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头饰简介

如题所述

1、笄;

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

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2、簪;

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3、钗;

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4、华胜;

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5、步摇;

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6、篦;

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

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7、花钿;

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扩展资料:

人类使用头饰的时间是很早的,而且都和装饰有关。中国汉字中的“美”字,其实就是一个戴着头饰的人。其头饰也许是一个羊头,有两只角;也许是两根长长的翎毛,因而有人说“美”字“像头上戴羽毛装饰物的舞人之形”。

其实,这种情形在古代民族和现代少数民族中都经常可以见到。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戴头饰的历史,而且都以不同的形式流传到现代。

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县是佤族聚居区。就在这里的勐董河下游两岸陡峭的崖壁上,保存着我国最古老的崖壁画之一沧源崖画。沧源崖画共发现十个画点,清晰可辨的人物图像七百余个。

其中,凡是形体较为高大的人物图像几乎都有头饰(有的还有尾饰),而且头饰非常突出,有的头饰的长度甚至超过人体本身的长度。沧源崖画中的头饰,多为牛角、鹿角、牛尾、鹿尾、虎尾、鸟羽等物,尤以牛角头饰为多。

这种情形,和某些古籍中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云南志》说;“望苴子蛮……衣短甲,兜上插牦牛尾,驰突如飞,其妇人亦如此。”《宋史·蛮夷四》说:“使者衣虎皮颤裘,以虎尾插首为饰。”

