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周炳文烈士的事迹

于1958年六月15日病故于中国人民解放军41医院

  周征夫:身患重病坚持斗争

  http://www.jj.js.cn   2005-6-13 发布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周征夫(1907~1947),革命烈士,原名周炳文,靖江生祠镇一新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周岁丧母,童年时备受继母歧视,饱尝生活的艰辛。民国8年(1919年)于生祠小学毕业后,给靖城周姓人家为嗣子。不久,就读南通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先在生祠堂小学执教,后任长安区保安殿小学校长。抗战爆发后,自办老坝小学,以向青少年灌输爱国思想。

  民国28年下半年,周与何一环、张渤如等人参加了“抗日国民精神动员委员会”工作队。与国民党左派人士、县党部书记长盛仁东奔走于苏皖,购买枪支,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此期间,他接触了一些共产党的干部,逐步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抗日救国,解放穷苦人民的救星,遂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民国29年10月,周赴东台参加苏北临时参政会工作。不久回到靖江,是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认真阅读革命书籍,刻苦学习革命理论,进一步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民国30年1月,任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4月任五区区长。民国32年1月任太和区区长。在领导太和区群众开展“二五减租”时,周既注意发动群众,又能很好地掌握斗争策略。针对减租减息运动开展得不够彻底,一些地主依仗敌伪势力,对部分农民进行秘密倒租的情况,周一到太和,就向地主宣布:“如果发现谁再秘密倒租,政府坚决予以严惩。”并规定农民交租,地主必须打收条。从而有力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顽固地主的气焰,保障了太和区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

  周不但自己献身革命,还动员其堂弟周博文和堂妹周爱芳等走上了革命道路。民国34年9月,靖城第一次解放后,周任城区区长。由于解放前日伪的统治,居民深受其害,生活普遍困苦。周请示县政府,调拨4万余斤大米,赈济城市贫民。为防冒领,周亲自逐街逐户进行调查,登记核实。刚解放的靖城,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周在区委领导下,从抓恢复生产入手,在城区建立了工会、商会、妇女会、街道委员会等群众组织,使因战争而处于瘫痪的电厂重新发电,保证了裕纶纱厂的两班制生产。他还亲自搜集王希三、郭锦文的罪行材料,上报县政府,使这两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得到严惩。

  民国35年1月,国民党侵占靖城。9月,周任县委联络部部长,开展敌工工作。是年冬,斗争形势日趋紧张,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和县独立团主力分批向分区北线转移。周患有严重肺病,组织上多次劝他撤离,他认为自己是联络部长,熟悉敌我情况,形势愈是严峻,愈是应该留下来坚持斗争。翌年春,形势进一步恶化,周和贾成、祝自荣等才不得不最后撤出靖江。行前,他将仅有的毛衣和用以滋补身体的冰糖分赠战友,作好牺牲的准备。3月15日,部队撤至如皋黄家市时,遭国民党军队包围,突围中部队被打散。周与其他两人隐蔽在附近的老百姓家中。敌人全面搜索,为免使群众受害,他们继续突围。过河时,周因腿部受伤而被俘。敌人将他带回据点,施以种种酷刑,要他供出靖江的党组织情况,他咬紧牙关,只字不吐。敌人又以高官相诱,他更不为之所动。敌人无奈,将他打得奄奄一息,投入粪池,复土活埋。

  来源:靖江县志 作者:金智办 编辑:韩彩霞

参考资料:http://www.jj.js.cn/mzrw/12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07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省委机关负责人的周炳文,早年参加安源工人大罢工。大革命期间,他组织农会,动摇北伐,“七·一五”事变后,坚持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一九三一年三月不幸被捕于霞凝周家坝。他以监狱为战场,鼓励难友斗争到底,并撰题自挽联四副。其一曰:

