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阐述你对良心,情感与审慎的理解

如题所述

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
词目:良心 拼音:líang xīn 良心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
基本解释
1. [conscience]∶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 2. [synderesis]∶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识
详细解释
1. 本谓天然的善良心性.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 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2. 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仆固怀恩 叛 唐 , 李日月 为 朱泚 将,而其母皆知逆顺之理,良心不可泯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彼岂有真才实学,能起死回生耶?徒以人命为孤注耳,良心安在!” 巴金 《灭亡》四九:“但是她一旦离开了他,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感觉到剧烈的良心上的痛悔.” 3. 好心.
1. [conscience]∶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 2. [synderesis]∶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识
良心概念
良心(consicience)就字面而言,“良心”在一些西方文字中最早与“意识”、“认识”相关,属于道德哲学的研究范畴.英、法中的“良心”有共同的词形(conscience).从英文看(conscience).,源于拉丁文conscire,本意是“知道”,此此衍生出“con-scientia”(知识、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conscience成了“内心、意识”的代名词.在赋予道德意义之后,conscience又被古人用来专指“按良心办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的道德责任的一种稳定的自觉意识. .作为人心中的最内在法则,它不仅给人以内在的权威和标准来裁决自身的对错,从而阻止人去有意做恶或劝导人积极为善,而且促使人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一步深刻反省、从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或悔过要求.良心的自我发现有两个结果:要么从自己既有的作为中获得精神的快慰,要么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悔恨交加,以致觉得自己的一切都逃不过良心眼睛.世上之所以有道德生活,最终要归因于良心:做好事不求别人的赞赏而只求无愧于心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境界;做错事能扪心自问并深感内疚则是塑造有德之人的第一步;做坏事竟心安理得而不觉得受良心的谴责,则属于只有靠严厉的惩处才能纠偏的行为.毫不夸张地说,良心乃是道德秩序的保证.良心,并且只有良心,才能救道德于堕落. 在中国,良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意为仁义之心,包含恻隐、羞耻、恭敬等情感.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范畴,是一定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题记]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论辩集》. 良心是与公正、仁慈和义务等概念有密切关系的范畴.首先,良心与公正、仁慈有密切的联系.良心以公正与仁慈为基本准则,又对公正与仁慈原则的落实有支持作用.良心就是要使人爱其所爱,恨其所恨,具有是非感与正义感,具有“恻隐之心”.良心可以视为公正、仁慈原则等等的内化.良心不仅包容正义感,也含有仁慈的驱动存在.其次,良心与义务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良心是对道德义务的内心体认.所以义务是主体良心体认的对象而非良心本身.良心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质.但一旦义务转化为良心,则义务对人的要求就可望得到真正的落实.这是因为,良心具有主体自由的特质,而义务则具有相对强制的特征. 弗里德里希·包尔生说:“履行善就意味着履行义务,而我们的义务看来并不符合自然的意志,因此在义务和爱好之间就有一种冲突.在行动之前,义务的情感反对爱好;它作为阻止物而活动;在行动之后,如果爱好在行动中胜过了义务的情感,义务就做出谴责:说做爱好以为善的事情是坏的.对于我们本性中这种反对爱好和在责任和义务的情感中表现自己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良心.”[1] 包尔生还指出过:“确实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民族,倘若它完全缺乏我们称之为风俗和良心的东西,缺乏个人在其中通过审慎和畏惧控制自己行为的东西,能够支持哪怕一天以上”[2].苏霍姆林斯基则说:“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养成一种对某件事情毫不在乎的习惯,那你很快就会对任何事情也都满不在乎”[3].所以,良心无论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个体的道德生活都有极大的意义.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所在.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
良心概念
“良心”(conscience)是一个古老的伦理概念.《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为良心,主张人应当注意找回被流放的良心[4].朱熹则将良心视为宰制人心的“道心”.王阳明将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英文中的“con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的“conscire”,意即“知道”.以后知行合一,就有了按良心办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良心就是“超我”制约“自我”的人格命令的一部分.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要对良心范畴有正确理解,需要对良心的成分、性质等等有正确的认识.
