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或化用“王粲登楼”典故的文学作品并分析

王粲登楼

  1、解释王粲登楼:
  王粲出生于一个公侯世家,自幼聪明伶俐,记忆超人。天赋加上勤奋,王粲少年即有文名。他幼年时随父进京,被大将军何进看中,欲选为女婿。但其父不允,并因此离职。初平元年(190年),王粲才13岁,随父从洛阳迁长安。便去拜访大文学家蔡邕。其时蔡府内正高朋满座,人才济济,大家谈古说今,吟诗论道。听说王粲来了,蔡邕立刻离席起身,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好,慌忙亲自跑到门口迎接。众宾客以为来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不料蔡邕携手入座的竟是一个矮小瘦弱的小孩,其貌不扬,众人大为惊奇。蔡邕介绍道:“这孩子是旷世奇才,连我都不如他。将来我的所有藏书文章,都要送给他!”这就是“伯喈倒屣”的千古佳话。
  因为蔡邕的垂青扬誉,少年王粲名满东西两都。17岁时授为侍郎,未及上任即逢吕布杀董卓,京师大乱。王粲逃出长安,往荆州投奔同乡刘表,著名的《七哀诗》就是在途中作的。
  王粲满怀济世之志,风尘仆仆地来到荆州。不道这“景升豚犬”却因他相貌丑陋、不拘小节,而不予重用。这就是“王粲依刘”的典实。王粲遭受刘表冷遇,无法施展才华,郁悒不乐。在荆州淹留12年,书剑飘零,身世浮沉。一日,他登楼远眺,北望家山,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文思涌泉,一吐为快,便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登楼赋》。
  不久,曹操克袁绍,挥师南下,攻打荆州。大军未到,刘表即病亡。王粲审时度势,说服刘琮降曹。让曹操兵不血刃,得荆州及江汉。曹操即委任以丞相椽,赐封关内侯。魏国建立后,王粲拜侍中,参与朝廷奏议。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兴兵伐吴,他随军南下。次年暮春,他返邺城途中,不幸染瘟疫而卒,年40岁。曹操、曹丕亲临吊唁,曹植作《王仲宣诔》,赞扬他“既有令德,材技广宜,疆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又云“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
  2、相关延伸:
  后人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宋·高似孙《木兰花慢》:“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宋·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明·许三阶《节侠记·遁荒》:“休休,绝塞羁留,怎如王粲登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