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怎么组词2个。急!

如题所述

1、组词如下:赵氏、赵国 、围魏救赵、赵王、赵公元帅、赵体、赵云、赵州桥

2、赵 ,形声。繁体字从走,从肖,肖亦声。“肖”意为“变细变小”。“走”与“肖”联合起来表示“步子变小、步声变细”。

3、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

4、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乶 )赵(燕赵之地,泛指北方)。

拓展资料

1、赵本义:小步轻走。引申义:轻快地走, 同引申义赵,趋赵也。

2、古文中的应用:

东汉·许慎《说文》赵,及也。

《广雅》天子北征,赵行囗舍。

《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围魏救赵、完璧归赵。

扩展资料: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浅解】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宾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都城。后来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来看一下赵姓的起源吧!赵姓起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源于“嬴”姓。

“黄帝”姬轩辕的后代,有一个叫伯益的,因为辅佐舜帝有功,舜将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其赐姓为嬴。伯益的后代造父因养马有功被封于赵城,于是其后代称为嬴姓赵氏,造父即为赵氏始祖!后来这支赵氏不断发展壮大,在春秋后期和韩、魏“三家分晋”,从而形成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而伯益的另一支后代因造父的赐姓,也改称赵氏。后来,这支赵氏也因善于养马被封于秦地,建立秦国,号为“秦赢”。大家都知道:他们后来统一了中国!

二、源于改姓

1、它姓改姓

改姓最多的源于赵宋王朝。赵家为了封赏功臣、巩固统治,大量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等,被赐赵姓。

2、它族改姓

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等,被赐为赵姓。比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元代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的三弟合赤温后裔改姓赵;清朝灭亡后,满族人伊尔根觉罗氏、爱新觉罗氏等满姓后裔迫于压力改姓赵。

赵氏的变迁:

秦始皇灭赵以后,把原居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赵姓后代迁往甘肃天水,湖北房县等地。

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

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

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

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

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

两宋时期,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

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等地;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到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地。

太宗支派在“靖康之耻”后,因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因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

魏王支派因赵廷美意图谋反被贬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各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南宋初,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

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

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4

【组词】

1、赵后[zhào hòu] 指赵飞燕 。

《西京杂记》卷一:“ 赵后 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 昭仪 不能及也。”

2、狐赵[hú zhào] 春秋晋狐偃和赵衰的并称。

《左传·文公八年》:“狐 赵 之勋,不可废也。”杜预 注:“狐偃、赵衰 有从亡之勋。”

3、赵服[zhào fú] 战国 时 赵武灵王 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后因以“赵服”指骑服。

4、后赵[hòu zhào] 十六国之一(319—350)。羯族石勒建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迁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后赵。为冉魏所灭。

5、赵孤[zhào gū] 1.赵氏的孤儿。指赵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归赵、赵舞、赵社、老赵、赵服、狐赵、完赵、赵丹、赵日、后赵、赵孤、赵张、赵厕、璧赵、赵厕、赵宋、吴赵、赵书、赵氏、赵字、赵括、赵石、赵孟、赵囊、赵面、赵盾、龙赵、赵营、赵女、二赵、赵坡、赵卫、赵佶、赵董、坑赵、赵法、赵云、赵体、罗赵、赵録、赵讴、阎赵、赵草、赵娆、赵璧、赵玉、张赵、赵録、赵辟、马赵、啖赵、赵燕、
伯赵、赵从、赵客、赵州、赵媛、赵带、赵瑟、赵坑、赵李、赵贞、赵礼让肥、赵五娘、
马赵温周、赵氏孤儿、赵基天、赵武灵王、赵津歌、赵公明、赵州桥、赵郊坑肉、拔赵旗、燕赵女、赵氏孤、赵谈春、赵官家、燕赵风、赵贞女、赵信城、赵家营。

赵的详细解释:
(1) 古国名 ;
(2) 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
(3) 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4)东晋十六国之一。在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各一部分。史称“前赵”;
(5) 东晋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灭前赵后称帝,史称“后赵”;
(6)越南王朝;
(7) 姓。
第4个回答  2014-11-04

赵国,赵家

追答

下面那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