良心的结构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即认知、情感、意向. 1.良心的认知成份 良心首先是一种对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知.一个“有良心”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有理性和明确的自我觉悟的人.马克思说:“理性把我们的良心牢附在它的身上”[5].良心也只有凭借对道德责任和义务的内化的认知,才能对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调控. 2. 良心的情感成份 良心还表现为一种情感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良心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我们知道,良心的自我评价和调控之所以有效,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主体获得一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受;相反,当他的行动违背自己的良心时,则会产生一种不安、自责、愧疚的消极的情感体验.同理,当主体遇到一种合乎人性和道德的事情时,他会发自内心地予以赞许、敬佩和羡慕等;相反则会产生鄙夷、轻蔑和厌恶的情感.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体验是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良心的情感作用机制的作用,良心才能成为道德秩序的保证. 3. 良心的意志成份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有了一定的道德责任的认知和情感,就必然会对行为起心理的动机引导作用,更进一步,还会产生一定要如此的意志力.许多人正是凭借着这种所谓的“天理良心”的体认克服艰难险阻去努力践行道德的.不过,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其次才是“意志” 的“意”.这是因为许多情况下良心只表现意向而不表现为意志,或者只有意向而没有意志的参与.而且,良心所具有的意志成分具有较大的自由特性,与那些由纯粹外力产生的强制性的意志力有明显的感受上的差异.
良心的特质
良心具有内隐、神圣和基本的性质.
良心的内隐性
内隐性或先验性可以理解为良心的一种特性.内隐性是说良心是深藏于人心之中的,虽然平常并不外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义务冲突的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 古罗马的西塞罗说:“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6].而斯多葛派的观点则是,良心是“人内的神”,“圣神居在你的心中,他是我们做坏事的监督人,好事的防卫者”[7]. 由于良心是内隐的东西,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它的产生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与生俱来的先验性.卢梭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还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我把这个原则称之为良心.”[8]所以,黑格尔认为良心是一种先验理性.孟子也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9].程颢则干脆说:“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10].中国古代一直有“天良”之说.我个人的理解是:天良之“天”,一是合乎天理,二是先天得来的意思.正是因为良心对于个体而言具有这种内隐和先验的性质(对于个体是先验的良心,对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实践来说当然是后天的),所以良心的作用方式就往往是潜在和内在、自然的,自律性较高. 良心的内隐性也使道德个体往往有被遮蔽的可能,孟子之所以要求“求其放心”,奥古斯丁、卢梭等历史伟人之所以要写《忏悔录》,都是要拂拭遮蔽美好人性的尘垢,袒露和维护人之为人的良心.
良心的神圣性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体验的意思.一些伦理学家曾经拒绝对良心的历史和心理学等科学的解释,认为这一解释的危险在于剥夺了良心的神圣性[11].实际上神圣体验的真实源泉是主体在道德关系和道德生活中所获得的自由感和意义感.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人性“伟大”的感受.对于某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良心的召唤就是神的启示,按良心办事,当然也就是践行天命.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按良心做事实际上就意味着主体摆脱外在的强制,获得某种心安理得的自由、欣慰和做人的尊严与荣耀感.当然,一旦道德主体违背良心,也就会产生有背天地良心的感觉,就会有心虚、自卑和自责等与神圣感相反的体会.所以王阳明说“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12]. 良心的神圣性来自于道德主体所拥有的人生信念和人格理想.包尔生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关于人格的“完善形象”.“这些形象占据了个人的意识,塑造了他的性格和意志.他按照理想衡量自己的行为,当他没有达到它时感到痛苦,他接近它时则感到快乐.”[13]
良心的基本性
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但并不是所有的义务和责任都会成为良心所观照的范围.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反映.正是因为是最基本和最起码的道德责任的反映,所以当人违背这一基本义务、准则时主体才会受到严重的自责.超出最基本的要求的义务当然也是道德的应然.不过这往往表现为一种英雄或崇高的行为.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是良心要求的范围.当然,不同的主体对自己的良心界定是不一样的.虽然大多数的人所谓的良心并不要求人做道德上要求很高的英雄行为,但那些人格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其良心所自觉的义务范围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由此可知,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的基本性质并不妨碍较高的道德追求.
