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

如题所述

蒋经国一起共事的人都可以这样称呼。

蒋经国,字建丰,国民党预备干部局、中正学社都称他“建丰”同志,不能直呼其名,不能说经国同志。蒋经国自己也有要求,说:我们都是同志,不要称呼这个职位那个职位的。

革命事起,无论国共,都流行称呼同志,以示平等。同志是一种革命化的称呼,如果是同龄的下级,在和蒋经国汇报工作时可以直接称其为“建丰同志”。



扩展资料

中国人礼大于法,礼是制度,也是程序。民国以前,讲究人都有姓、名、字、号,这些是供不同的人称呼自己使用的,有各自的用处。

名一般用于自称或署名,不能他称,即使知道别人姓什么叫什么,也不能直呼其名,一般来说直呼其名是非常不客气的。

皇帝对臣下直呼其名。由于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无需对任何人客气,因此对臣下永远连名带姓一起称呼。但也只有皇帝有此特权,即便太监代表皇帝传旨,仪式上称大臣姓名,传召完毕也不直接称名。

直系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直呼其名,但是一般不带姓。蒋介石的家书里就称蒋经国为“经国吾儿”。但蒋介石对部下永远称字,生气了也只是连姓带字一起叫,比如李德邻(宗仁)。

字多是长辈用来称晚辈,上级称下级,以及平辈之间互称时所用。直系近亲长辈是可以直呼晚辈名字的,但是其他长辈为了表示对晚辈的尊重一般是要称字的。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老师、上级一定要称学生、下级的字,而不能称名,否则被认为失仪。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北平无战事》方孟敖原型是笕桥机场军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3
谁可以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

段钢 2014年10月29日 15:50
分享
电视剧成了知识普及的载体,这也是新形势下的特点吧。近来热播的《北平无战事》,我所在的机构是投资方之一,我却没有时间看。只是在评论里看到有人议论没有出镜的“建丰同志”,总是在电话里用带有宁波口音和部下交流下指示。这一细节引起了我的兴趣。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蒋经国字建丰。这个字来自蒋介石在宁波奉化溪口镇的住所。溪口人有为住所起名的风俗。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行三,就是周房。蒋父病故后次年,蒋介石兄弟三人分家,各立房名。蒋父房名是周房,而蒋介石在家谱中属周字辈,其谱名周泰。西周开国之君文王建丰邑为都城,于是蒋介石的房名定为丰房。因周武王建镐京为都城,蒋介石同母弟周瑞青房名为镐房。但蒋瑞青早夭,后来蒋经国过继给蒋瑞青兼祧承袭,因此蒋介石的房名定为丰镐房。也因为这个原因,蒋经国字建丰,蒋纬国字建镐。
问题是谁可以称蒋经国为“建丰”?
中国人礼大于法,礼是制度,也是程序。如何称呼别人,如何称呼自已,这被中国人纳入礼的范围来约束,是有一套潜规则的。
民国以前,讲究人都有姓、名、字、号,这些是供不同的人称呼自己使用的,有各自的用处。
名一般用于自称或署名,不能他称。我们在戏剧舞台或者是评书里经常见到“报名而入”的说法,这里的报名就是自己告诉别人我姓什么叫什么。但是别人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也不能直呼其名,一般来说直呼其名是非常不客气的。
普通人之间如果连名带姓一起称呼,基本可以认为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了。受此影响,即便我们都认为蒋介石是土匪一样的坏蛋了,也只是说“蒋介石匪帮”,而不说“蒋中正匪帮”。中国人讲究,骂人也自重身份,不能破口大骂。
皇帝对臣下直呼其名。由于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无需对任何人客气,因此对臣下永远连名带姓一起称呼。但也只有皇帝有此特权,即便太监代表皇帝传旨,仪式上称大臣姓名,传召完毕也不直接称名,平时怎么称呼大臣还要怎么称呼。
直系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直呼其名,但是一般不带姓。蒋介石的家书里就称蒋经国为“经国吾儿”。但蒋介石对部下永远称字,生气了也只是连姓带字一起叫,比如李德邻(宗仁)。
古人的字,一般是对名字的引申、解释、说明或者强调。张衡字平子,衡就是平,这是解释;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这是引申;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这是强调。
李白有一位族叔,李阳冰,唐代书法家。我一直认为,冰字应该读如ning,同凝。古代没有凝字,约唐末才有凝字,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杨凝式就是唐末人。徐晋如博士指点我说,李阳冰字少温,因此还是应该读作bing。
字多是长辈用来称晚辈,上级称下级,以及平辈之间互称时所用。前文所述,直系近亲长辈是可以直呼晚辈名字的,但是其他长辈为了表示对晚辈的尊重一般是要称字的。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老师、上级一定要称学生、下级的字,而不能称名,否则被认为失仪。
字绝对不能用于自称。自称即托大,极不礼貌。评书中有时说刘备自称玄德,诸葛亮自称孔明,这是不可能的。
姓,是祖宗给的,名一般是父母做主,字一般是老师给起的,号一般是朋友赠送的,也有自号的。因此号朋友之间往来时用的多。
《金瓶梅》中,西门庆粗俗无文化且社会地位不高,于是攀附权贵和文化人。他一度和一些状元进士交往,那些文化人见到西门庆马上询问他的字、号,便于称呼。西门庆答复自号“四泉”。来历是因为自己家的园子里有四眼井,何其雅哉。
古人以地名指代人的习惯,往往是对第三者,是对不在场人的尊称。比如以南海指代康有为,以项城指代袁世凯。这被称作是“地看”,也叫“郡望”。
古人对人尊称还有称排行,一般以同祖父的堂兄弟论,所以数字有时很大,如李白家里大排行十二,有人称其李十二,或十二兄。
对已经过世的人,古人以称其谥号表示尊敬。而谥号随着帝制的消亡已不存在了。
最麻烦的是卑对尊,既不能称名、也不能称字,还不可称号。古人解决的方式是,先论行辈。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重视血缘关系。因此如有亲属关系,一定要按行辈关系称呼。即便今天,很多人也是哥、姐的不离口。
血缘关系后论尊卑,官阶学衔都是称呼的关键。现在人们都把官阶往大了说,过去也一样。明清已无宰丞,但对大学士称阁老,表示拜相。也有取字中一字再加官称,如张之洞字香涛,平辈甚至晚辈、下级可以尊称其为香帅。这种风气到民国后也流行,取字中一字再加尊称,如介公(蒋中正)、德公(李宗仁字德邻)、健公(白崇禧字健生)。
但是下级、晚辈是绝对不能直接称上级、长辈字的。
在过去,听到别人谈话之间如何称呼,基本可以判断他们之间上下尊卑的关系。革命事起,无论国共,都流行称呼同志,以示平等。但是下级以字不加其他尊称来称呼蒋经国为“建丰同志”,都显得很没有礼貌,我个人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