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铜鼓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铜鼓县属于艾候封国,后沿袭此名。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设立铜鼓营,得名源于县城东部的一块巨石,形似铜鼓且能发声,因此得名"铜鼓石"。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铜鼓地区设置了军政合一的行政机构——铜鼓厅。


1913年,铜鼓废厅正式升格为县。此后,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如1985年设立花山乡,1993年撤销部分乡镇并设立新镇,如大塅、排埠、棋坪等。1995年,三都乡被撤销并设立三都镇,同时部分乡镇进行了合并,全县划分为6个镇和7个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铜鼓县总人口为131,616人,涵盖了多个民族,如蒙古族、回族、藏族等,体现了多元的民族分布。


2001年,又有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幽居乡、花山乡、西向乡和古桥乡分别并入邻近的乡镇。截至2003年底,铜鼓县的总人口数量进一步增至13.6万人。2004年底,铜鼓县的行政区划稳定为6个镇和3个乡,标志着其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的最新状态。


扩展资料

铜鼓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下辖县,位于东径114°05′-114°44′,北纬28°32′-28°50′。东与奉新县毗邻,南与宜丰县、万载县交壤,西与湖南省平江县、浏阳市接壤,北与修水县相连。总面积1547.7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11年末)。全县人口70%为客家人,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通行铜鼓片客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