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

如题所述

个人征信中蚂蚁消费金融发放的个人贷款,余额会是零

会。

余额为零的原因是因为在还款期前结清。

个人征信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包含被征信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联系地址等用以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

2、银行信用:此项会详细地列示每一笔信用卡和贷款业务的情况,具体展现了被征信当事人以往的负债历史。征信机构和授信银行往往从这些信息中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方式、消费偏好,从消费者以往的还款意愿,判断其未来还款能力。这项信息很重要。

3、非银行信用:记录消费者在通信、水、电、煤的缴费情况,如手机使用状态是否正常,公用事业有无欠费等。

4、异议记录:被征信当事人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内容认为有争议时,可以以添加声明的方式在该部分予以反映,个人有权提异议体现了对个人正当权益的保护,也是征信机构信息校正、更新的重要途径。

5、查询记录:是该个人在最近6个月内所有被查询的记录的汇总。如果查询记录过多,而在此期间又没有下卡或者放款记录的话,银行会觉得被征信当事人的资质不好,是会影响以后贷款申请和信用卡的办理的。

兴业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会被提前终止吗

不会。兴业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不会被提前终止,兴业消费金额的贷款可以提前还款,但分期后提前还款属于违约,平台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并不代表提前还款可以减少损失。

小米消费金融首份财报曝光挂牌3个月线下业务余额突破5000万

华夏时报()记者冉学东见习记者马雪飞北京报道

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小米消费金融”)挂牌开业已经3个月有余,随着重庆农商行发布半年报,小米消费金融的相关信息也随之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小米消费金融共实现营业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

9月1日,小米消费金融也透露,截至8月31日小米消费金融线下业务余额已经突破5000万。目前已经与多家商业银行完成授信合作,总授信额度为63.9亿元。

作为小米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的落下的关键一子,小米将如何协调现有金融业务,发力消费金融?对此记者致电小米消费金融,其表示需要反馈至相关业务部门等待答复,截至记者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首份半年报曝光

作为今年开业不久的第二家消费金融公司,小米消费金融目前披露的信息并不算丰富。重庆农商行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小米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5.11亿元,负载总额1960.4万元,净资产14.91亿元,营业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

早在去年5月,小米科技就已经与重庆江北区人们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重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并在江北区开设中国消费金融中心,这也将成为继马上消费金融后落户重庆的第二家消费金融公司。

随着重庆银保监的批复,2019年底小米消费金融的相关筹备信息浮出水面,重庆农商行确认参股。随后,2020年1月,银保监正式批准同意筹建小米消费金融。

息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注册资本15亿元,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小米通讯持股50%,重庆农商行持股30%。

小米消费金融在财报中也表示,将在“5GAIoT”的新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时代里,凭借“互联网新零售”的线上线下渠道及场景,提供极致、便捷的科技型消费金融服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陈嘉宁曾分析道每家消费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股东资源、消费场景还是资金成本,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当下,银行系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占据行业的主导地位,而重庆农商行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米消费金融在融资渠道、资金成本方面的限制。息也显示重庆农商行大股东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控股和参股20余家金融资金运营公司以及多家产业资本运营企业,在产业金融方面拥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作为大股东,此前小米已通过设立小贷公司的形式试水消费金融业务,在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以及在贷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经验。业内人士曾指出,作为高合规门槛的金融业务,消费金融盈利性也相对较好,小米消费金融的获批筹建,有利于整体金融业务的发展。

小米集团体系内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态链,投资及涉及的领域包含智能硬件、生活消费、教育、游戏等板块,也给消费金融业务拓展提供基础。

拥有庞大线下门店和用户流量客群,有消息称小米消费金融将业务发力的重点倾向于线下,发力3C、家电等场景分期业务。

当前来看,开业仅3个月线下贷款余额已经突破5000万,成效明显。息来看,当前小米消费金融可能由小米金融、小米贷款、小米借条等平台渠道,借助小米生态链的开展,据了解小米贷款、小米借条等均由均由重庆小米有限公司运营。

不过,仅仅依靠线下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其所提供场景和触达的用户群体相对于线上的海量客群依旧有限。当下小米的渠道包含小米之家、小米授权店、小米专营店,对应不同层级的市场。数据显示作为小米零售版图的重要一环,小米之家已经超过500家,但相较于线上的海量客群和低成本获客,实体店在效率和成本方面依然拥有不少的劣势,线下很可能仅是小米消费金融的第一步。

金融版图业务渐丰

2020年以来小米金融不断就开始不断加码金融板块,动作频频。

1月,小米消费金融正式获批筹建;3月底,小米集团和尚乘集团联合成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正式开启试营业;4月,小米金融宣布,原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将担任小米金融副总裁。

此次顺利摘得消费金融牌照,也被业内认为是小米集团在金融领域实现全牌照布局的最后一环。

小米的金融业务最初始于小米支付,随后推出小米钱包,并在2015年重点发力小米金融业务平台,提供理财服务、上线小米贷款。目前,小米已拥有小贷、支付、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经纪、银行、消费金融等多个金融牌照,无疑这是大股东对于金融板块整体的生态布局。

此前小米的招股书就显示小米拟将旗下的金融业务逐步剥离划分至小米金融进行独立拆分,虽然业务和利润占比并不大,起步也相对较晚,但当时的分拆也被比喻为度小满于百度、京东金融于京东。

作为互联网一大业务版图,金融可谓不可或缺的一步,但从小米来看尽管金融羽翼相对丰富但并不属于一级业务范畴。最新公布的2019年财报也并未单独披露小米金融的经营业绩,内容显示互联网服务方面,2019年四季度金融科技业务快速增长得益于消费贷款的拉动,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为9.6%。

当下,消费金融领域随着优质客群被刮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开始进入存量时代。虽然互联网机构有流量、有客群、有牌照,但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做的好的并不太多,业内人士认为在竞争加剧的、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单一的消费场景也容易在发展中受到限制,保障存量客群、运营好渠道是当前的关键。

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最高不超过

最高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

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不应超过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并且借款人贷款余额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