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带你看完28万字凯文凯利的新书《必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凯文·凯利对当代互联网人的启发甚大——

他在《失控》中说:要用生物学而不是机械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他在《科技想要什么》中说:科技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

而在《必然》这本书中,他介绍了“新物种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

换言之,他预言了未来30年哪些领域会出现重大的财富机会。

文章的主线是沿着下面这段话:“ 未来30年,霍洛斯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挺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 ”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描绘未来30年的12个趋势,洞察力惊人,如下:

以这十二个词为关键,他画了一张未来三十年的蓝图。

畅想未来30年,网络会变得怎样激动人心时,我们不免首先想到网页2.0——就是更好的网页。但是2050年的网络不会是更好的网页,它会变成别的东西,和今天网络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网络和电视的差距一样。

贱贱注: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必然》提到,再过10年,谷歌将拥有一款无可匹敌的人工智能产品。KK意识到,谷歌公司是一家做人工智能的公司,他们利用每一次搜索来强化人工智能的能力。KK的预测是: 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产品将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在各个方面取得发展。比如摄影,现在的手机相机通过算法和智能成分,取代了巨大而笨重的镜头;虚拟化学实验可以取代实验室里危险的瓶瓶罐罐;知化的投资,用人工智能分析股指、优化避税方案、优化投资组合。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来加速了其他所有颠覆性趋势的进程,它在未来世界中的威力与曾经的“铀元素”相当。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知化是必然的,因为它已经近在咫尺。

近期的三大突破将开启人们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时代:

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

流动性带来了新的力量: 重要的不是复制品的数量,而是可以通过其他媒体链接、处理、注释、标记、突出、翻译、强化一份复制品的方式的数量。 同时,流动性进一步释放了创造力。

经济学中有一条颠扑不破的定理: 一旦某样东西变得免费,变得无所不在,那么它的经济地位就会突然反转。 比如以前电是奢侈品,穷人都使用蜡烛,可现在电力无处不在,烛光晚餐才是奢侈品。(这个其实不难理解)

屏读首先会改变书籍,然后会改变图书馆;之后,它会给电影和视频动手术;再之后,它会瓦解掉游戏和教育;而最终屏读将会改变每件事。

在没有书的时代,文化围绕着言语;后来,文化围绕着文本;将来,则围绕着电子屏。超过50亿张屏幕在我们生活中闪烁,将来还会有更多。 我们是屏幕之民,我们的阅读变得社会化,是流动和分享的。

所以在未来,屏幕的形态会更加流动,更加多样化。不管是你的桌面,你的汽车的表面,一个墙壁,都可以变成屏幕。也许你可以随意的剪切复制,当我们在这些屏幕上阅读的时候,你会同时使用两个、三个屏幕,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而是各个屏幕组合成一个生态系统。

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有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

平均来看,大多数现代产品都在经历着减物质化。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汽车的平均重量已经下降了25%。各种功能的家用电器也在变得更轻。 我们所需投入的物质总量在减少, 这说明我们在用更少的物质创造更大的价值。

拥有权的重要性将为使用权让步,这将是新的趋势。所谓的使用权绝不仅仅指产品,而是进化为一种服务,它是不可见的。

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对事物的使用将会胜过对其拥有。

Uber 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却不拥有任何出租车;Facebook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媒体平台,却不创造任何内容;阿里巴巴是最有价值的零售公司,可却没有任何库存。我们可以观看一部电影,却无须拥有录影带、碟片之类;读电子书,而书却保存在亚马逊的云端。我们使用的东西,远远大过我们拥有。

一切产品都在减物质化,变得更轻盈、更便宜,更少的物质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个趋势。

在未来的30年里,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的发展将继续强势发展。只要科技进步使得通信成本、计算成本继续下降,这些趋势都是必然。

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将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共享。

现在合作和协作正在驱动着颠覆性的服务 ,比如说维基百科,借助维基百科,全世界上百万人共同合作,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拥有这上百万人的合作,这就是这项技术的精妙之处。

在这一章里,KK谈到了分享的力量在网络世界的发扬光大。医疗服务被带到最贫困的地区,免费的高校教材被编写出来,维基百科、影视档案、救援信息……

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是人类的注意力。

人类的注意力。

注意力。

我们通过“守门人”来过滤信息;我们通过媒介来过滤信息;我们通过管理者过滤信息;我们通过品牌过滤;我们通过政府过滤;我们通过我们的文化环境过滤;我们通过我们的朋友过滤;我们通过自身来过滤。

在这样规模空前的信息流面前,如何过滤、挑选,不仅仅是你本人的事。 在网上随便逛一 个小时,你觉得自己只是虚度时间,可是这些虚度的一小时里对商品的注意力,加起来,就是一门巨大的生意了! ( 懂的人都知道得到APP和大量付费阅读渠道 )

未来的30年中,我们在教育、运输、医疗和零售领域都能看到大规模定制的出现。

贱贱注:重混,即“对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

新的媒介形式自身将会被重混、分解,并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重组成数百种其他的新形式。有的已经成为主流:它们吸纳了至少一百万创造者,并有着亿万受众。

在未来的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不是来自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原有的资源重新安排,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这就是”重混“。同人小说、同人电影,就是重混。

KK认为:“ 未来三十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

现在的手机几乎可以完美地实现语音识别(包括实时翻译),所以语音将是我们与设备互动的主要方式。

在人类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期限中就能“扰乱”社会发展的第一个技术平台是个人电脑。下一代颠覆性的平台就是虚拟现实,而它已经到来了。

KK留意到现在的小孩已经把互动当作物品本该有的属性,比如他观察到一个家里只有电脑的孩子第一次见到电视,反应是“鼠标在哪呢?”一个孩子点击店里商品的标签。还有个小孩,看到纸质照片的时候,努力用手指拖动,却很惊讶照片无法放大!

物联网的设计是用来追踪数据,这也是它所处的云端的本质属性。在未来5年中,我们预计云端中加入的340亿联网设备将会用来传输数据。云端的作用则是保存数据。任何接触云端的东西都能被追踪,也一定会被追踪。

所有先前无法测量的东西都被量化、数字化,并且可以被追踪。我们会持续追踪自己,我们和朋友之间也会互相追踪。企业和政府会对我们实行更多追踪。 50年后,无处不在的追踪行为将成为常规。

科学作为一种手段,主要增长了我们的无知而不是我们的知识。

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这个观点是贱贱觉得最受用的,现在答案的获取越来越简单和廉价,最终改变人类的,是新的需求和新的问题。)

我们生活的新平台。它是国际性的,并且永不停止工作。以如今的技术普及速度看来,KK预计到2025年,地球上每个公民都将使用这个平台。每个人都处在平台之中,或者说,人人都是这个平台。

我们在越来越熟悉、享用、离不开的这个网络世界,正是一个新的广阔世界的开端;这广阔的信息之海,这越来越浩瀚的信息之海,里面,将会孕育出人工智能的巨兽。

不安,而且期待。未来就这样扑面而来,让我们以各自的方式,来迎接它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