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于”的意思是:在......之上,介词。于物无不陷也:(刺)在物体上没有刺不透的。

2、出自先秦:韩非的《矛与盾》。

3、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扩展资料
“于”用法: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唐代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

3、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

唐代韩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4、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5、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战国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水做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6、用在动词前,无义。

先秦《诗经·葛覃》:“黄鸟于飞。”黄鹂上下在飞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