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影响

如题所述

1、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大运河简介: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05
大运河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政治上,是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抵江淮,为加强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和东都洛阳与南方的联系。
经济上,江南地区经过六朝人民的辛勤劳动,成为了富庶的地区。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质不足以供应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从南方转运,陆路运输,运输量小,费用又高,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选择。
(2)从军事看,由于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军需物资,利用河道快速便利。
(3)从个人因素上看,开运河也与隋炀帝本人游玩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联系。
2、影响:
(1)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
(2)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对隋唐经济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镇江、扬州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在隋朝以前是个仅有1.5万户人口的小镇,大运河贯通后,这里很快就成为江南各地货物北上的集散地。随着四方商贾的云集,杭州城内各种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到唐朝中叶这里仅店铺就有3万余家,港中停泊的商船绵延20余里,已是相当繁华的东南名郡了。
随着运河水上交通的不断发展,杭州的造船业迅速兴起。在庸太宗时,为征伐高丽就曾在这里征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当时的杭州城内外放眼望去,水面船只浩浩荡荡、一望无边,有河舟、江南船舰、湖船等等。河舟主要用于运河运输,种类很多,其中运载米、盐、柴及砖瓦、灰泥等大宗物资的称为大滩船。有一种米船称为铁斗舟,可载粮米五六百石,船夫一家居于船中。由官府兵丁押运载着粮米的是一队队的“纲船”,寺观庵舍所用船只是大大小小的“红油鲖滩”船,还有载垃圾、粪土、专拉散货散客的飞蓬船、舫船、鲖船等等,还有一些渔舟、钓艇之类,每日往返、穿行不绝。
地处江南运河中段的苏州城,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大运河开通后,随着交往的扩大,到唐朝时已迅速发展成工商繁荣、名扬天下的江南大都市。枫桥镇是运河进入苏州的码头,来往船只都停靠于此,成为苏州城外的新兴市镇,自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诗问世后,苏州更是名扬中外。
在苏州以北运河沿岸的常州,由于它地处“两浙七闽数十州,往采南北两京者,无不由此途出”的要冲之地,自运河修通后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这里出产的细宣、绵布、纸张在唐初就被列为贡品,大运河由城西经朝经门外广济桥,经西水门出东水门,穿城而过。
地处江南运河长江口岸的镇江,唐宋时期是江浙漕粮运往北方的转运站,自唐玄宗大规模整修运河,改善了漕船过江航道以后,运河的过江口岸由丹徒迁到京口,镇江由此得运河之利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与运输有关的手工业商业亦随之兴起,如:造船、冶铁、制绳、木材加工以及纺织业的工场、作坊当时已星罗棋布,城中商业区分布在城西北运河沿线。由于镇江沿江近海,加之运河与南北相连,交通发达,唐宋时期这里已是运河与长江沿岸重要的商业港口城市了。
扬州城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北端,是运河与长江交汇的要冲之地,是南来北往,西去东下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扬州在运河开通后的几十年间就已繁荣富庶、商贾云集,被称为‘天下第一”的著名城市。唐代诗人张枯盛赞扬州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扬州城的向往与留恋之情。唐宋时期各地富商大贾从四面八方涌向扬州,他们当中有珠宝商、米商、茶商、丝绸商、木材商、药材商等各种商人,也有从事国际贸易的胡商。这里有当时最大的珠宝市场,波斯、大食等地的商人在这里贩卖珠宝、收购特产,南北商贾在这里互通有无,交易各种商品,扬州在唐宋时已成为国际性的商业都会。运河的贯通不仅使扬州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也带动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到唐中后期扬州已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手工业生产中心城市。扬州的铜器(尤其是铜镜)、毡帽、丝织品、木器等当时已誉满全国,以至成为各地人民渴慕得到的佳晶。扬州曾是唐王朝富强昌盛的象征,并因大运河而名扬天下。然而,这座名城在唐朝末年的战乱中随着大运河的淤废逐渐衰败下去了。
我国北方各地由于河渠贫乏交通不畅,加之长期战乱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运河的开通也为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3-05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贯通南北,联系五大江河。作为“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