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姓与氏到底有何区别

如题所述

在上古时期,按照传统习俗,“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代表的是父系血统,而姓则始终不变,体现了母系社会的起源。据文献记载,上古至春秋时期,已知的有二十二个姓,其中八个姓带有女字旁,这反映了姓的母系血统起源。这些姓包括姚、妫、姒、子、姬、姜、嬴、风、己、任、芈、祁、妘、姞、漆、归、山简偃、允、曹、董、曼、隗。著名的古代人物如神农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尧帝姓伊祁(祁),舜帝原姓姚,后因迁居妫水而改姓妫,夏禹姓姒,商汤姓子。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用以表示母系血统,区分不同的血缘关系,并用于婚姻的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出现在母系氏族的晚期,代表氏族的分支,区分子孙,后来用于区分贵贱,氏是可变的。
举例来说,一个以“姚”为姓的部落,如果其子孙迁至柳树旁,可能会以所在地为氏,称为“姚柳”,“姚”作为姓,用以区分其他部落,是固定的;“柳”作为氏,用以区分部落内的不同氏族分支,是可变的。同理,若迁至槐树旁,可能会称为“姚槐”。
姓氏的合并大约发生在秦汉时期。同姓不婚的原则下,姓氏用于区分婚姻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