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的五碗高贡是那五种食物?

如题所述

豆腐、肉、鱼、粉条、白菜是白事五碗高贡中的食物。豆腐和肉要切成塔状,粉条用线绑成型的伏春,下锅过油做成发财树,白菜用菜心,鲅鱼一条。祭奠是对逝者的悼念仪式,体现了中国的孝文化。
在晋南闻喜等地,出殡次日清早,家人会送饭至墓前祭奠,表示与逝者共进便饭。翼城一带,家人次日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使坟丘前后周正。而太原一带则要等到三年后的清明祭扫时才添土。
山西大部分地方在逝者安葬后第三天举行祭奠,称为“复三”或“圆坟”,一般是逝者的长子带领全家去。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其中一七称“头七”,三七称“散七”,五七、七七称“满七”或“尽七”,较为重要。
“一七”时,丧家设灵座,供牌位,举行隆重仪式。三七时,子女要拿着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唤逝者,或上坟焚香接引亡灵回家。五七时,民间认为逝者亡灵回家“省亲”,丧家除举行祭奠,还要延请僧道诵经。
晋中祁县一带,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莲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并按亡者岁数扎制纸花、剪纸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纸旗以谷草杆穿扎。
“七七”时,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友都来烧纸,或到坟前祭拜。人死后或安葬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到这天,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
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一个人死后,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烧周年”。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满三周年烧纸祭奠,逝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三周年过后,逝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祭奠又叫“脱服”或“除孝”。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