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何典故?

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何典故?最早说的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句成语,出自史书《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这句话是说愿自己的肚子如您的心胸,满足就够了。最早说的是劝谏晋国大臣魏舒不要收受贿赂的事情。

成语,是我国的国粹,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点点繁星,在天空中发出荧荧的光亮。它们都有自己的典故和出处、含义,比如髀肉复生,出自三国时期的刘备,用来感叹时光的飞逝。

我国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有人说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说,不要用自己的狭隘的想法,推测君子的用心。其中小人指的是思想品德不好的人,而君子与之相对应,意指品德高尚之人。

这句成语有一个来历:那时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臣魏舒掌权,分配官员执掌不同的地域。当时魏舒下面有个长官叫魏戊,他的地界上发生了一桩案子,报给魏舒定夺。打官司的另一方为了把官司打赢向魏舒进送美女、钱财,而魏舒收下了。

魏戊于是排遣手下去处理这件事,手下非常有智慧。当魏舒请他们吃饭时,他们连唉声三次。魏舒不解这是为何。手下尽数回答:第一声是哀叹自己做完没有吃饱;第二声是哀叹担心魏舒家没有饭吃;第三声是因为自己肚子饱了,再好的酒菜已不想再吃了。

魏舒十分聪明,立刻从他们的话中领悟到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在将他们的肚子和自己的欲望作比拟啊。于是将收受的贿赂全数退回。

后来这个成语就传播开来,意思也逐渐变得宽泛,用到告诫别人要实事求是,真实领悟别人的心思,不要妄加断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6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句成语,出自史书《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这句话是说愿自己的肚子如您的心胸,满足就够了。最早说的是劝谏晋国大臣魏舒不要收受贿赂的事情。

成语,是我国的国粹,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点点繁星,在天空中发出荧荧的光亮。它们都有自己的典故和出处、含义,比如髀肉复生,出自三国时期的刘备,用来感叹时光的飞逝。

我国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有人说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说,不要用自己的狭隘的想法,推测君子的用心。其中小人指的是思想品德不好的人,而君子与之相对应,意指品德高尚之人。

这句成语有一个来历:那时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臣魏舒掌权,分配官员执掌不同的地域。当时魏舒下面有个长官叫魏戊,他的地界上发生了一桩案子,报给魏舒定夺。打官司的另一方为了把官司打赢向魏舒进送美女、钱财,而魏舒收下了。

魏戊于是排遣手下去处理这件事,手下非常有智慧。当魏舒请他们吃饭时,他们连唉声三次。魏舒不解这是为何。手下尽数回答:第一声是哀叹自己做完没有吃饱;第二声是哀叹担心魏舒家没有饭吃;第三声是因为自己肚子饱了,再好的酒菜已不想再吃了。

魏舒十分聪明,立刻从他们的话中领悟到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在将他们的肚子和自己的欲望作比拟啊。于是将收受的贿赂全数退回。

后来这个成语就传播开来,意思也逐渐变得宽泛,用到告诫别人要实事求是,真实领悟别人的心思,不要妄加断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06
典故介绍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成语,是从“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演化来的。常用来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小人:指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度:推测;君子:旧指品行高尚的人。〖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历史故事来源
  《左传》记载的这个故事叫做“魏舒辞贿”:公元前514年,晋国的执政大臣韩宣子死去,由魏舒继任执政大臣。魏舒把两个旧贵族的田地分割为十个县,分别派一些贤能有功的人去担任这些县的长官,其中有个与他同宗叫魏戊,被派到梗阳县去当长官。就在这一年,梗阳有人打一桩官司。魏戊觉得这桩官司他很难断定,便上报结魏舒处理。 这时候,诉讼的其中一方暗中挑选了一组女乐送给魏舒,魏舒打算收下来。 魏戊知道这件事后,就对大臣阎没和女宽说:“魏舒以不受贿赂而扬名各国,如果收下女乐,就没有比这更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他。”阎没和女宽答应了。一日退朝后,他俩仍等在庭院里。一会儿送饭菜的来了,魏舒就招呼他俩一起来吃。阎没和女宽眼盯着桌上的饭菜,一起叹了口气,然后餐间又两次叹气。饭吃完后,魏舒问他们说:“我听我的伯父、叔父说过,吃饭 的时候要忘记忧愁,您二位刚才为什么三次叹气呀?
  俩人答道,“因为昨晚没有吃好,肚子觉得饿了,担心饭不够吃,所以才叹息。现在看,饭菜很丰盛,所以又抚心自咎,魏将军家怎么会食而不足呢?不由得又自悔自叹。”并接着说,“现在酒足饭饱了,觉得君子的心也和小人的肚子一样容易满足就行了,应该把小人之腹的感受告诉将军。我俩觉得饭够吃的,酒够喝的就可以了,再好的东西也不想要了。”阎没、汝宽以此暗示和告诫魏舒不要贪得无厌,为酒色所迷而收下他人送的女乐。魏舒听后顿然醒悟,推辞掉了对方的贿赂。
第3个回答  2019-08-06
说的是晋国执政大臣魏舒。

