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半促成栽培的塑料大棚有几种?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用于草莓栽培的塑料大棚是指无照明、无加温设备的普通塑料大棚。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草莓保护地栽培,由于棚架较高,跨度大,操作方便,热容量大,可以采用多层覆盖,因此,升温保温效果好,一般可使果实比露地栽培提前上市2个月左右。生产上常用的塑料大棚有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管式组装塑料大棚两种类型,其结构特点如下:

(1)竹木结构塑料大棚 该种大棚全部用竹竿、竹片、圆木作支架,支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四周无墙体。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较多,草莓生产上常用有架式结构和悬梁吊柱式结构等。

①竹木架式结构塑料大棚:这种大棚一般长50米左右,宽8~14米,中高2.2~2.6米。用3~6厘米粗(直径)的竹竿为拱杆,每排拱杆由4~6根支柱支撑,两个相邻拱杆之间的距离多为1~1.2米,立杆用水泥预制柱或圆木柱。拱杆上覆盖塑料薄膜,两拱杆间用8号铁丝或尼龙线作压膜线,两端固定在预埋的地锚上。

②悬梁吊柱式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图6-2):一般棚长30~60米,棚宽8~12米,中高1.8~2.5米,棚顶为长弧形。一般横向设5~7排立柱。立柱用5~8厘米粗(直径)的木杆或竹竿,起支撑拱杆和固定作用。拉杆是顺大棚走向连接立柱的横梁,一般采用6~8厘米粗(直径)的竹竿或木杆,用铁丝固定在立柱顶下方20厘米处,形成悬梁,起固定立柱、连接整体,使大棚骨架整体加固的作用。拱杆是支撑塑料薄膜的骨架,一般采用4~5厘米粗(直径)的竹竿,横向固定在立柱顶端,形成大弧形棚顶。拱杆间距一般为1~1.2米。覆盖薄膜时,在大棚中间最高点处和两肩处各设一处换气口,换气口处薄膜要重叠15~20厘米,换气时拉开,不换时拉合即可。薄膜要用压膜杆、压膜线、8号铅丝压紧,每两道拱杆间压一道,两端固定在大棚两侧地下。

图6-2 悬梁吊柱式塑料大棚

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的建造容易,取才方便,成本低,容易推广。但是立柱多、材料粗、遮阴面积较大,不便操作,竹木易腐朽,使用2~3年后需要维修或更换,结构不坚固,抗风雪能力较差。

(2)管式组装塑料大棚(图6-3) 最近几年该种结构的大棚在草莓产区发展较快,以薄壁镀锌钢管为主要骨架材料,一般由厂家生产配套供应,用户组装即可。大棚跨度为6~8米,棚中高2.5~3米,长30~50米。拱杆、拉杆等均用直径22毫米×1.2~1.5毫米薄壁镀锌钢管。组装时,用卡具、套管、连棚杆组装成棚体,薄膜用卡具槽固定。大棚两侧设有手动卷膜机,便于通风透气,调节棚内温、湿度(图6-3)。

图6-3 管式组装塑料大棚

该种大棚外形美观整齐,结构合理,棚体坚固,使用年限长,棚内空间大,无立柱,操作方便,便于通风透光,但是造价高,一次性投资较大。大棚用棚膜宜选用聚氯乙烯无滴防老化膜。比较寒冷地区,为了减少棚内夜间温度的降低,大棚宜采用多层覆盖。一般可覆盖3~4层。3层覆盖即地膜、大棚外层膜和草帘;4层覆盖,即地膜、连体小拱棚、大棚外层膜和草帘。

用于草莓保护地生产的塑料大棚东西延长或南北延长均可,各有其特点。东西延长大棚内的草莓比南北延长大棚内的草莓成熟早,但南北两侧草莓植株生长差异较大,且大棚北侧均需设置防风障,成本较高。南北延长的大棚,草莓植株生长发育差异较小,群体产量较高,且风障面积小,只需在大棚的北端设置即可,成本较低。一般来说,以春、秋生产为主的草莓保护地,适合采用南北延长的大棚;而以冬季生产为主的草莓保护地,适合采用东西延长的大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