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中层领导

如题所述

中层干部指机构、组织、阶层等在中间的一层或几层负责的干部,是联系组织机构高层与基层的桥梁和纽带。
那么怎样做一名中层干部呢?
1、一流的中层干部是“领头羊”
二战时期,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将军就是这样的中层。他 曾经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的状态,取决于将领的状态;将领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就是士兵学习的标杆!领头羊所起到的就是一个标杆作用,它永远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给群羊以榜样与力量,使得整个团队昂首阔步地向前。一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必然是事事以身作则,而他的这种行为也会为他赢得尊重。因此,中层干部在带领自己的团队时,一定要时刻牢记: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
2、二流的中层干部是“夹心饼干”
二流的中层干部将自己当作“夹心饼干”,被动地完成任务。如果工作严厉认真,很容易积怨于下,引起下属的不满,甚至被暗中称为领导的“打手”;如果对下属很宽容,工作效率和质量往往又会大打折扣,因此积怒于上,甚至被
扣上“缺乏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帽子,搞不好还会丢了饭碗。有些中层为了既不积怨于下,又不积怒于上,只是拼命将责任和一些本应由下属去完成的工作往自己身上揽。这样一来,工作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但却因此造就了一支松懈、不思进取的团队,最后的结局仍然是费力不讨好。真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左右为难,两边受气! 3、三流的中层干部是“火药桶”
三流的中层干部喜欢处处埋怨,只会发牢骚,最终一事无成。主要表现:一是认为“忙就是好”,越忙越好。但忙得是不是有效率,忙得是不是发挥了中层该有的作用;二是等待任务,有“等、靠、要”思想。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自己没有计划和目标,一味等待上级的任务命令,一旦完成任务便万事大吉。被动的任务驱动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他们懒得思考,更懒得行动。很多中层不去创造条件,而是等条件具备了再说;三是习惯局限思考。有些中层只考虑部门利益、小集体利益,不从全局利益考虑问题,导致了部门分割,相互不配合,甚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拆台等现象。 二、中层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看一个单位能否快速发展经济,中层干部就是一面镜子。所以,我个人粗浅的认为,中层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应该有以下几点:
1、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要高于一般人。中
层干部是单位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各个部门的排头兵,带头人,这就要求中层干部个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要高于一般人,才能承担部门带头人的重任。
政治素质是指从主观上抵制不良思想,不贪污腐化; 思想素质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没有好的人品,那么只会带来祸害,一定不能造福于人。
业务素质是指必须熟悉本部门的业务,做个内行人。以我们环卫处为例,我们每个部门的负责人肩上都压着一副重担,他们不仅是实际的工作者,还是计划完成目标任务的领导者。
中层干部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本部门工作的好坏。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做好了,整个单位的工作也就做好了。
2、中层干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如果各自为政,把小团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事事先考虑自己部门的得失,在大局面前不以大局为重,即使工作做的再好,也不能说基本素质高。
3、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中层干部工作在最基层,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事事必为,事事必亲为。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往往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可歌可泣的成果,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具备默默无闻,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4、领导艺术、管理才能。中层干部管理着一个部门,部门虽小,但人心各异,要把大家团结在自己周围,充分调
动属下的工作积极性,把本部门的工作做好,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具备领导艺术和大胆管理的才能!
5、敢于进谏,勇于说真话、讲实话。中层干部都是做具体工作的,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群众多,听到和看到的实际情况也多,对一些确实存在的问题,要敢于向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便于领导对重大问题的正确决策。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具备敢于进谏,勇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工作作风。
另外,中层干部的工作要有主动性,也就是说创新精神也很重要。作为一名中层干部要创造性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让职工满意,领导满意。
四、做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 ⑴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格修养; ⑵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⑶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⑷工作要承上启下,不能只上传下达,要有开创精神; ⑸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有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⑹要有正确的权力观,权力的赋予是为企业经营发展和职工富裕的工具,不是个人谋好处的工具; 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⑻要有善于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善于总结和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5
第2个回答  2016-11-29
一、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人员”
在“团队创造企业价值”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应该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工作关系”:被管理者“依赖”管理者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创造个人绩效;管理者更“依赖”被管理者竭诚协同工作创造团队(或管理者)绩效。
现代企业认可管理者的标准不再是你个人怎样而是你领导的团队怎样。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管理者就应该多为下属着想,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即为下属多提供“服务”。
因此,一个真正合格的企业中层管理者,首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为下属提供服务的“服务人员”,而不是所谓的“领导”。
二、平衡公司和员工的期望
管理者是连接公司与员工的桥梁,我们需要平衡好公司和员工的期望。  有些管理者俨然象老板派出的“监工”,成天发号施令,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和感受;有些管理者则只考虑自己和员工的利益得失,却全然不顾及公司的利益。这两种倾向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对公司和员工“双向”负责。通过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绩效,在创造绩效的同时合理地为员工谋福利,这样的管理者,才能既得到公司的认可又得到下属的拥护。偏离任何一方的管理者都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也都很难成为长期的管理者(不是被公司“炒鱿鱼”就是被下属“炒鱿鱼”),更难创造“一年好似一年”的绩效。
三、采用“和缓”的交流方式
安排和检查下属的工作是管理者的职能之一,但我们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我们知道,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下属,他们更有这种需要。
有些管理者,习惯于采用命令的方式安排下属的工作,习惯于采用斥责的方式批评下属的工作,这都是非常有害的。作为管理者,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上下级差别,采用“建议”或“商量”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下属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
有些管理者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您的下属只会越来越尊敬您。我们都知道,敬爱的周总理堪称平易近人的典范,但没有人敢随意拍他老人家的肩膀,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四、少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
作为管理者,需要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要多替公司、兄弟部门和下属着想,少为一己之私利着想。
当部门利益与公司利益有冲突时(不是在原则上伤害了部门利益),我们需要优先考虑公司的利益;当兄弟部门有困难时,我们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因为“助人实际上就是助己”;当个人利益与下属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下属的利益。
有些管理者,第一位考虑的就是自己的个人得失,这样的管理者不是称职的管理者,也不是“明智”的管理者。其实,作为管理者,我们除了“经济收入”外,还有居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机会、人脉关系的建立机会等是一般员工所没有的,而这些往往是我们获得更高“经济收入”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们也有很大的“额外”收益。
诚然,我们管理者也需要生存和生活,也希望获得与自己能力和奉献相匹配的个人收益,但这些不是通过您多为自己着想、多为自己争取就可以获得的,是通过您的努力和奉献,被您的上司认可后获得的。要知道,您是您上司的下属,他自然也会替他的下属(即您)考虑的。
五、正确对待上司、下属和自己
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上有领导下有员工,我们需要正确地对待上司、下属和自己。我们需要“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敬以向上”是需要我们尊敬自己的上司,但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宽以对下”是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下属宽容,但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严以律己”是需要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但不是只讲奉献不要回报。
“付出是快乐的”,管理者需要多付出,“您付出得越多,您得到的也就会越多”。“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我们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最后,用一句话做为结束语:“用真情感到下属,用改变影响下属,用状态燃烧下属,用实力征服下属,用行动带动下属,用坚持赢得下属,任何环境中你都是个优秀的管理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