肉躯壳无足轻重,但求身后有灵魂,死一时实生千古;
鬼伎俩何等凶险,寄语党中诸巨子,鉴以往宜慎将来
第2个回答  2007-02-07
序言 刘华烈士 遗墨 给叔叔的信 赵世炎烈士 给友人的信(节录) 蒋先云烈士 遗墨(节录) 候绍裘烈士 给友人的信(节录) 张应春烈士 给柳亚子先生的信 邓贞谦烈士 绝笔(节录) 陈逸群烈士 给同学的信(节录) 赖怀凯烈士 遗书 王孝锡烈士 给父母的遗书 吊故友七人 缪忠烈士 遗书 吴宪猷烈士 给弟弟的信 陈三元烈士 给母亲的遗书 给战友的遗书 周树屏烈士 自挽联 胡仕虞烈士 遗墨 江诗咏烈士 就义前给父母亲的信 就义前给哥哥的信 唐克烈士 遗墨 林育南烈士 给友人的信(一) 给友人的信(二) 给友人的信(三) 给友人的信(四) 给友人的信(五) 给友人的信(六) 龙大道烈士 给父亲的信(节录) 张炽烈士 给弟弟的信(节录) 周炳文烈士 狱中自挽联 狱中遗书 邹子侃烈士 给父亲的信 邓中夏烈士 就义前给党的信(节录) 狱中遗言 吉鸿昌烈士 给冯玉祥将军的信 童长荣烈士 给母亲的信 何叔衡烈士 给儿子的信(一) 给儿子的信(二) 吴焕先烈士 遗墨 罗英烈士 给岳父的信 杨介人烈士 给母亲的信 向热生烈士 给友人的信 黄道烈士 给孔生的信 赵伊坪烈士 家信 杨靖宇烈士 遗墨 金方昌烈士 给哥哥的信 史钦深烈士 给母亲的信 沈尔七烈士 给母亲的信 袁国平烈士 给母亲的信 给侄儿的信(一) 给侄儿的信(二) 家信 黄诚烈士 给某同志的信(节录) 苑子侠烈士 遗墨 林基路烈士 给父亲的信(节录) 王传馥烈士 给父母亲的信 田时风烈士 给战友们的信 申耀东烈士 给爱人的信 彭雪枫烈士 给邓颖超同志的信 给爱人林颖的信(一)(节录) 给爱人林颖的信(二)(节录) 给爱人林颖的信(三)(节录) 给赵运成同志的题词 文立征烈士 给文立徽的信(一)(节录) 给文立徽的信(二) 潘琰烈士 给二弟的信(节录) 给先妹的信(节录) 给弟弟妹妹的信(节录) 给二弟的信(节录) 给琛弟的信(节录) 给弟弟妹妹的信(节录) 叶挺烈士 给曹云屏的信 罗炳辉烈士 给友人的信(节录) 李兆麟烈士 给哈尔滨医大同学的信 李育才烈士 给父母亲的信(节录) 李德光烈士 寄妻 寄妻及友好 给妻子的信(一) 给妻子的信(二) 给妻子的信(三) 给姨妈及母亲的信 郭庠生烈士 遗墨 赵良璋烈士 致友人的诀别书 铁克烈士 请战书 王孝和烈士 就义前给父母亲的信 就义前给妻子的信 江风烈士 给刘伟珍同志的信 朱瑞烈士 给母亲哥嫂的信(节录) 江竹筠烈士 给亲友的信 李卡烈士 给妻子的遗书(一) 给妻子的遗书(二) 给妻子的遗书(三) 给朋友的最后遗书 高厚祖烈士 绝笔 史霄雯烈士 遗墨 陈玲烈士 给刘伟珍同志的信 王家栋烈士 遗墨 杨杰烈士 给儿子的信 毛岸英烈士 给舅父和外婆的信 给舅父的信 给孙嫂的信 给向三立同志的信 丁佑君烈士 给同学们的信(一) 给同学们的信(二) 陆毅烈士 遗墨 杜凤瑞烈士 给父亲的信(节录) 给哥哥的信(一)(节录) 给哥哥的信(二)(节录) 焦裕禄烈士 题词 临终前对女儿的遗嘱 临终前对爱人的遗嘱 艾润生烈士 遗墨 徐雅军烈士 给父母姐弟的信 丁顺茂烈士 遗书 马富群烈士 给父母亲的信 王息坤烈士 给未婚妻的信(节录) 涂维军烈士 给母亲的遗书 给党支部的信 吴建国烈士 请战书 申请书 给父母亲的信 梁英瑞烈士 给爱人的信(一)(节录) 给爱人的信(二)(节录) 给爱人的信(三)(节录) 编后记 后记: 《革命烈士书信》于一九八○年初出版后,受到各级党团 组织的重视,一再向青少年推荐。与此同时,一些烈士亲友和 热心这一工作的同志,还寄来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希望我们 继续出版此类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收集材料和进行整理工 作,现在出版《革命烈士书信(续编)》,以飨读者。 续编本选收了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七九年间牺牲的七十六 位烈士的123篇书信、遗墨等。所收入的书信均按原文发表, 以保持原貌,但有的采用节录。书信中的错别字,在原字后 加()予以更正;有漏字的地方,加〔〕给以补遗;个别难认 的字,作了注音。此外,对书信中的某些人物、史实典故等,作 了简要注释。目次的编排,按烈士牺牲时间先后为序。 我们请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陈昊苏为本书写了序言。 在本书的收集、选编工作中,承蒙中国革命博物馆、东北 烈士纪念馆、河南省博物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晋冀鲁豫 烈士陵园、广东台山县县史编写组、广东翁源县文化局、武汉 军区政治部等单位和段铁安、袁振中、黄仁夫、黄仲辑、黄伟 群、程志远、林阿绵、尚荣生、李荣胜、温野、雍桂良、任武雄、邱 锋等同志的热情帮助,特此一并致谢。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部 一九八二年七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