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崇尚什么

如题所述

庄子在文艺上主张崇尚自然,他说:“顺物自然”(《应帝王》),“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通》)。他把朴素自然看成是一种无可比拟之美,一种理想之美。所以,他反对雕饰取巧之美,他在(《箧》)篇中说:“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天下人始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人始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之指,而天下人始含其巧矣。”这些话,看起来他认为把人为的艺术、技巧都抛弃,人们才能认识天然的艺术和技巧,古代的艺术家和工匠,都是破坏自然朴素之美的罪人,似乎是否定了艺术创作的必要性。实际上他是反对人为雕饰的艺术,主张天然的艺术。因为任何艺术都是人创造的,其实并没有取消艺术,而是主张创造一种没有人工雕饰痕迹、天生化成的艺术。对绘画的影响,那就是最好的绘画要达到无人工痕迹,同自然融为一体。因为任何一幅绘画都不能把自然美景全部描绘出来,就要调动起观赏者的想象,通过一定的实体想象出更多的虚的东西,正如庄子所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秋水》)自然的美景,事物的妙理,任何语言都难以说清,心灵体会才可以领会清楚,领会到言外之意、画外之画,才能懂得其中奥秘。可见,庄子的审美标准是最大限度地符合自然,自然朴素之美是审美的最高境界,绘画上的画外有画,就成了最理想的境界。
庄子的这一思想对中国绘画美学思想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宋人范希文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职如行云流水。“(《对床夜语》)绘画创作要虚实结合,以虚为虚,易流于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难以动人。以实为虚,化虚为实,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清初画家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境止;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筌》)清人邹一桂也说:“实者逼肖,则虚者自出。”(《小山画谱》)这些话都说明绘画要通过逼真的形象来表现内在的精神,用可以描绘出的东西来表达出不可描绘出的东西,也就是说,好的绘画不但要描绘景物,更重要的结合景物描绘表达出更多、更深刻的内在精神,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清人赵执信在《谈艺录》中记载的洪升与王渔洋的一段争论,生动有趣地说明了这一思想。洪升认为作诗如雕龙,首尾鳞爪都要雕得清清楚楚,如一不具,就不是龙;而王渔洋认为,那样做,那条龙就是僵龙,应如画龙,只要画出满天云雾中露出的龙的一鳞一爪,就会使人想到云雾中确有一条屈伸变化、翻腾飞舞的神龙。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这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把全体的丰满力量都概括其中了、提高了、集中了,如一个露珠反照出了整个太阳的光辉,一粒沙里看到了一个大千世界,一滴海水包含了大海的滋味,这就把画外有画的艺术境界说得生动而趣味盎然。
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论对中国绘画实践的影响那就是虚实笔法和空白的运用,这是中国绘画的特有的艺术语言,又给中国画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拓展性和创作性。
宋徽宗赵佶在历史上是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但又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有些画题出得情趣盎然,使许多画家画出了景藏境远而意深的精品。赵佶曾出“深山藏古寺”一题让诸生作画,此画难在“藏”上。有的画山中露一寺顶;有的画半山腰树丛中隐约见一古寺;有的画崇山峻岭露出古寺飞檐的一角;有的则干脆画一寺在山中,赵佶皆以为不好。唯有一幅画构思奇特,画面只是山脚下一条羊肠小道和一溪泉水,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在溪边挑水。赵佶看后龙颜大悦,连连称好。那么,这幅画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就好在把“藏”字表达得淋漓尽致,画面上虽然没有古寺的一点儿踪影,既然有老和尚来山脚溪边挑水,那么,在大山深处肯定有一座古寺了。这幅画在一定的实景中让人想到更多的虚的东西,画外确实有画了,画的内容十分丰富。
赵佶还出过一个著名画题“竹锁桥边卖酒家”,很多画家都画成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桥、竹林清风为背景,突出画一酒店。赵佶认为其画面太直、太露了。唯有一名叫李唐的画家独辟蹊径,画面上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是一片竹林,在郁郁葱葱的翠竹中,迎风飘扬着一面醒目的酒旗。这幅画以虚处入手,激发起人们的想象,让人想象到茂密的竹林中确实藏着一家酒店,画外有画才意境深远,才让人回味无穷。所以,这幅画不仅受到赵佶的赏识,也非常符合庄子的审美观点,李唐本人也终于成为宋代承上启下、开宗立派的著名画家。
西画是不讲空白的,而中国画中空白则是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给观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空间,实际上是“空”而不空。在中国画中不仅水、云、天、地、雪经常以空白来表现,而这种“白”并非单纯空白,而是虚中有物,以虚为实,体现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观念。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忠恕曾画一幅题为“天外数峰”的画。“数峰”在“天外”,对画家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郭忠恕只是在画纸下方的一角画几座山峰,整个画面大部分都是空白,这些空白就让人想象到是山峰顶巅缭绕的团团云雾,在云雾中确有数座山峰。郭忠恕的画就达到了中国画“超然象外”的最高境界,使“无画处皆成妙境”。
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其余别无一物,皆留空白,便令人感到满纸是水。齐白石曾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其余也皆留空白,别无所有,但令人想到环绕这一鸟的是一望无垠的天空,是与天际群星相接的一片神境。这都是运用空白的神秘之笔,把画外有画的美好境界发展到了令人心驰神往、悦目赏心的境地。
可惜的是当代中国画界追求此境界的画家也不多见了,画外有画、象外有象的精品更难见到,中国画的这个优良传统还是继承下来为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3
庄子崇尚自然,对认为破坏事物自然本性的行为深恶痛绝。他说:“牛马四只脚,人两只脚,这是天生如此的,不需要做任何改变或限制。我们把马首笼络起来,在牛鼻上系上绳索,就是认为地破坏了事物的本性。”(《庄子"秋水》)他认为,顺乎天然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是幸福的。《逍遥游》里讲
了一个大鸟和小乌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地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相同,也不必有绝对的相同。因此,凫的腿骨很短,但天生很短的不必去续长,续之则忧;仙鹤的腿骨很长,但天生很长的的不必弄短,断之则悲。
第2个回答  2013-12-03
天人合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