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非正常死亡是多少?听说是7000多万,但我找不到出处。。?

我就是找不到比较权威的答题,我查过《剑桥中国史》但没有明细的记载

葛剑雄、侯杨方、张根福的《人口与中国的现代:1850年以来》,原文如下:

“中国传统社会的出生率大概为40‰,假定战争使出生率下降一半,即20‰,那么13年间,因战争而少出生的人口为3300万(战争与饥荒直接影响人口的死亡率,而对于出生率的影响相对较为间接,较少);实际上,太平天国战争除了在少数地区,并没有持续13年之久,以上“少出生人口”的估计偏高,因此太平天国战争给这5个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至少达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太平天国战争的其他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

但是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贴切的,将“太平天国时期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等同于“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是不合理的,因为太平天国战争时期,中国所有的省都爆发了起义,如在太平军长期活动的安徽地区,捻军的人数便超过了太平军,文中提到的湖南、广西、四川几个省,太平军在当地活动的时间和规模也都不及当地义军。

另外,这一研究成果只能算一家之言,太平天国人口问题在海内外都存在很大争议,阁剑雄等人的研究只能视为一家之言,不能当做权威或定论。

举一些两个海内外知名学者在太平天国人口研究方面的意见:

1993年,中国社科院的姜涛出版了《中国近代人口史》,作为一位对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代人口史颇有造诣的学者,他对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人口损失问题提出了一些颇有影响的观点。他认为,太平天国以后的人口统计失实,并不在于何炳棣所认为的保甲人口登记的短缺,而是在于有关省份的数据,根本就没有建立在州县人口的清查和查报的基础上。姜涛经过对户部清册仔细研究,发现同治末年江苏省(下辖江宁布政使和江苏布政使)恢复造报的,仅有江宁布政使所辖府州,而江苏(苏州)布政使所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等四府一州,在太平天国战争后就一直没有将所属人口上报71、72。他澄清了以往史学界的一些错误认识,说明了太平天国战争所导致的人口死亡并不像以前人们认为的那样多。同时,姜涛还发现《嘉庆一统志》中的数据除时点和统计口径各有差异外,各省人口总额往往与按府州厅的合计数不符。

海外学者李中清(james lee)、王丰(feng wang)、王国斌(bin wong)、雷伟力(william lavely) 等利用辽宁奉天和道义屯、清皇室的人口资料和刘翠溶等学者的族谱研究这三种新资料,深入地阐述和极富启发性地解释了清代中期以来的中国人口状况。他们认为,内在性抑制对人口的影响比外在性压力起到了更主要的作用。战争、灾荒等外在性压力呈现的只是短期性。他们指出:“中国的人口却从18世纪初开始了一个近乎于指数式的持续增长过程”。雷伟力和王国斌也否认太平天国战争和光绪大灾导致了死亡率的大量上升和人口的下降。

另外,海外学者何炳棣在其所著《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中提出“19世纪第3个4分之1期间(1850-1875)的社会大动荡给了中国一个喘息机会以进行地区性的经济调整”。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在其核心地区给土地资源和人口带来了一次重大的调整,大土地所有制受到了空前的沉重打击,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小土地所有者的自耕农,个体小农经济对人口繁衍的促进作用,成为日后人口面临新的膨胀的契机,这一点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中常常被忽略的。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认为7000万这个数字偏高,倾向于咸同年间全国人口的损耗为5000万-6000万的说法,这个数字包括遍布所有省份的数以三位数计的起义、十次以上大规模起义(人数超过10万)、西北民族仇杀及中原地区的大规模灾荒等原因造成的人口损耗,而不单是太平天国起义造成的人口损失。窃以为,这数千万人口损失是急剧衰落的清朝社会积累几十年的各类弊端、矛盾的一次总爆发的结果,太平天国战争只是这个大爆发一个导火线,将这个数字作为“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损失”,仿佛没有太平天国,这些矛盾就不会因为另外一个导火索而爆发,而可以永远被掩盖下去,无疑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参考资料: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葛剑雄、侯杨方、张根福《人口与中国的现代:1850年以来》,王育民《太平天国革命时期 人口损耗逾亿说 辨正》,蔡宏俊《太平天国战争中人口损失研究述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7
听说的也叫出处,问题是你听谁说,论语记载的很多事情都是孔子学生听说的事情,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历史教初中很多都是明间流传的传说,但是太平天国是近代史,应该很很多书记记载你多查下,网上浏览一下几个比较权威的历史老师的论证结果,我比较喜欢袁腾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