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第1隐士”隐居30多年,天天清水白菜,后来怎样?

如题所述

隐士一词对应儒家的出世,即和入仕相对。旧时是指隐居而不愿做官的人。“士”之一词指的是那种拥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否则则不能称之为隐士。没有强调“士”的隐士一词是不精确的,而且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周易》一书也曾说过:“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说明隐士所指的也并不是一般的人。

众所周知,佛教是我国三大教派之中唯一一个非本土发源而来的教派。而儒家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致仕”“学得百家书,卖与帝王家”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国家政务大事,为人民谋福祉,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思想。而与儒教同样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更加信奉于“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等顺应时势规律消极治世的心态。而钟南山——便可说得上是道家的圣地。

钟南山或可不能称之为道家的发源地,但是绝对是道教的兴盛之地。在这里有着众多的道观,同时也有许多的道家之人在此修行,而本文要说的这个人——但侯大师便是这钟南山众多修行的隐士之一。 同时他也被称为钟南山的第一隐士,据说但侯大师至今已在钟南山隐居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之间,所吃的食物就是简单的清水白菜。而在他隐居所拥有的也不过是一座简简单单的茅草屋。

隐而非“隐”

自古以来避世而隐居的人并不少,一些人是为了躲避战乱,如桃花源记中那些村民的先祖,为了躲避战乱而保全自身才不得不选择避世而居。这一类的人因为没有强调的‘士’的特点所以只能称之为隐居之人。

而‘隐士’这一词同样的也有着很多的类型,一种是全隐,也可以称作为真隐,这种隐士一般就是虽然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声望,同时也拥有着大学问,但是却是真正的对做官入仕不感兴趣,即使皇帝征召也不去,也不与官府打交道的人。

而隐士还有着另外的几类——先官后隐,这种隐士一般是因为官场的黑暗或者不能够受到皇帝的重用,最终难以忍受便选择退隐,其中陶渊明便是前者的著名代表。陶渊明因为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所以选择的隐居。那么抱树而死的介子推便可以称得上是后者的典范。

在这两类之后,隐士还有半官半隐,忽官忽隐,假隐,名隐实官,以隐求官,无奈而隐,真隐而仕,隐于朝等多种类型。而如今的社会,并不存在这种或许因为战乱,或许因为官场黑暗,或许因为名利而去归隐的理由,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环境安定的法治社会,归隐于山林更多的应该就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但侯大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修道”钟南山

既然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或者说是为了修身养性,但侯大师所信奉追求的便是道家的清静无为,为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老子的思想和生活,最终达到一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理想状态,他坚信每天做同样的事,并且用心去接触和感受,日积月累下来就能够到达一个超脱的境界。

就这样,但侯大师选择了钟南山,这样一个远离尘世,却最与道家相接的地方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在这里,他每天过着有规律的生活,早起打坐,晚上冥想,并且研读老子的《道德经》一书。

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进和自身的修炼,他每一次读道德经都能够得到不同的体会,在白天的时候,黑夜的时候,下雨之时,暴雪之时,电闪雷鸣之时,风和日丽之时,春夏秋冬都在反复地做这一件事,而不同的时候诵读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同样的时候有时也能够有得到不同的感悟。

或许我们很多人不能够理解这样的一个状态,但对大师来说,在不同或者同样的时间里做同一件事所得到的不同的感悟,使他快乐,所以他愿意这样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专心的干这样的一件事。

就这样,但侯大师在钟南山上度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在这里,他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很差的,没有电,也没有任何的通讯设备,在这个大师所隐居的一角,几乎很难看见现代社会的影子。

而他的吃食,也只是简单的清水和白菜。在这里,但侯大师,每天遵循着自身和自然的规律,每天下山自己打水,吃着最平淡的白菜,除此之外的生活便是打坐冥想和诵读《道德经》。

不忘初心,忠于自己

或许,世人大多是偏执的,我们坚信坚信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当发现一种脱离大众认知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便会无情的去劝诫抨击他人。同样的,但侯大师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的,并且在不接受的哪一类的人群中更是出现了言语极为激烈的人群。他们认为但侯大师这样的行为是一种极端自我主义的行为,他将自己与社会家庭相分离,但是并没有去考虑过家人的感受。

而支持他们这一说法的依据便是,但侯大师在钟南山修道的过程中,他的家人也曾去过钟南山寻找过他,却是一种相见不相识,相顾无言的状态,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两种不同的思维习惯,导致了双方的疏远,对于他们来说眼前的但侯大师并不是他的家人们所认识的那个亲人了。


但是,不论外面的言论如何,但侯大师并没有为此而有什么改变,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终南山里面修道,过着自己的有人宁静的生活。有了“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的可贵心境。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侯大师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够成为一种被批判的理由,相反,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做同一件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6
如今的候大师已经在终南山隐居了三十年了,从他还是个青年的时候就去了终南山,如今的他也已经上了年纪,候大师分别已久的家人再见到他的时候也已经认不出他了,因为这三十年来候大师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这三十年来候大师也从没见过自己的家人,也没回过家,这才导致家人再见他时已经认不出了。
第2个回答  2021-03-19
他在钟南山上生活的很好,他每天遵循着自己和大自然的规律,修身养性,过着最健康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21-03-15
每天过着有规律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影响。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满足了自己的初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