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候的贝勒,格格都是什么人?是不是皇帝的儿子女儿?

如题所述

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阿哥”是皇上的儿子这一点毫无疑问 ,亲王是清朝最高的封爵了(一般为皇亲宗室) 而贝勒则是较差一些的爵位了,不一定是皇子阿哥,就是一般的王子也可以封贝勒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4553.html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但公主的家人也可以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叫她“格格”,这是按照她的排行来叫的,如“大格格”、“十格格”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572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5
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 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阿哥”是皇上的儿子这一点毫无疑问 ,亲王是清朝最高的封爵了(一般为皇亲宗室) 而贝勒则是较差一些的爵位了,不一定是皇子阿哥,就是一般的王子也可以封贝勒的 如果你还是不太明白的话,可以将宗室男女爵位对比来看: 亲王——和硕格格(郡主) 郡王及世子(亲王的继承人)——多罗格格(县主) 多罗贝勒及长子(郡王继承人)——多罗格格(郡君) 贝子——固山格格(县君) 镇国公、辅国公等——格格(乡君)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姑娘之意。在满语中原来是对女性的一般对称。而在汉语中出现时则大多:一是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二是皇帝和亲王妾室的称谓。 一、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 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 二、皇帝和亲王妾室的称谓。 入关前,满洲的亲贵们有用格格称呼妾的习俗。顺治入关,仍的此称号。到康熙时期,后宫定制,用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大清会典也规定了皇室女孩的封号与称呼,格格才从皇帝后妃中消失。但是王府仍用此称谓,用来称呼王府中没名份的小妾。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在雍亲王府邸时,名号既为格格。
第2个回答  2014-04-25
清代的等级制度很严格, 同一个皇帝所生的儿子,按照生母的地位和被父亲喜欢的程度来确定爵位,有被封为亲王的,也有只封贝勒的,亦有封郡王者。 亲王的儿子嫡出者封郡王,庶出者封贝勒, 郡王的儿子,嫡出者封贝勒,庶出者封镇国公。 至于格格,只要是富贵人家的子女,无论是谁,只要他是满人、蒙古人都可以被称为格格,不一定是皇帝之女
第3个回答  2014-04-25
贝勒爷是皇帝的兄弟,格格是皇帝或者贝勒爷的女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3
不一定,因为清朝有很多王爷,王爷的后代有的袭王爵,有的只能受封为贝勒,有的封为格格,其级别高低表现上贝勒\格格前面的封号,比如和硕这一级就是这里面最高的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