发展的难度。地区竞争加剧,会减弱边境地区的优势。因为现代意义的开放,已不局限于沿边的特定地域,也不单纯表现为由沿海、沿边向内陆的梯度开放。中国实行的全方位开放,意味着与世界经济溶合度的加强。海关、口岸等本属于沿海或沿边地区的东西,也相继设置于内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门已移向国内。这使沿边地区以口岸为中心形成的区位优势受到影响。另外,随着现代贸易的发展和层次的提高,以及现代国际金融制度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也不局限于特定地域和有形市场,消除了时空的障碍。这些都会使沿边地区形成的地缘优势逐渐减弱。因此,沿边地区发展不能满足十一般的初始优势,应尽快将其区位优势发展为功能优势,重点发展口岸城市,以其作为增长点,提高边境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把静态优势发展为动态优势;把地缘优势发展到境外参与竞争的优势。三、总体上的双边制约因素1.运输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的瓶颈。西南边境贸易区及其毗邻的缅甸、老挝交通运输条件较为落后,势必影响本区双边边境贸易的发展。俄罗斯的独立,使其西伯利亚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造成该地区对外经济联系的通道受阻。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独立使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该铁路干线通过哈萨克斯坦境内有190公里;中西伯利亚铁路(库斯塔奈—巴尔脑尔)在哈境内有1000公里;南西伯利亚铁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巴尔脑尔)全长1860公里,在哈境内为1380公里,这样,因西伯利亚铁路通道受阻,造成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同中国边境贸易不能正常交货,运费大幅度提高。中俄两国政府于1995年6月已签署建设黑龙江大桥的协定,随着该桥的建成,黑河口岸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的经贸联系将更为便利。2.支付与结算方式问题是影响中俄边境贸易而长期未得到妥善解决的一大障碍。3.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的边境贸易中,双边的边境贸易公司有些经营者急功近利,注重短期行为,经营秩序混乱。更有甚者,倒卖伪劣商品,不仅损害了国外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本国商品信誉。通过边境贸易进出口的商品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4.中俄两国自1994年实行因公普通护照签证以来,办理签证手续繁杂,尤其是俄方没有严格按中俄两国政府的协定办理中方人员赴俄的签证,俄方办理签证时间长、费用高,造成中方经贸人员入境困难,赴俄验货不能,催货无路,索赔不成。例如,1994年1—4月份,绥芬河口岸中方出境人数仅为俄方入境入数的10.9%;黑龙江省赴俄及独联体各国的经贸人员只相当于1993年同期的15%。5.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中国与周边国家边境口岸虽然已初具规模,但随着边境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口岸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交通不便,通讯困难,仓库货栈不足,交易场所简陋,卫生检疫手段落后。总之,上述因素均从不同角度制约着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