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理,台湾和福建在古代是连为一体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3
史前时期,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地理联系并非如现今的汪洋大海。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曾经存在一座“陆桥”,即学术界所称的“东山陆桥”。漳州地区是大陆与台湾史前文明联系的最近要点。尤玉柱教授主编的《漳州史前文化》一书指出,福建和台湾两省在史前时期就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它们共同的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史前时期多次连为一体,以及远古人类通过陆桥频繁来往等因素所决定的。
海洋地质资料表明,台湾属于闽台半岛华夏古陆的一部分,从福建沿海到台湾岛,在史前时期多次成陆地而连为一体。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和冰期影响,导致台湾和沿海岛屿曾与大陆相连。更新世前期,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冷,沿海地区发生海退,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台湾海峡海底露出水面,构成广阔的大陆架平原,台湾岛和福建沿海岛屿成了大陆的一部分。更新世后期,气候转暖,海面上升,海水进入台湾海峡,台湾与大陆分开。中更新世前期,地壳上升和气温降低,发生海退,台湾与大陆再度相连。此后,地球气候时暖时冷,海面时升时降,台湾与大陆的连接和分开交替出现。末次冰期结束后,台湾与大陆之间才由一弯海峡相连至今。
在末次冰期的最盛阶段,约距今一万六千年前后,漳州地区的沿海地带曾出现一次较大海退。这次海退海平面比今约低一百一十公尺,是距今四万年以来海平面降到最低的一次。当海平面降低的时候,远古人便沿着露出水面的海峡陆地进入台湾。台湾海峡南北长达三百公里,海峡北端和西南端均非理想迁徙路线。而从东山经澎湖到台南,有一片由更新世至全新世不同时期陆相沉积层形成的台地,成为南海水域和东海海盆的分水岭。这条分水岭,就是现今水深约四十米,最浅处仅十米,由西至东横亘海峡的浅滩——“东山陆桥”。
“东山陆桥”的西端,漳州地区的漳浦、云霄、东山、诏安沿海一带,很可能就是远古时期人类经“东山陆桥”进入台湾的出发地。当陆桥成为陆地期间,陆桥上树木丛生,河流交错,许多古动物如野牛、古鹿、剑齿象、犀牛等,便成群结队通过陆桥进入台湾。古人类也沿着陆桥,手持石器,呼喊着飞奔进入台湾。当他们在台湾找到宽敞的洞穴,捕猎到美味的野味,采摘到香甜的野果时,便在那里定居繁衍了。这就是台湾最早的居民。
近些年来,台湾海峡及其沿岸的考古发现,一再证实“东山陆桥”的存在。两岸学者曾在海峡底沉积中,找到古岸线标志、从陆架上流遇的古河道、淡水和陆生淡水生古生物种子标本等,为研究海峡曾是陆地提供了文物依据。特别是源自东山陆桥的“东山人”化石和地质时期中、晚更新世动物化石,以及漳州石器的考古发现,对于进一步肯定“东山陆绝喊桥”的学术观点,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台湾本岛的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实“东山陆桥”的存在。在台湾的第四纪地层中,曾发掘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如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犀、古鹿、野牛、野猪等化石。这些都是同时期古漳州一带乃至华南地区常见的古动物。台湾的六十四种兽类、各种淡水鱼类、植物类,大多与大陆同谱系区系。这些都说明台湾和大陆本为同一古陆,本有陆地相通,动植物本是生存活动于同一圈层。“东山陆桥”正是古动物古植物跨越海峡的通途。
对于“东山陆桥”的存在,世代以海为田,靠海吃海的东山渔民也深信不疑。闽南民间有古谚语说:“沉东京,浮福建”。东山、诏安和广东南澳流行古谚云:“沉东京,浮南澳。”就是指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的陆桥升为陆地和没入海中交替出现的自然现象。东山渔民常年在海上捕鱼作业,深知东山至澎湖海底的深浅。他们偶尔从这一带浅滩上网起各种动物遗骨化石,包括人类骨头化石,以及表面附着海生软体动物外壳的陶瓷器,确信古时东京城就在这里沉陷,当然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台湾海峡海底地貌上的一条狭长台地。按照渔民“遇骨收埋”和泛神崇拜的传承风俗,捞到骨头不能丢进海里,必须带回陆地收埋。东山铜陵镇东北面有一座专门收藏无主尸骨、祭祀孤魂野鬼的“万福宫”。据东山县博物馆陈立群调查,“万福宫”有好几座骨骸仓库。仓库几乎埋于地下,地面留一小门,仓满后即用泥土封闭。仓库里收藏着不少动物遗骨化石,有大象、水鹿、山羊、熊等。由此不难看出,“东山陆桥”确实存在;也可以推测,当古时“东山陆桥”露出海面时,人类和动物来往其上的景象。
