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还有一位抗清猛将仍在抵制清军,他是谁

如题所述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46年年底,南明仅存一帝(永历帝)一王(鲁王朱以海)进行抗清斗争。郑芝龙长子郑成功不耻于父亲投靠满清的卑劣行径,毅然出走,他在福建沿海一带招兵买马,于公元1647年,一月,在小金门(今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爵位、姓氏皆为隆武帝所赐)之名誓师反清。

虽然一度有了李自成余部的大顺军的帮助,抗清形势有了好转,但是在清廷的打击下,原先反正的各路势力也纷纷败亡。金声桓、何腾蛟、李成栋等归明将领先后壮烈殉国。有利局面转瞬化为乌有,永历政权再度陷入困境。

无奈之下,永历帝只得派人联络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本文的故事自此开始!

张献忠在西充(今四川南充治下)凤凰山被清军射杀后,所部伤亡惨重。麾下四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收拢余部,转战西南之地,后在贵阳召开会议决定此后的出路和策略。

▲1647-1648年各地反清活动

孙可望主张向两广一带山区进军,如遇不测,可寻机出海。而李定国则坚决反对,他慷慨陈词:“当前清军大举进攻,闯王血溅九宫山,老万岁中箭身亡,我们与清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当务之急,只有联明抗清才是唯一出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只想偏安的孙可望对其建议无动于衷,性格刚烈的李定国当下表示如果亡命南海的话,不如现在就自杀,随即拔剑准备自刎。在场众将见其决心已定,纷纷跪倒在地,表示拥护联明抗清的建议,孙眼见孤掌难鸣,只得改口同意其建议,不过自此两人嫌隙已生。

应明黔国公沐天波的邀请,大西军开赴云南帮其平乱,随后很快稳定了云南的局势。李定国等人在云南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与民生息的政策,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大力拥护,军队人数猛烈增长,达到二十万人,并增加了新式兵种——象队。

接到永历帝的联合抗清的邀请后,权欲过盛的孙可望乘机提出请封“秦王”的要求,为了实现“联明抗清”的愿望,李定国只得保持沉默。不过永历帝断然拒绝了孙可望的无礼请求,联盟的策略暂时被搁置,恼羞成怒的孙可望不久自称“秦王”,拒绝接受永历帝的所有诏令。

▲李定国,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抗清救国

此后,孙可望率军进入贵州,留李定国驻守云南;眼见抗清形势愈加严峻,永历帝只得再次遣使联络孙可望,表面与其虚与委蛇的孙可望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私下派出精兵奔赴永历帝驻跸的南宁,杀害五位辅政大臣,并且逼迫永历帝册封其为“秦王”。

清军步步逼近,不久攻下了南宁,永历帝在孙可望的接应下避往贵州安龙所,并允诺一应军事,孙可望均可以先斩后奏,自此,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战线才宣告建立。

为了彻底消灭南明政权,清廷实施两路夹击战略:命定南王孔有德兵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平西王吴三桂兵出叙州(今四川宜昌),进攻川南。

形势紧迫,孙可望和李定国经过商议,决定兵分两路迎战清军:刘文秀率北路大军进攻四川;李定国率东路大军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留守后方。大西军也自此正式踏上了与清军主力交锋的征程,掀开了南明史上最为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军事反击篇章。

李定国所率八万大军一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连克数城,很快逼近桂林以北的严关。严关位置非常重要,是扼守桂林城的屏障,两军在严关下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双方伤亡都很惨重,严关此后为明军控制。

又过几日,孔有德率军前来夺关,两军尚未交锋,忽然明军的战象冲入战场,清军的马匹纷纷受惊,乘此良机,明军立刻尾随掩杀,不久,这路清军被全歼,仅余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

▲公元1644年3月形势图

李定国率军乘胜追击,围困桂林城,公元1652年,七月四日,桂林被攻下,走投无路的孔有德聚集家人自焚于府内。桂林大捷后,各地降清将领纷纷驱逐清军,反正归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为了庆祝胜利,李定国摆下酒宴,邀请新归附的明将胡一青、马宝等人,他对众人道:“文、张(文天祥、张世杰)诸公精忠浩气,足以光照青史,为天地增色。但是我们对于国家,不希望最后有这样的结果。”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此后,李定国一鼓作气,先后攻下了长沙、常德、龙泉、吉安等接近二十个州郡,将三千里的土地重新纳入南明政权。

湖广战场的接连失利,震动清廷,迅速派遣敬谨亲王尼堪率十五万大军直扑长沙,两军第一次交锋不分胜负;李定国决定采取诱敌之计,在衡州交锋后,明军佯装败退,退往一片树林中设伏,不知是计的尼堪率军穷追不舍,突然,明军从树林的四面八方杀了出来,身陷重围的尼堪被当场斩杀,所部清军全部覆没。大思想家黄宗羲后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曾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不过,刘文秀率领的北路大军由于轻敌,遭受吴三桂率军重创,孙可望乘机削其爵位,并将其部队拆散,引起许多将士的不满;眼看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孙可望更是嫉妒不已,他阴谋将李定国诱杀,后来诡计被揭露后,他开始与李定国撕破脸皮,亲自率军攻打。不忍自相残杀的李定国率部自湖南向广西转移。孙可望率军则紧追不舍。

