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对身体有害吗?

如题所述

吃糖有哪些危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1

吃糖的危害多大,你知道吗

第2个回答  2014-04-29
吃糖有害健康”的说法,近年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吃糖会引起疾病,甚至吃糖减寿的舆论与日俱增。那么,“吃糖有害健康”的论点,源于何处呢?主要是一些医学家认为,多吃糖在体内可转化为脂肪,会导致发胖,甚至成为若干疾病的诱发因素。其实,人体所需的营养素颇多,任何一种食物或必需的营养素摄入过量,都会造成营养失调,引起不良后果,吃糖当然也不例外。长期大量吃糖,超出人体需要和肝脏处理能力,就可能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糖,吃多了不好,尤其是对中老年人。 但营养学家同时认为,从人体的生理需要出发,适量补充食糖,对健康是有益的,关键是科学地掌握“适量”这个“度”。营养学家认为,每人每天吃精制糖60克,即全年22公斤左右比较科学。而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及运动员等消耗能量大者,食糖量还可适当增加,但也不宜超过太多。至于老年人,则应适当减少吃糖量。 多吃糖是否有害健康这个问题,在食糖消费量甚高的发达国家,也曾有过争论。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研究后指出:蔗糖除造成龋齿外,未发现对人体的危害。并明确肯定四点:1.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等疾病并非由食蔗糖引起;2.蔗糖与胆结石症、儿童多动症无关;3.蔗糖并不特别使人增肥,调查中发现有些肥胖者所吃的糖,并不比体重正常者多;4.食蔗糖并不妨碍人体对外来必需营养成分的吸收。因此,糖被视为一种致命的饮食原料,是一种误解,说它是病患之源,也缺乏根据。 事实还证明,糖分摄取的减少,反而会造成多种危害。首先是摄取的能量中脂肪成分的比例会相应升高,增加了高脂血症、心脏病的发病概率。成年人饮食中,脂肪部分在总的能量摄取中应占比例在20%~25%之间。据1999年的调查,20岁~30岁的年轻人都超过了这个正常范围。其次是使大脑营养失调。为了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必须保证大量营养物质的摄取,而这部分营养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它广泛存在于平时摄取的糖分中。我们的饮食如果有意避开糖分,大脑就失去了支持其运转的葡萄糖的来源。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因担心发胖而远离甜食乃至限制主食的摄取,尤其是年轻人,一日三餐中主食的比例越来越低,由此误入了葡萄糖摄入不足的误区。对于热衷于减肥的人,应充分认识到糖分对大脑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性,万不可顾此失彼。 研究表明,吃糖不是肥胖的原因,只有吃糖多、吃脂肪也多的人才发胖;糖尿病也不是吃糖引起的,而是由于胰岛功能受损造成的,正常人吃糖不会得高血压、糖尿病,已得了糖尿病的人才应该控制吃糖;吃糖与高脂血症也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吃超量的蔗糖或果糖,才可能引起血脂升高。中国人目前每人每天吃糖量平均在15克,年食糖量人均不到6千克;而发达国家食糖量人均可达到40~50千克,且已证实对人无害。我国与之相比差距甚远。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糖不是吃得过多而是少。当人体摄入糖类不足时,就要依赖分解蛋白质、脂肪供给机体能量。但是,蛋白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氨一类有害物质;脂肪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酮体,这对机体都很不利,所以人们在日常膳食中不能缺少糖。为此,当今不是劝阻人们吃糖,而是应提倡适量吃糖。至于糖尿病、高血脂症、脂肪肝、肥胖症等患者,则应忌甜食,不吃糖。健康人为避免肥胖,每日由食糖所提供的能量,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左右为宜。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1年统计,目前世界人均食糖年消费量为25.6千克,发达国家则达40~50千克。我国目前人均日吃糖量仅为15克,年人均吃糖量不足6千克。因此从宏观上看我国不存在食糖过多而引起的疾患问题。为了减肥和控制中老年疾病,不吃糖会得不偿失,尤其是对于脑力活动和防止脑衰老,吃糖是有益无害的。结论是:别忌糖,需适量。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糖看作是生活甜蜜幸福的象征,每逢喜庆节日都要以糖果相赠,这也表明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3个回答  2014-04-29
多吃糖比吸烟危害更大 甜食的存在对于我们始终是一种诱惑。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糖,什么样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 "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糖指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没有甜味的淀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后者。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糖过多会导致骨折 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会因摄入能量太多而产生饱腹感,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日本营养学家认为,儿童吃甜食过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国营养学家也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 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的发生。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嗜甜与吸毒有同样的生理反应 贪恋甜食还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据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医学实验证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对大脑的作用和毒品有异曲同工之效。如果让动物习惯性地摄入甜食,就会刺激它们大脑中类阿片类物质的产生,令它们感到快乐。一旦停止甜食供应,它们就会感到痛苦、烦躁不安、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去平衡。这种现象与毒品上瘾的反应非常类似。 什么时候该吃糖 大量吃甜食虽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适的时候食用,对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 此外,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前如果补充少量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之后及时补糖,可以消除疲劳。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饥饿时、需要提高注意力时少量吃糖,也有好处。 吃红糖更健康 吃什么糖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几种糖: 红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的热量很低,具有"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称为"双歧因子",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增殖。 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们能量低、不会引起龋齿、不升高血糖,属于健康甜味剂。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克,因为它们会促进肠道蠕动,过量食用能引起轻度腹泻。
第4个回答  2014-04-29
女性多吃甜食危害大 中老年女笥不宜过多食用甜食,以免使血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从而危及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嗜糖比嗜烟更加可怕。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缩短10-20年。”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50岁左右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过量的糖还能自行转化为脂肪,影响正常的食欲,妨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人体肥胖。肥胖并不会使所有的人生长结石,但对中年妇女来说,它却是招致胆结石的温床。因此,中老年妇女要少吃甜食。 吃糖过量会引起尿石症,已被实验所证明。老年人在一次大量吃糖后,尿中含钙量急剧增加,这期间容易形成尿结石。如果每天临睡前喝一杯浓糖水,则患尿结石的危险就更大。 多吃甜食还可促发乳腺癌。据研究,长期摄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内胰岛素含量经常处于高水平状态,而早期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正需要大量的胰岛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岛素,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长期食糖过量,还会加速细胞的老化,使人体环境适应能力差,头发变黄变白。糖留在口腔内,细菌就会大量繁殖而形成一些有机酸和酶,直接破坏牙齿,使牙齿脱钙、腐蚀,形成龋齿。因此中老年女性不宜多吃甜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