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一生中都有什么样的经历,最后为何会落水而死?

如题所述

“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上面这首华丽优美,堪称世间极品的骈文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代表作《滕王阁序》。

对于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有印象,这部被编入教科书的经典诗词乃至初唐时期的一个典型作品。

王勃位列“初唐四杰”之一,他对于唐代乃至中国文化的贡献都是可观的。

但是,对于王勃的生命悲剧,大家可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位初唐时代的大才子有着不输李白杜甫的才情,然而,他在二十多岁便溺水而亡,他的人生究竟有着怎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王勃出身官宦世家,幼年便聪慧过人,据说他六岁能习文,九岁就注解《汉书》,被誉为“神童”,他在十六岁就中了科举,并进入仕途。

可以说,王勃的青少年时代是光鲜亮丽,堪称“天之骄子”,然而,好景不长,王勃的人生在数年后就急转直下,大起大落令人唏嘘。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现在看《滕王阁序》中的词句,如“时运不济,命途多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又如“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等。

本来,《滕王阁序》乃是王勃途径滕王阁的时候,恰逢大会宾朋,王勃即兴赋诗,遂成此经典骈文,按理说,当时的场合应该是热闹而欢愉的,但是,王勃诗词在华丽和精彩中吐露着无尽哀怨,不禁令人疑惑。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要说王勃的遭遇还要从他进入仕途说起。

本来,王勃才华横溢,人又聪明,他出身官宦世家,可以说深通为官之道。

但是,王勃的仕途时却十分不顺利。

本来,他获得了大唐沛王李贤的赏识,本有机会进入唐政府高层,但是,因为一个事情王勃栽了。这件事就是李贤和英王李哲的争斗,王勃为李贤写了一篇檄文性质的文章,这篇文章一如王勃的才华,犀利而尖锐,并颇有煽动性。

结果,这篇文章被唐高宗看到了,唐高宗认为自己的俩儿子争吵是小事,但王勃却有煽风点火的意思,于是下令将王勃贬斥。

王勃的仕途就此中断。

不仅如此,王勃被贬后,又遭到同僚妒忌,被陷害杀人,并因此差点丢了性命,就连他的父亲被因此被牵连而遭到降职。

王勃在官场九死一生后,心灰意冷,这一年他才只有26岁。

也就是在王勃官场失意,感觉穷途末路,人生苦闷的时候,他打算南下去看望父亲。结果途径江西南昌滕王阁,他在宴会上心情激荡,面对美景和盛宴而一舒胸怀,这就有了《滕王阁序》的千古名篇。

而这首骈文也成了王勃的绝唱,不久,他就溺水而亡。

王勃的悲剧其实也是中国古代不少文人的悲剧,本是一个敏感的才子文人,却非要进入黑暗狡诈的官场,最后落得身败名裂,抑郁而终。

当然,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科举制度对于文人的吸引力,确切的说,是权力对人的吸引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