《左传》记载的这个故事叫做"魏舒辞贿":公元前514年,晋国的执政大臣韩宣子死去,由魏舒继任执政大臣。魏舒把两个旧贵族的田地分割为十个县,分别派一些贤能有功的人去担任这些县的长官,其中有个与他同宗叫魏戊,被派到梗阳县去当长官。就在这一年,梗阳有人打一桩官司。魏戊觉得这桩官司他很难断定,便上报给魏舒处理。 这时候,诉讼的其中一方暗中挑选了一组女乐送给魏舒,魏舒打算收下来。 魏戊知道这件事后,就对大臣阎没和女宽说:"魏舒以不受贿赂而扬名各国,如果收下女乐,就没有比这更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他。"阎没和女宽答应了。一日退朝后,他俩仍等在庭院里。一会儿送饭菜的来了,魏舒就招呼他俩一起来吃。阎没和女宽眼盯着桌上的饭菜,一起叹了口气,然后餐间又两次叹气。饭吃完后,魏舒问他们说:"我听我的伯父、叔父说过,吃饭 的时候要忘记忧愁,您二位刚才为什么三次叹气呀?

俩人答道,"因为昨晚没有吃好,肚子觉得饿了,担心饭不够吃,所以才叹息。现在看,饭菜很丰盛,所以又抚心自咎,魏将军家怎么会食而不足呢?不由得又自悔自叹。"并接着说,"现在酒足饭饱了,觉得君子的心也和小人的肚子一样容易满足就行了,应该把小人之腹的感受告诉将军。我俩觉得饭够吃的,酒够喝的就可以了,再好的东西也不想要了。"阎没、汝宽以此暗示和告诫魏舒不要贪得无厌,为酒色所迷而收下他人送的女乐。魏舒听后顿然醒悟,推辞掉了对方的贿赂。
第4个回答  2019-08-06
公元前514年,晋国的执政大臣韩宣子死去,由魏舒继任执政大臣。魏舒把两个旧贵族的田地分割为十个县,分别派一些贤能有功的人去担任这些县的长官,其中有个与他同宗叫魏戊,被派到梗阳县去当长官。就在这一年,梗阳有人打一桩官司。魏戊觉得这桩官司他很难断定,便上报给魏舒处理。 这时候,诉讼的其中一方暗中挑选了一组女乐送给魏舒,魏舒打算收下来。 魏戊知道这件事后,就对大臣阎没和女宽说:“魏舒以不受贿赂而扬名各国,如果收下女乐,就没有比这更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他。”阎没和女宽答应了。一日退朝后,他俩仍等在庭院里。一会儿送饭菜的来了,魏舒就招呼他俩一起来吃。阎没和女宽眼盯着桌上的饭菜,一起叹了口气,然后餐间又两次叹气。饭吃完后,魏舒问他们说:“我听我的伯父、叔父说过,吃饭 的时候要忘记忧愁,您二位刚才为什么三次叹气呀?
俩人答道,"因为昨晚没有吃好,肚子觉得饿了,担心饭不够吃,所以才叹息。现在看,饭菜很丰盛,所以又抚心自咎,魏将军家怎么会食而不足呢?不由得又自悔自叹。"并接着说,"现在酒足饭饱了,觉得君子的心也和小人的肚子一样容易满足就行了,应该把小人之腹的感受告诉将军。我俩觉得饭够吃的,酒够喝的就可以了,再好的东西也不想要了。"阎没、汝宽以此暗示和告诫魏舒不要贪得无厌,为酒色所迷而收下他人送的女乐。魏舒听后顿然醒悟,推辞掉了对方的贿赂。
相传在明朝的时候,有个小偷的本领非常高明,偷盗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一天,他听见人们议论说,有个叫王翱的人刚正不阿,即使有人给他馈赠厚礼,也不据为已有,还常常拿出钱来资助穷人,至于不义之财,更是一概不接受。小偷心想:“难道真有不爱钱的人吗?”于是决定试探一下王翱。
第二天一早,他把一包银子放在王翱家门口,不一会儿,王翱出来了,他看见这包银子想,肯定是别人丢的,过会儿一定有人来找的。于是便迈步出门散步去了,小偷见王翱不拿银子,便跑过去捡了起来,王翱回头一看,心想那人一定是失主,转身又走了。小偷赶上前去,对王翱说:“久闻大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王翱被他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小偷便一五一十地说了。王翱听完后笑着说:“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小偷听后,自己深感惭愧,终于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