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要围绕“实”字做文章

这里的“实”,一是指到小学高年级要加强实用文训练,《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二是指习作作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书面形式,不仅要进行自由习作训练(就是第一和第二学段所倡导的学生用笔作心灵独白与生命对话,可以没有固定的命题,不受体裁的局限,不论篇幅的长短,有啥说啥,有啥写啥),而且要进行规则习作训练(就是学生在自由习作时,还必须指导他们逐步掌握一定的审题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则,运用好习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就好像是学生习作缺一不可的“两翼”,只有把“两翼”都抓住,才能为学生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第三学段教学怎样才能围绕“实”做好文章呢?
一、实用习作训练法。
实用文是指哪些为了社会交往、为了学习和工作需要而写的“文”,其范围很广,笔记、发言提纲、采访提纲、会议记录、各种便条、短信、上网对话、计划、总结、书信、贺卡、请柬、广播稿、墙报稿、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直至论说文,其中也有记叙文。指导学生写好实用文须从实用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探索方法。相对于其它文体,实用文比较平淡,没有生动的有吸引人的情节,也少有优美的词句,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写实用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首位。好在实用文“实用”,大都比较短,可以当堂、实地完成。利用这样的特点,可以把写作实用文的练习与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比如,过年练习写贺卡;“旅行”单元练习写借条、留言条、电报,发短信……这样,写实用文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活动的一个环节了,练习效果就会更好。写实用文最难过的是语言关。可先从记叙的语言过渡:先指导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大白话,用聊天的口气写,热情洋溢、绘声绘色地写都可以,只要把应该说明的意思说明白了就行,随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让他们体会实用文的语言跟记叙文的语言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最好引导学生意会,不必讲修辞的知识;最后试着练习做减法——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删去抒发感情的语句(类似“我……”的句子),删去渲染描写的语句,压缩记事的语言……;也可以试着做加法——老师提供表述最简明的信息,请同学加描写、加分析、加抒情,比较前后两种语句表达的异同……。引导学生过实用文的语言关,不要急,要指导学生多练、多比,在练、比中提高。
二、规则习作训练法。
一是上足习作指导课,努力变“虚”为“实”。这里的“上足”,就是要改变过去习作指导老师只帮孩子读题目、命题目的做法(有的老师一旦帮孩子拟定题目,便完全放手让孩子写,不会写或写不好,就让孩子去背或套用别人的优秀习作,)习作课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唤醒学生生活的回忆,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活。人人都想一吐为快时,教师就要安排较多的时间用自己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只有做到每次习作课教师指导充分、学生训练落实,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习作规则和技巧,不断增强习作能力。二是上好习作指导课,努力变“假”为“实”。提出“上好”习作指导课,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研究识字课、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大多数教师不知道习作课怎么上,所以上习作课,要么放任自流,根本不作任何指导;那么走“捷径”,让学生背(抄)他人习作,习作课的教学效率普遍较低。要提高学生规则习作的能力,就要在学生明确“写什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以课文中的典型的句、段、篇为范例,抓住取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进步指导,引导他们在习作的实践中学会“怎么写”。习作的指导实践证明,学生有了选材的能力,放宽选材限制以后才能自主选材,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有了构思与表达能力,才能在知道写什么以后明白怎么写,才能把想写的内容写出写好;有了修改能力,才能在写后知不足,做到精益求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3
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交流是捷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