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是所不错的学校,学校环境静谧,校风良好。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
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江春、校长夏涛。
学校简介
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3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下设19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4383人(含国际生156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4460人。
在职教职工186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52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889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5人、省级人才80人。
以上内容参考:安徽农业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很好,是一所以生命科学为优势,以农林学科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型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源于1928年创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4年独立建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本着以质量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以结构保持续、以特色创声誉的办学思路,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占地面积212公顷,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安徽省花园式学校。
学校现设19个学院(部),59个基础学科专业实验室,28个科研机构,3个专门科研机构,并有生物技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农业园及实验总场管理中心等教学科研辅助机构,130多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师资力量:
据2017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在职教职工17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7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20名。 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省部级教学团队。
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
国家级教学团队: 茶学专业教学团队、应用生物科学教学团队。
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茶树次生代谢与茶叶质量安全创新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性食品安全教学团队、园艺专业教学团队 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
历史沿革
安徽农业大学起源于1928年(民国17年)在安庆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
民国10年(1921年)9月,许世英任安徽省长时,曾动议筹建安徽大学。时法专教员蔡晓舟还组织过“安徽大学期成会”。
民国15年(1926年)10月,新任省长高世读决定继续筹办安徽大学,聘姚永朴为校长,成立筹备办事处。后因北伐军兴,筹备中止。
民国16年(1927年)9月,省府当局聘余谊密、胡春霖、张秋白、汤志先、雷啸岑、刘文典、吴承宗、廖方新、常宗会、刘复、吴善等组成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推刘文典为文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吴承宗为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韩安为农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不错。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中心城区,为安徽省属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安徽农业大学雄居2020安徽省省属大学排名前3甲。
安徽农业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10名。
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安徽农业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魅力中国茶》—宛晓春、夏涛教授、《动物病理学》—祁克宗教授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真的吗?
追答都是真实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