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储备

如题所述

空气动力学应用之汽车空气套件改装升级的基础知识储备

加个尾翼、加个前唇或者换个包围,这些对改装玩家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不讨论其能够增加多少下压力、怎样进行扰流云云,光是加装/改装空力套件后车辆颜值的提高,这笔钱就花得值了。但是,当我们到汽配城或者改装店中选购空力套件时,问题就来了:同一个部件,在不同店家口中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称呼,让不少改装玩家都感到十分茫然。

汽车前保险杠,同时又有不少人称为前泵把(Bumper译音)、前杠、前包围和头包。常见的改装方式是购进改装厂家产品进行替换,也有相当一部分想保留车系特色的车主,会更换更高阶车型的包围,如高尔夫6更换GTI或者R20前杠,宝马1系更换M系前杠等。

图:汽车前保险杠,俗称前泵把(bumper译音)、前杠、前包围和头包。上图所示的,坊间成为大包,也就是整体替换原车的前保险杠,而俗称的小包,则是在原厂保险杠的基础上加上一条唇款套件。

说到前包围,就不得不说一下前唇了。前唇其实是一种唇款的前包围,其学名是前扰流,又有头唇、头铲、小包围和下巴等俗称。前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空力部件之一,最早起源于赛车领域,能够提升车头的下压力。但是用在民用改装车上其作用并不明显,更多偏向于提升车辆视觉效果。而且改装前唇价格比整体更换大包围更加便宜,越来越受到民用改装车,尤其是一些外观范或者轻改车主的喜爱。

图:前包围,学名是前扰流器,又有头唇、头铲、小包围和下巴等俗称,在原车前包围基础上进行安装。前唇起源于赛车,为了给车辆提供更大的下压力,赛车上的前唇更加夸张。

接下来,再看一下前保险杠上的另外一个空力部件——前保险杠导流板,俗称风刀、风铲、导风板和导风铲。风刀在赛车上应用最为广泛,但随着改装行业的发展,这款空力部件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民用车上。当然,民用车不可能像WTAC赛车一样高速飞驰,低速下风刀能提供的下压力基本可以忽略,但是,在外观上还是能带来相当不错的视觉效果。

前保险杠导流板,俗称风刀、风铲、导风板和导风铲。安装在前包围两边,为高速行驶的汽车提供额外的下压力。

看完车头的空力部件,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车身侧面的空力部件。

侧裙,指的是车体两侧安装的裙板(车门底部和底盘链接区域),用以减少从车体两侧进入车底的气流,同时具有一定的扰流作用,安装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逆向气流的产生,提高车辆高速稳定性。在使用宽体套件的车上,侧裙还是连接车身整体线条的重要桥梁,配合前后扰流套件一起使用,使空气流动更加顺畅。另外,侧裙还是外观升级的基础部件,能够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

图:侧裙,指的是车体两侧安装的裙板(车门底部和底盘链接区域)。

接下来要讲的,是子弹型后视镜。子弹型后视镜并不如前杠和尾翼那么常见,只有小部分的改装车、赛车和超跑在使用。使用子弹型后视镜虽然能够减小空气阻力,并且后视镜的支架也具有扰流的效果,但是后视镜的视野会很大程度地缩小,不利于日常形式;而且大部分的子弹型后视镜都使用碳纤维外壳,价格高昂。在种种条件下,子弹型后视镜并没有被普及,而且路上看到的也极为少数。

图:子弹型后视镜,超跑上常见的低风阻的后视镜,外形不局限于子弹的形状。

车辆后部的空力套件最为显眼的是后包围、尾翼和扩散器,先来看后包围。后包围,又称为后保险杠,俗称后泵把(bumper译音)、后杠和后包。通常,后包围和前包围、侧裙组合成一套大包围成套出售,使空气套件的前后风格保持一致,达到更好的外观效果。当然,也有部分玩家使用了与更换前包围相同的方式,将高阶车的后包围直接进行移植。

图:后保险杠,又称后包围,俗称后泵把(bumper译音)、后杠和后包。

说完后包围,自然要讲一下扩散器。扩散器,俗称尾唇、后唇和后铲。扩散器是通过向上翘的导流板将车底气流迅速排出,令车顶和车底的压力差加大,无形中使下压力更大。扩散器要在平整的路面才能正常发挥作用,一般民用车行驶的市政路并不平整,即便安装扩散器也难以发挥效果。

图:扩散器,俗称尾唇、后唇和后铲。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常见的空力套件之一——尾翼,又称汽车尾部扰流板、定风翼,能够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提供更多下压力。对于民用车来说,尾翼的装饰作用要远远大于实际作用。首先,当车速低于100km/h时,车身表面突起物越小、线条越流畅,风阻就会越小,此时的尾翼会加大空气阻力,尾翼的优势只有在车速超过120km/h时才能得到凸显。另外,要想获得良好的下压力,尾翼的材质、角度甚至调整范围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调整,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图:汽车尾部扰流板,又称尾翼、定风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