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花山岩画有多久的历史?

如题所述

花山岩画等岩画的绘制年代,根据年代对比当时生活在此地的先民,进而就可以确定岩画作者。根据学者研究认为,花山岩画的绘制时间范围大致是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世纪,也就是从战国到东汉时代,绘制时间持续长达700余年。

研究者根据花山岩画中绘制的物品图形,诸如环首刀、羊角纽钟,剑和短剑,对比这些物品在当地出土实物的年代时间,从而确认岩画绘制的大致时间。而决定性的证据则来自调查人员在花山岩画第二处的山洞中发现的一截古代木桩。

据推测,这截垂直打入石缝的木桩,是先民在悬吊于崖壁作画时,用其来捆绑垂吊身体的。根据碳14同位素测定,这截木桩的年代为距今约为2680年,也就是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期,从而确认了岩画绘制时间。

在确定了岩画绘制时间之后,岩画作者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在这段时间之中,生活在广西左江流域的是被称为西瓯、骆越、乌浒和俚等的民族,也就是今天壮族的先民。不过,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专家还只能笼统地认识到这些岩画的作者是壮族的先民,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不少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认定作画的民族应该是骆越人。

骆,又作雒。这个名称的来历大约和“山麓”“麓田”有关。根据《史记正义》中记载:“南方之人,多处山陆”,其中“山陆”就是“山麓”的意思。而“麓田”则可见于《交州外域记》,其中交代:“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其中提到的“雒田”应该就是指“山麓之田”,而骆人则是在这些山麓之间耕作和生活的人民。

作为壮族的先民,骆越人绘制的花山岩画等左江流域岩画带有浓厚的壮乡文化色彩,里面反映的很多内容,在今天的壮族民俗中都能找到影子。比如花山岩画中重要的图形之一,用圆形图像代表的铜鼓,直到今天壮乡人民在重大节日时还会使用;

而在花山岩画上表现的狗、交媾等图像,表明骆越人有尊狗、祈求生育的风俗,而今天的壮族人民中也有此风俗。此外,在今天崇左市扶绥县的山圩、昌平、中东乡镇一带还流行一种《行马舞》,是当地师公(即巫师)在酬神、驱邪、赶鬼和祭祀时跳的舞,舞姿就是双臂张开,曲肘向上,而双腿屈蹲,形象酷似花山岩画上的正身人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