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怎么看1965年中国给印度的最后通牒?

如题所述

外国怎么看1965年中国给印度的最后通牒

1、 1965年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期间,印军越过旁遮普邦的印巴国际边界线,兵临拉合尔城下,打算拦腰截断巴基斯坦军队。

2、 9月6月巴基斯坦处境变得极其危险起来,这种情形事关中国切身利益,因此中国不能置巴基斯坦于不顾。

3、 除了外交上施压外,中国对出兵援助巴基斯坦方案进行了慎重而充分的研究,毛泽东批准了军事方案,并建议在与巴基斯坦接界最近之处出兵为最佳地点。

4、 这个出兵突破口就是:中锡(金)边界。准备在此地区对印度实施打击,以支援巴基斯坦战局。

5、 有了军事斗争准备,并不等于要向印度开战,我们以最后通牒方式给了印度选择机会。

最后通牒:

1、 1965年9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份最后通牒(照会方式),向全世界传递了极其明确的信息,震慑当时自恃有苏联撑腰的印度方面。

2、 文中第三段最有重要(划重点):“它(印度)的侵略逻辑是,凡是它已经占领的地方都是它的,它想要占领而未占领的地方,也是它的。1962年印度政府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也是由此而起的……只要印度政府有一天还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斗争!

3、 文到三天之内,印度如果不按中国要求去做(拆除工事,停止越界活动,送回被劫边民财物,归还牲畜),一切产生的后果由印度承担。

4、 军事准备,外交斗争,发布文告,都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指挥,决策。《人民日报》最后通牒引起全球瞩目,美国媒体评论道:“中国没有让巴基斯坦失望,但他们以一种高深莫测的方式来进行干预。他们避免任何诸如直接卷入印巴冲突的危险,而是以中印争论多年的边界问题为最后通牒理由。”

5、 《人民日报》文告后第二天,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戈德伯格表示,要在联合国范围内解决印巴冲突,各国必须果断,坚定,迅速行动。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不是联合国会员国,因此美国要淡化中国影响力,迫不及待想让印巴双方同意停火。但美国这种做法,对盟友巴基斯坦并不公平,它等于将印巴两国放在了一视同仁的地位。

7、 19日夜,巴基斯坦总统 阿尤布.汗和总理布托从白沙瓦秘密飞往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商议克什米尔及整个印巴之间局势。

8、 对印度来说,在中国毫无余地的声明之下,如果继续坚持对巴强硬军事路线,势必打乱自己整个军事部署,印度无法承担起一场对中国的边界战争。

9、 在军事上,印度对巴基斯坦已经取得非常大的优势,并且剑指重镇拉合尔,但就在这最为关键的战略时刻,印度被迫停下了脚步,接受联合国监督下的停火协议,别无选择,因为中国是会来真的。

10、 1965年,毛泽东的这份最后通牒,直接将印度打回原形,到今天印度还在后悔没能抓住最佳时刻机拿下克什米尔。这份通牒连当时的苏联都感到了不安,因为中国并不是在吓唬印度。更何况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11、 从美苏争霸角度来看,苏联在联合国跟美国抢夺起了斡旋印巴冲突的主权动,整个局势反而走向了缓和一面。1966年1月3日,印巴两国领导人在苏联城市塔什干举行会谈,美国断续中止对两国援助,美苏在迫使印巴双停火立场上出现了默契。

12、 1月10日,阿尤布.汗总统和夏斯特里总理签定了《塔什干宣言》,实行了克什米尔暂时和平。然后,夏斯特里总理突然病发身亡,死在塔什干,引发印度政局一波动荡。

13、 协议一签,阿尤布.汗在12日内阁会议上表示:苏联致力于印巴和平是因为苏联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巴基斯坦尽管还与美国保持着亲密关系,但不言而喻的是,与中国联盟才是巴基斯坦将来的外交基石。

14、 克什米尔停火之后,巴基斯坦马上加快了连接中国喀剌昆仑公路的修建,这条路的竣工,对美国人来说是巴基斯坦对南亚地区的美国地缘政治利益的背叛。而对印度来说,不仅仅是2.5战争谎言被拆穿,而是尼赫鲁生前的“南亚邦联”计划破灭。(转自军迷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6

外国怎么看1965年中国给印度的最后通牒?

对于1965年9月16日凌晨,中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临时代办递交的照会。巴基斯坦方面肯定是欢迎的。印度的反应则是“一边严词否认中国的指责,一边又表示愿意‘进行调查’”。

至于西方和苏联,对于第二次印巴战争,它们先是宣布“保持中立”,提出“由联合国进行调解”。当中方发出对印照会之后,它们则将这份外交照会称为是中国(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之前的“最后通牒”。

(在中方对印发出外交照会的)同日,印、巴两军继续大打出手,巴军转败为胜,并趁势反击。苏联的态度此时也发生了改变。9月20日,在联合国(主要是苏联出面)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正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

第2个回答  2018-01-13

正当权益的诉求!

对于1965年9月16日凌晨,中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临时代办递交的照会。巴基斯坦方面肯定是欢迎的。印度的反应则是“一边严词否认中国的指责,一边又表示愿意‘进行调查’”。


至于西方和苏联,对于第二次印巴战争,它们先是宣布“保持中立”,提出“由联合国进行调解”。当中方发出对印照会之后,它们则将这份外交照会称为是中国(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之前的“最后通牒”。


(在中方对印发出外交照会的)同日,印、巴两军继续大打出手,巴军转败为胜,并趁势反击。苏联的态度此时也发生了改变。9月20日,在联合国(主要是苏联出面)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正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