此外,明清时期编纂的多种志书,对基诺族、景颇族等,都有“首戴骨圈,插鸡毛,缠红藤”之类的记载。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的头饰于此可见一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戏曲的头饰精美,不同角色头饰不同。
各剧种使用的头饰基本相同,通常有帽、盔、貂、冠、巾、勒子等六大类。
帽类有王帽、纱帽、罗帽、黑纱帽、状元帽、尖翅纱帽和圆纱帽等。王帽为金底,上壤金龙,缀有黄色绒球,后有两根朝天翅,两耳垂黄丝穗,供皇帝专用。纱帽为黑色,前低后高,呈圆形,两边插银色翅,翅有方、圆、三角三种。罗帽为六角形,顶有圆球,下呈圆形,分软、硬和花、索四种。为英雄豪杰和侠客所戴。
盔类有帅盔、夫子盔、国公盔、中军盔、霸王盔、太监盔、狮子盔、虎头盔、学士盔、荷叶盔、马超盔、女帅盔、将盔、娃娃盔等多种。帅盔有金、银二色,形状似钟.上有权顶和绒球,后有尺余长的披风,是主帅的帽子。夫子盔为圆形,上小下大,额前和顶上缀有绒球,分为银、黑二色,是武将的帽子。国公盔为金黄色,平顶方形,上缀缨顶,两下侧帽边卷起,缀有黄丝穗,是公候的帽子。中军盔为金色,形似礼帽,顶有一箭头凸出,是中军的帽子。
貂类有相貂、银貂、金貂、乌貂等。相貂呈方形,分为黑、紫、白三色,两边插有长翅,为丞相之帽。
冠类有凤冠、蝴蝶冠、紫金冠、天平冠、九龙冠、男平顶冠、女平顶冠、改良紫金冠等。凤冠顶有凤凰,额前垂珠串,是贵妇人的帽子。凤冠还可分为三凤冠、五凤冠和老旦凤冠数种。
巾类有鸭尾巾、扎巾、小生巾、员外巾、皂巾、相巾、八卦fl、桥梁巾、道巾、四纶巾、四方巾、一字巾、软扎巾、大披巾、夫子巾、丑生巾、许仙巾、硬扎巾、老生巾、高方巾、报子巾、武生巾、苦生巾、道姑巾等多种。鸭尾巾为缎制品,下圆上扁,形似鸭尾,故名鸭尾巾。鸭尾巾分古铜、宝蓝二色,古铜色为老人用,宝蓝色为青年用,是商人、店主的帽子。扎巾也为缎制品,前部呈圆形,后有一板状竖起,上缀绒球、银球,是武士和武将的帽子。小生巾从顶至两耳边有一绣花纹的硬片,两耳卷起,下部呈圆形。后有两根飘带的为文生帽子,无飘带者为武生帽子。员外巾呈方形,上绣团花图案,后有两根飘带,是员外的帽子。
勒子类有大勒子、七星勒子、女勒子、蛇勒子和小勒子等多种。大勒子亦称  大额子,分前扇后扇。前扇呈圆形,四周缀满绒球,后扇为帽子部分,上面也缀绒茸。两耳有孔,前扇可以插入,是大将的帽子。七星勒子形似大勒子前扇,上面缀有数排珠子,每排7个,故名,是女将的帽子,女兵也可戴用。
第2个回答  2010-11-07
戏曲旦角头面介绍戏曲旦角所用的各种头饰统称为头面。古代妇女喜欢在头上插花,戴金银珠翠首饰,也称头面。戏曲舞台上的头面,主要有三种,均为旦角用:银泡头面,铜制镀银,为半圆形球状体,一般在剧中贫寒、寡居的妇女用;水钻头面是头面中最为华丽的,是用高级玻璃仿制的钻石镶嵌在金属底牌上制成的,在剧中为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妇女插戴;点翠头面是以翠鸟羽毛剪贴于金属底板上制成,翠羽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富于变化,多是剧中性格娴静、端重的贵族妇女用。水钻、点翠头面各有50件左右,称为一副。包括顶花、后三条、边凤、这幅、压鬓、泡子、耳环等,还有各种绢花、绒花、珠花,作为头面上的陪衬物。旦角处理好头饰,可以创造出美丽动人的舞台形象。 戴银泡头面的是剧中贫苦的人物、扮相也显得贫苦。这种头面相当素雅,外面镀了一层银,戴的时候也不另配草花。最典型的:一是穿青褶子的青衣戴;二是罪犯戴。跟其他头面比起来,因为银泡头面没有顶花,换言之,增加不了演员整体扮相的高度,所以难怪比较矮胖的演员最怕这种扮相。 水钻头面非常漂亮,各色的人工钻头饰戴在头上,增添了漂亮旦角的丰采!但要注重,有钱的平民人家妇女固然戴水钻,可是戴水钻的人物不一定是有钱的,反而她很可能是很穷的,比如一些乡下小姑娘,在戏曲舞台上由花旦扮演,她们身份低又贫穷,可是为了美,照样戴水钻。做ㄚ头的女子也戴水钻,甚至于明明剧中是出家人,已经剪去一头青丝,但假如她是个漂亮的出家人还是这样的扮相!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戏曲不写实、处处求美的基本精神。 点翠头面是用翠鸟的羽毛剪成一小块一小块之后,在金属的底板上制成的,是头面中最高级的一种,不过现在为保护翠鸟而采用颜色相近的绸子为材料代替制作。戴点翠的女性在剧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至少她的父亲或丈夫是朝廷高官;宫中的后妃在不戴冠的时候也戴点翠头面。 人物的身份,假如比戴点翠的更高,那么就戴“冠”了,如下图一是风冠,二是如意冠。戴的时候还是要用少数的翠、钻头面搭配。 除了头面,为了更加美观,也增加颜色的变化,戴点翠、水钻、珠花时,还要戴各色草花,多少与颜色如何拿捏,就看个人的审美观了。 杜丽娘回答:-------我们的江湖WMDJH.CN------- 头面很好看,但是有一条很重要,50多件头面绝对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脑袋上,一般演员上台最多用个20到30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21
这是由于腾讯刚刚更新过后出现的问题,现在官方网站上说了,将在短期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
;iPdName=7
这上面有解释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1-14
京剧贴吧上的一张贴

说得挺细的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67448999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