孙、李内讧的消息被清廷获悉,贝勒屯齐率领大军再入湖南,清军在宝庆(湖南邵阳)与孙可望军遭遇,骄傲轻敌的孙可望军被杀的大败,他率亲随狼狈逃窜。

湖南大部地区重新落入清廷手中;平南王尚可喜也乘机占领了梧州和桂林等地。李定国等人浴血血战所取得的辉煌战果,被孙可望这种为了权势、自相残杀的愚蠢举动一朝葬送,可悲可叹!

此后,李定国开始在两广转战,由于清廷重兵云集,虽然屡有胜绩,但是没有改变不利的局势,公元1654年初,鲁王政权下的张名振率水师攻入长江,进逼镇江;郑成功也率大军攻打崇明,沿海一带危急,清廷放松了对李定国的包围。

李定国乘势跳出包围圈,率军东征,一路连战连捷,得到了沿途义军的大力响应,很快两广大部分地区又为南明所控制。此时李定国准备联合郑成功攻打广州,以两广为基地,乘势北伐,直到统一中国。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

他率领大军很快抵达了广州的门户新会,在经过炮击、掘地道、强攻等一系列尝试后,均未能攻入城内。清廷很快调集十万大军来援,久攻不下的明军又爆发了瘟疫,骁勇彪悍的八旗铁骑更是直接将李定国一直视作利器的战象冲垮,一番激烈交锋后,明军大败。新会城下尸横遍野,多数是明军的士兵。

此时的郑成功正准备与清廷议和,因此没有响应李定国的军事行动,致使其孤军难鸣,退守南宁后,李定国收拢残军,仅剩六千人。

逐渐骄纵的孙可望大权独揽,全然不将永历帝放在眼中,难以忍受其骄横跋扈,永历帝秘密派人联络李定国,望他能够率军来护驾。

接到密诏的李定国气愤不已,当即表示要出兵勤王护驾,不料消息走漏为孙获悉,他立刻大开杀戒,将吴贞毓等十八名大臣全部处死,史称“十八先生血案。”为了阻止李定国军,他不断增兵防守各个关隘。

不甘受辱的永历帝再次秘密向李定国送去血诏,邀其前来相救,接到血诏的李定国眼见君王受辱,痛哭不已,当即对天盟誓要铲除奸逆,恢复明室河山。此时清廷负责经略西南的大学士洪承畴采取“两粤合剿”的策略,大大的压缩了李定国的生存空间;事不宜迟,他立即率军向贵州进发,途径田州(今广西田阳)时,由于孙部不愿意自相残杀,因此纷纷弃城逃走。

▲明代战争题材壁画

此时率军驻守贵阳的孙可望为了不让李定国接走永历帝,命令白文选将永历帝从安龙向贵阳转移,白文选早就不满于内讧,因此不断以各种借口拖延,终于,公元1655年,孙可望率军抵达安龙所(后改名安龙府),君臣相见,抱头痛哭。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将朝廷迁入云南。

在驻守云南的大将刘文秀、王尚礼、贺九仪等人的策应下,李定国护卫永历帝成功抵达昆明,刘文秀私下对李定国道:“我们认为孙可望是董卓那样的人,但是就算将其诛杀,难保不会出现曹操那样的人”。以此对李定国的忠心提出质疑,李定国当即对天盟誓:“此生忠于大明,绝无二心,若违背誓言,天诛地灭。”刘文秀为其忠心所感,自此两人连为一体。

永历帝不久册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军政大事悉数委于李定国等人。掌握大权的李定国丝毫不改对永历帝的忠心和尊重。

为了恢复明室的中兴大业,李定国多次派人携永历帝的诏书去与孙可望和解,可惜已经被仇恨和权欲冲昏了头脑的孙可望毫不理会。不久,更是决定亲率十万大军攻打云南,企图夺回永历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12
公元1646年年底,南明仅存一帝(永历帝)一王(鲁王朱以海)进行抗清斗争。郑芝龙长子郑成功不耻于父亲投靠满清的卑劣行径,毅然出走,他在福建沿海一带招兵买马,于公元1647年,一月,在小金门(今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爵位、姓氏皆为隆武帝所赐)之名誓师反清。

虽然一度有了李自成余部的大顺军的帮助,抗清形势有了好转,但是在清廷的打击下,原先反正的各路势力也纷纷败亡。金声桓、何腾蛟、李成栋等归明将领先后壮烈殉国。有利局面转瞬化为乌有,永历政权再度陷入困境。
第2个回答  2016-10-12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