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一点的关于汉字的故事

如题所述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汉字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要安定繁荣,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文化。

在日常的生活中,大都数人都能够正确的使用汉字,可有极少部分的人和厂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这么源远流长的精华——汉字,弄得乱七八糟。可能他们还不知道,一种字就是一种国家的象征,可她们却把这种伟大的象征变得一文不值。

就像我的身边吧,小区附近有一个做家具的厂子‘鑫鑫家具厂’,可他们却在醒目的大牌子上印成了‘鑫鑫家俱厂’;在报纸上看到误导消费者的牌子把小天鹅洗衣机写成‘小夭鹅’,把夏普电视机写成‘厦普’,把鸵鸟墨水写成‘鸵乌’;在河南都市报道上看见过,卖场的茶馆叫‘捡茶苑’。

买衬衫的叫‘兆本衫’,有一个刚开业的卖早餐的店可玩儿砸啦,他把店的名字叫做‘饭醉团伙’,结果周围的市民看不下去了,就让检察院出手了。每当我看到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牌子时,我都想敲一下警钟,你们觉得这样有意思,那你也不能贬低了汉字本深的意义和价值呀,所以每个人都要正确的使用汉字,国家要规范汉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2

1、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

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2、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员”说:“我不认识你啊?”。“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3、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中国要名字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

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想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

说造就造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zhào]。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当空、明亮阔大的意思吧。



4、“谢”: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小言”,一个叫“小身”(正好我有一个朋友的名字跟“小身”近音)。小言不小心踢了小身一脚,小身疼得哭了。

这时老师“小寸”过来了,帮小身揉揉,小言跟小身说对不起。小身觉得好多了,就不哭了。最后,小言和小身一起跟老师说”谢谢!“。

5、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

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

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05
“夫”———冲破天的气概

甲骨文的“夫”生动展示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从“大”,在“大”字上加一横。“夫”表示已长大的人,一横表示的是绾头发的簪子。古时童子,即未成年的男子的头发是披发,成年后,即到了20岁以后,男子要举行加冠之礼,将头发绾成髻子用簪子束在头顶上。束发加冠后,表示男子成了“夫”,即大男子。由此可见,“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其实“夫”表示这个男子已经成熟、长大。如汉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其意思是说假如一个成年男子不耕种,有人就要挨饿。

古代称身高一丈的男子为“丈夫”,“丈夫”就是大男子的意思。不过我们不要认为古人比现代人身材高,这是因为古制1尺约相当于今天的0.6尺,也就是说古代的大丈夫,即使是个子最高的人也不过2米。男子成年后,就要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因此“夫”引申为从事不同体力劳动的人。如《左传•隐公元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其意思是诸侯和大夫要治理好自己的封地时,见到那些邪恶之事,就必须像种田的人见到田中的恶草那样一定要根除。其中的“农夫”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男子。另外还如“渔夫”、“船夫”、“车夫”等。

对“夫”字,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夫”是表示过了某一高度的人。其中的“大”是正面的人形,在“大”的上面加一画,表示达到这一高度的人才可称“夫”。《周礼•乡大夫》中记载:古代的征兵制度规定,国(都城)之男子七尺以上,野(相当于今之农村)之男子六尺以上,都可服役,即在征兵的范围之内。由此看来,当时征兵的条件只看身高,而不论年龄。这就是《左传》中为什么记载有二毛(头发已经发白,即年纪很大的)兵。

“夫”字的造型,不只表示一般的男子,它其实向人们展示男子中有志之士的风采。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夫”是这样构形的:“夫”字中的“人”是象形字,即“人”的形象,当“人”把两手张开,就成了“大”,即“大人”。但是,在人们看来,再大的事物也大不过“天”,所以造字者在“大”字上再加一横,而成为“天”字。而人总是不甘做“天”的奴隶,拜倒在老天爷脚下的,他们有敢于冲破天的气概,所以“天”字出头,成为大丈夫的“夫”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04
目录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秒懂百科】一分钟读懂汉字的故事
7.3万 47"

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是2006年10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郁乃尧。[1][2]该书讲述了在世界上只有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象形等特征,其自身的结构就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质。

书名
汉字的故事
作者
郁乃尧
ISBN
9787802112896
页数
221
定价
24.00
内容简介
没有汉字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明的起源的重要标志,全华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都是汉字这个伟大发明的衍生物,所以汉字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不折不扣的第五大发明,是一切华夏文明存在的基石。本书用故事形式讲述汉字的历史、文化和奥秘,揭示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规律,解读汉字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种种关系,挖掘汉字蕴藏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本书收录近200幅精美图片,包括文字拓本、示意图、书影及文物照片等,与文字交相辉映,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该书将艺术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细节,科学简明的编写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和极具美感的版式设计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使读者在轻松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第4个回答  2020-01-30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