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胆小怕事,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性格?

如题所述

应该懂“三思而后行”的意义。


①三个不同角度(你\我\他)或过去\现在\将来,表示慎重,考虑周到以后再去做。

比如:

孩子发现同学抄作业,要不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如果告诉老师后老师肯定会批评这个抄作业的孩子,如果不告诉也算是违背老师平时教导。

直白的孩子可能直接打了报告,懂得三思的孩子可能第一次不会告诉老师。

②站在不同角度,为对方考虑、为自己考虑、为他人考虑。

比如:

还是拿这个抄作业的事情来说,懂得三思的孩子肯定是站在抄作业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过的,因为他自己深知被老师批评后的难过,所以他没有打小报告。

③从过去的经验;周围的他人经验;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中,作出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比如:

他之所以不去报告老师,也是出于自己曾经被批评过的经验,他不想让另一个同学遭受自己曾经的难过。

当然,抄作业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这里只是拿这个作为例子。


家长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人和事教育孩子,告诉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不断教育孩子学会考虑做事的后果,了解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认为一个孩子干嘛要畏畏缩缩,做点事还考虑那么多?更有人认为这样会让孩子更胆小怕事、做事瞻前顾后。

其实不然,让孩子做事之前多想想,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是一种成熟、负责任的表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一个玩具,每次让家长买家长都拒绝,突然某一天他看到同学的玩具正好放在桌子上,而这时恰恰教室没人,他同时也心动得,想偷偷将其据为己有。

这是一种诱惑是很多小孩子都无法拒绝的,这时如果考虑到后果的孩子是不会有所行动的。

而如果平时家长没有告诉过孩子

“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做事考虑后果”

这样的话,相信孩子就会出错了。

对于家长来说也很常见,比如做事往往只凭第一感觉,凭一时冲动,很多事情考虑不周全。在职场上,有些事是让当事人去沟通,还是让领导出面去沟通,事情的效果大相径庭。

“三思而后行”与胆小怕事毫无关系,教孩子做事情、说话前多去思考,这样才能达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女儿:“妈妈我想去游泳”

妈妈:“好啊,等我回家拿件衣服”

“女儿,我们要不然先练习一下在水里的感觉吧,要不然一会跳进大海就来不及了”

女儿:“好啊,我们现在开始吧”

当女儿把头闷在水里8秒后

“咳咳,妈妈好难受啊”

“我们能不能不去游泳了”

妈妈:“好啊,你说不去就不去吧”

这是一段母女对话,当女儿看到大海后就想跳下去游泳,妈妈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以拿衣服为理由先带孩子回家,回家后让孩子先试试憋气在水里的感觉,当女儿发现仅8秒自己就难受时,果断放弃了去大海游泳的想法。

这位妈妈通过这件小事,将三思而后行传达给孩子,做事之前先考虑后果,莫冲动。


三思而后行,虽说不可能带来孩子们直接的乐观情绪,但教会孩子三思而后行,可以

避免很多冲动行事,从而减少自己的后悔与遗憾

,从长远的眼光看来,不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吗?

一个孩子从小就能懂得三思而后行,那他长大以后犯错的几率会更少,得罪人的概率也会减少,这对于他以后进入社会,进入职场都大有帮助。所以,让孩子学会“三思而后行”,真的能让他获益终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3
1、多鼓励孩子。孩子胆小怕事,很大原因是担心自己出错,会把事情办砸,多鼓励孩子,给予他勇气,一句夸赞会让孩子更有动力。
2、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孩子胆小怕事,有时候会是父母管得太多,替孩子做很多决定。
第2个回答  2020-10-03
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引导孩子,多给孩子看一些有好处的电视剧等,学习其中主角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品格。我觉得孩子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积极健康的性格。
第3个回答  2020-10-03
身体力行,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能胆怯而是勇敢告诉孩子,多锻炼胆量。
第4个回答  2020-10-03
要告诉孩子既要三思后行同时也要遵循自己的本心,勇于去尝试新的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三思而后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