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之路的探索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如题所述

高一(2)班 陈秋燕
1940—1927年是一段中国近代史,它讲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索。
随着鸦片战争炮声的响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个阶级也纷纷涌现出来,为了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而进行斗争,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随封建社会产生而产生,他们虽然贫穷、保守、落后,但却拥有一颗朴素的爱国心。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于1851年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战争席卷大半个中国,延续14年,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发生于1898年秋的一场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可最终也失败了。
这两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实际的革命纲领等,因此,在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单独领导革命取得成功。
地主阶级同样是在封建社会的孕育下产生的,在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和民族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林则徐、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首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鸦片战争是新思想萌发的直接原因,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洋务派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他们与外国侵略者交涉过程中,认识到船炮坚利、技术精良的重要性,于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由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虽然被誉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它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革命形势飞速发展,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清政府于1901前后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不仅没有更好的维护和挽救风雨飘摇的封建专制统治,反而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上述这些探索都失败了,首先,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仅仅只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脱离人民群众,其次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真正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它,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分为三个阶层:一是维新派、二是革命派、三是激进民主派。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于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它既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又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05年,孙中山等人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革命力量在全国迅猛发展,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可是没过多久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因此辛亥革命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民主共和的思想和尊孔复古的逆流发生尖锐矛盾。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同西方资本主义完全决裂,也不可能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因而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无产阶级诞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早于民族资产阶级。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但这次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之后,两党出于共同的需要于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正式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 1926年,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威震全国,取得了重大成果,可最终还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了。
不管是工人运动还是国民大革命,他们的失败主要在于反动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加之中国共产党的年轻幼稚,缺乏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国革命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中国近代(1840-1927)的漫漫探索路
高一(2)班 辰宇
从1840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27年,这是中国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不堪回首的一段屈辱史。它有太多的血和泪、伤与痛——偌大的中国尽是一派支离破碎,山河飘摇,硝烟弥漫的局面。但是爱国志士没有屈服,先进的中国人更没有放弃。他们开始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探索之路。
鸦片战争的爆发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首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使思想界发生了变化,同时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囚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但鲜明的封建纲常色彩也给后来的探索带来了局限,这些思想也没能付诸实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地主阶级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他们通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和新式学校,试图使中国富强,但终因“布新而不除旧”未能如愿。由此可见,地主阶级“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鸦片战争更激化了阶级矛盾,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是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并且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瓦解与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它的失败。可见,农民阶级无法单独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继续高涨。为了适应垄断的需要,列强采取一致侵华步调。
面临“亡国灭种”的大祸,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变法运动,欲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中国农民阶级也掀起了反帝的义和团运动,他们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粉碎了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梦想。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实现改良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义和团被镇压也再次证明了农民阶级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单独领导革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结果反而促使了革命形势的高速发展。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又决定实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骗局反而造成了清政府的孤立无援的境地。
清政府的一再执迷,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毅然的担起了“救国救民”的重任,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要求。他们先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组织,发动一系列反封建的武装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辛亥革命依旧以失败告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也是行不通的。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以后,一步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个短暂发展的机会,新文化运动也在此时机爆发了。这是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运动。随着世界无产阶级的壮大与发展,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变黑暗的中国,又开始了探索新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压蓄已久的民族怒气,一经点燃,便如燎原之火,熊熊燃烧。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步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指出要领导工人运动,于是便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血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经过国民党改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兴起了,北伐的胜利进军使革命达到了巅峰。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这次大革命很快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迅速走向成熟,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选择。
1840—1927年的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历史,先进的中国人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依旧在中国的土地上谱写了血的辉章。没有低头,没有屈服,中国人民仍在继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4
那个共和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