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分为哪几种纳税人

如题所述

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和核算等基本状况及纳税表现综合情况,将纳税人分为优良纳税户(A类)、一般纳税户(B类)、其他纳税户(C类)、重点控管户(D类)四类。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不同领域纳税人种类也不同,以公司纳税人为例:公司纳税人分为两种,分别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纳税人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纳税信誉等级、存续年限等因素,可分为:
(一)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主要包括年应纳税所得额或年应纳所得税额、利润额等),分为重点纳税人和非重点纳税人;
(二)按照纳税人的财务核算状况,分为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
(三)按照纳税人的纳税方式,分为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和就地纳税企业;
(四)按照纳税人的信誉等级,分为A级、B级、C级、D级纳税人。简单的说,名称后有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代表处等企业(这里的“企业”,不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但是包括依照外国法律法规在境外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些具体单位详见下面的企业所得税法释义。
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对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进行界定的规定。
本条是对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款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具体解释。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但是,到底哪些企业属于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呢?企业所得税法并没有具体明确,这正是本条规定要解决的问题。
本条的规定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1)排除在境外依据外国法律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依照本条的规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包括依照外国法律法规在境外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境外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可能会成为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我国非居民企业纳税人(比如在中国境内取得收入,也可能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并取得收入),也可能会成为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我国居民企业纳税人(比如其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
但是不论其为居民企业还是非居民企业,都必须严格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都适用企业所得税法,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本实施条例之所以要把外国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排除在外,主要是考虑到,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原意是为了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因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出资人对外承担无限责任,企业的财产与出资人的财产密不可分,生产经营收入也即出资人个人的收入,并由出资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为避免重复征税,企业所得税法才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而依照外国法律法规在境外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其境外投资人没有在境内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而且,如不对这些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则造成税收漏洞,影响国家税收权益。此外,对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也是一直延续传统的做法,不存在异议。因此,本条明确规定,依照外国法律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2)凡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6
不同领域纳税人种类也不同,以公司纳税人为例:公司纳税人分为两种,分别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纳税人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纳税信誉等级、存续年限等因素,可分为:
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主要包括年应纳税所得额或年应纳所得税额、利润额等),分为重点纳税人和非重点纳税人;.按照纳税人的财务核算状况,分为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按照纳税人的纳税方式,分为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和就地纳税企业;按照纳税人的信誉等级,分为A级、B级、C级、D级纳税人。
拓展资料:
1.课税主体是课税客体的对称。亦称“纳税人” 或“纳税义务人”。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直接向政府缴纳税款的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指本国公民及在本国居住或从事经济活动的外国公民;法人则指依法成立、享有民事权利、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和社团组织。一种税的课税主体是由其课税客体的性质决定的。每一种税都有特定的课税客体,也都具有相应的课税主体。如:个人所得税以个人应税所得为课税客体,以取得应税所得的个人为课税主体;房产税以房屋为课税客体,以房屋的产权所有人为课税主体。由于税法中关于课税主体的规定明确了由谁来承担纳税义务,因而,课税主体是税法的一项基本构成要素。
2.如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是公民个人或家庭。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只能是企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如按国民经济部门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机关、部队等;按国籍可分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等。对纳税人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体现税收政策中合理负担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层次的关系。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两个不同概念。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是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走途径将税款转嫁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国家行使课税权所指向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人。税制要素之一。国家为了征税,除在税法中规定对什么事物征税(即课税客体)外,还必须规定由谁纳税。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均称为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内。自然人是能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法人是依照法定程序成立、具有独立财产并能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
第2个回答  2020-12-18
不同领域纳税人种类也不同,以公司纳税人为例:公司纳税人分为两种,分别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纳税人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纳税信誉等级、存续年限等因素,可分为:
(一)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主要包括年应纳税所得额或年应纳所得税额、利润额等),分为重点纳税人和非重点纳税人;
(二)按照纳税人的财务核算状况,分为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
(三)按照纳税人的纳税方式,分为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和就地纳税企业;
(四)按照纳税人的信誉等级,分为A级、B级、C级、D级纳税人。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23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分为哪几类
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纳税人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纳税信誉等级、存续年限等因素,可分为:
(一)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主要包括年应纳税所得额或年应纳所得税额、利润额等),分为重点纳税人和非重点纳税人;
(二)按照纳税人的财务核算状况,分为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
(三)按照纳税人的纳税方式,分为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和就地纳税企业;
(四)按照纳税人的信誉等级,分为A级、B级、C级、D级纳税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纳税人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纳税信誉等级、存续年限等因素,可分为:
(一)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主要包括年应纳税所得额或年应纳所得税额、利润额等),分为重点纳税人和非重点纳税人;
(二)按照纳税人的财务核算状况,分为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
(三)按照纳税人的纳税方式,分为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和就地纳税企业;
(四)按照纳税人的信誉等级,分为A级、B级、C级、D级纳税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