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江苏省淮阴中学的前身为江北大学堂——两江总督张之洞于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在其任内奉旨设立;
1903年,更名为江北高等学堂;
1905年,更名为江北师范学堂;
1911年,更名为淮阴师范学校;
1914年,更名为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1928年,更名为江苏大学区立淮阴中学;
1929年,更名为江苏省立淮阴中学;
1932年,更名为江苏省立淮阴师范学校;
1938年,更名为江苏省立龙爪树临时师范学校;
1939年,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二临时师范学校;
1943年,学校临时解散;
1947年,学校重新成立,名为江苏省立淮阴师范学校;
1948年,更名为两淮市第一联合中学;
1949年,更名为淮阴区立淮阴中学;
1950年,更名为苏北淮阴中学;
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淮阴中学;
1953年,淮阴中学经中央教育部批准,成为江苏省首先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之一;
1955年,淮阴中学开始采取六轨制,但到上世纪60年代高中是三轨;
1960年9月,被省教育厅定为江苏省第一批教改试点学校;
196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先办好的18所示范中学之一;
1969年,更名为清江市淮阴中学;
1970年,高一只招3个班级,面向市区招生。
1977年3月,江苏省委批转省教育局关于“办好重点中小学”的意见,淮中列入首先办好的重点中学行列;
1978年,更名为江苏省淮阴中学,延续至今;
1978年4月,淮中被重新确定为省属16所重点中学之一;
1979年,江苏省教育厅决定省重点中学由省市和县共管,并对招生规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981年秋季,根据省教育厅苏教中(81)54号文件精神,淮中招生规模定制为初、高中六轨,共36个班级,面向淮阴地区招生,学生总数稳定在1800人左右。
1990年,淮阴中学通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先后成为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学校;
1991年,淮中因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教育质量高,办学具特色,被列入中国名校行列,学校发展史收录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名校》;
1997年初,淮中荣获“江苏省模范学校”称号;
1997年5月,经上级部门批准,淮阴中学与中国民主促进会淮安委员会合作,创办了“淮安市开明中学”;
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评估验收;
2000年4月,通过省评估验收,成为合格的省重点中学;
2001年,江苏省教育厅正式下文,确认淮阴中学为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2002年,新校校舍建成,学校为新校区的59间教室配置了59套多媒体教学系统,并逐步调试完成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监控报警系统、校园内部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及礼堂报告厅和学校报告厅的音响系统。
2003年,转为省四星级高中;
2003年,高中新校区现代化的各项建设全部竣工,实现了初中部与高中部的分离,淮阴中学在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中已发展成为一所高级中学;
2009年,淮中入选为“中国百强中学”,并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