尤玉柱教授特别指出,大约在北回归线至北纬二十五度之间,有一条人类化石和石器地点的密集带。“这个密集带西起云南元谋,经贵州、广西、广东到福建,然后越过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早期人类以漳州地区的东山作为出发点,沿着东山陆桥这个浅滩,经澎湖列岛到达台湾岛的台南。”
台湾岛内最早的人类,目前已知是距今二至三万年前的“左镇人”。“左镇人”化石自一九七0年首次发现以来,迄今已采集到颅骨碎块七块,牙齿二枚。经考古鉴定,首次采集到的标本,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的一块右侧顶骨化石。其生活年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台湾岛内没有比“左镇人”更早的古人类化石,更没有古猿化石发现,所以可以肯定“左镇人”是外来的。“左镇人”来自何方?
台湾东侧,海底坡度以一比十急降,离岸二十公里处的海深达四千米。台湾距离世界其它大陆的海面,远远超过到中国大陆的距离。即使在大冰期海面下降百多米,台湾东侧仍是深不可测的太平洋。二至三万年前的人类绝不可能跨越它。所以,“左镇人”的唯一来路是大陆。有关专家认为,福建当是“左镇人”由大陆迁徙台湾的必经之地,漳州地区应是史前人类通往台湾的出发地。
“漳州人”与“东山人”
台湾岛内最早的人类,目前已知是距今二至三万年前的“左镇人”。“左镇人”化石自一九七0年首次发现以来,迄今已采集到颅骨碎块七块,牙齿二枚。经考古鉴定,首次采集到的标本,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的一块右侧顶骨化石。其生活年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台湾岛内没有比“左镇人”更早的古人类化石,更没有古猿化石发现,所以可以肯定“左镇人”是外来的。“左镇人”来自何方?
台湾东侧,海底坡度以一比十急降,离岸二十公里处的海深达四千米。台湾距离世界其它大陆的海面,远远超过到中国大陆的距离。即使在大冰期海面下降百多米,台湾东侧仍是深不可测的太平洋。二至三万年前的人类绝不可能跨越它。所以,“左镇人”的唯一来路是大陆。有关专家认为,福建当是“左镇人”由大陆迁徙台湾的必经之地,漳州地区应是史前人类通往台湾的出发地。
新石器文化遗址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我国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即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漳州和台湾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表明,这个时期(约距今三至七千年)九龙江流域及其沿海地区和台湾岛内文化已非常发达,而且有很多相似的特征。
漳州目前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共五处,即漳州市郊的覆船山、龙海的万宝山、漳浦的香山,东山的大帽山和诏安的腊州山等。台湾已知的有五处:台北市圆山、台北县大坌坑、台东县卑南巨石、高雄县凤鼻头和澎湖良文港。
据考证,台湾海峡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由于全球性气候转暖,从距今八千五百年至一千二百年,至少发生六次海侵。每一次海侵,都导致古海面升高,海岸线变迁。这必然对漳台沿海地区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影响。漳州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贝丘遗址,而且都在滨海、江河下游或漳州平原的小丘上。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时代漳州的地理条件、经济形态和文化面貌。
“贝丘”,又称“贝冢”,是古代人类以采拾软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