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帽子:
清朝官员的帽子,正式名称为补服,是官员身份的象征。清朝改变了历代朝冠的形式,创造了礼帽,也称为“顶子”或“顶戴花翎”。礼帽分为夏天的凉帽和冬天的暖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凉帽为喇叭形,无檐,多用藤、篾席制成,外裹绫罗,颜色多为白色、湖色或黄色,上缀红缨顶珠。暖帽为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颜色多黑色,中有红色绒线制成的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顶珠的质料和颜色的不同,代表了官员的品级的不同。
二、朝服:
1、亲王:清代亲王的朝服通常是龙袍,而贝勒是蟒袍。亲王的朝服颜色只能用土巧烂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亲王朝服的下摆也绣有“海水江涯”。
2、官员: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服。补服又分为文、武两种。文官的补服图案有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的补服图案有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补服的质料和做工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
三、朝珠:
朝珠是由佛教的念珠演化而来,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朝珠的质料多用东珠(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水晶、青金石、玉、绿松石、碧玺、伽楠香、芙蓉石等宝石琢制,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朝珠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资格佩戴的,根据清朝政府规定,只有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穿着朝服时才有资格挂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