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反对“三思而后行”?

如题所述

三思而后行,是指一种做事风格。特定的做事风格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褒可贬。现在多为赞颂某人做事讲求仔细,属于褒义。但是在出处《论语》中,也就是它第一次出现时,确被作为贬义。孔子说季文子做事想太多,想两次也就够了。

【1】三思而后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是sān sī ér hòu xíng。三思而后行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

【2】解释

三:古人说“三”的时候,往往不指确数的“三”,而是表示次数很多。但这里和“再”相对,所以仍旧看做确数。指考虑周到,然后再去做。

季文子遇事都要思考多次才去行动,孔子听说后,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3】译文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译文辨正

《论语·公冶长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传统译文:

1、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此译文将“再”译作“再借鉴以往的经验”。显系衍文。“再”只是再,并没有“再借鉴以往的经验”的意思。如果这样,那再见的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再,岂不也要作类似的推衍。

2、季文子这个人遇到事情总是反复思考然后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2] 

此译文将“再”字按“两次”翻译,整条译文的意思就变成了——孔子认为三思而行没有必要,思考两次就行。即使常人也不会说出如此骄傲武断的话,何况以“慎”著称的孔子呢?孔子《易·系辞传》“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即说明孔子是主张“慎”的。此译文显然不对。

这个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多次,然后才付诸实行。孔子听说后,说:“再多思考几次,这样才算可以啊”(刘小烽嬴嘉丽)。

《说文》按“再者,加也”。此处的“再”字,应当按“再多加几次”理解。所以“再”字,承接前文而译作“再多思考几次”。在三思而行的基础上“再多思考几次”,这样就完全符合了孔子一贯主张的“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6%80%9D%E8%80%8C%E5%90%8E%E8%A1%8C/9523368?fr=aladdi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2
三思并不是说你思考三次而是你再三思考,在做事之前思考是必须的。你得把前因后果都想清楚。得把一切都策划好了。但是过度的思想会让你畏头畏尾而不敢下手。记着不管什么东西没有对错。只有一个“度”,分析掌握已有信息,以便做出最正确最有效的决策。孔子在这里是反对一味的莽撞行事未经思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