良心的形成.
良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去观照.这就至少涉及习俗和信仰两个问题.
良心与习俗
(一) 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世袭智慧”. 达尔文曾在《人类的由来》中曾经描述过一个动物的故事:一只正抚养幼子的母犬看到主人准备去打猎时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溜到自己的孩子那里去了.然后在主人回来时,它作出种种惭愧的表示,非常热情地去迎接他.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的本能和某种习惯性的气质之间的斗争.母犬的行为是一个获得性的习惯和天生的原始冲动之间冲突的结果.动物的这种获得性的习惯正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生的源头.[14] 人的良心显然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包尔生认为,良心是从习俗中获得的,可以“把良心定义为对风俗的意识或风俗在个人意识中的存在.”[15]“无论谁想加入他的民族的理智生活,都必须说这一民族的语言和遵循这一民族的规则;无论谁想加入他的民族的道德生活,也必须遵守这一民族的风俗和听从他良心的指令.他必须这样做,因为这个民族的态度也就是他的良心……”[16]由父母、教师、社会生活圈、法律、宗教等等的权威使个人在习俗中长大,并根据社会的普遍意志调整、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所谓的良心.马克思则指出:“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17].马克思等人实际上是更加全面地解释了良心的本源.因为,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生产方式显然又是是习俗的基础. 当然,由社会生活、习俗等等对个体良心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千百万年的社会生活对于整个人类道德心理形式的影响.作为一种获得性遗传,人类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某些向善的性质.这种向善的性质是个体之所以能够在后天接受习俗影响的心理前提.所以我们前面所说的良心的先验性是在个体的角度而言的.如果从社会生活对人的历史和社会影响角度来说,良心显然是后天的、实践的产物.所以正如包尔生所言,良心是一种“世袭智慧”.[18]
良心与信仰——道德的核准机制
良心的形成,从本原上说,是道德习俗等等的产物.但是良心作为一种非常个体化的心理现象,决不仅仅是习俗向个体的简单转化.个体自身的主体状况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心从根源上说是风俗或客观道德在个人意识中的表现,它本质上是作为一种对偏离常规的特殊意志冲动的阻止物而活动的.但是这并不是它的最后和最高的形式.它还执行一种更为积极的功能,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19].良心一方面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依靠这一理想核准自身.生活理想是道德义务和良心之所以能够给主体带来神圣性的内在源泉.“天良” ,“天良”.“ 天”对“良”有佐证和核准的作用.所以在良心的形成或修养过程中,信仰因素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信仰等等的本原我们也必须到生活中去寻找,但那是另外一个维度的问题).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即使良心能够形成,又使良心具有道德上的神圣性.良心可以理解为道德实践中道德核准机制不断作用的沉积物.
良心作用的彻底性
良心对行为的道德调节的作用的特性之一是它的彻底性.彻底性的第一个表现在作用的深度上.“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用中国传统的伦理语言来说,良心最易使人“慎独”. 《礼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但如何作到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慎独呢?良心的作用十分关键.《诗经·大雅·抑》中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这是说看看你一个人独处屋中时,即使房门紧闭,你也仍然要提防 “屋漏”(屋漏在古代是指室内西北角北墙上的小窗,人在此处独处时没有别人监督,但古人认为上天会透过小窗监视,因此不能面对苍天起邪念)的.亦即,“天眼”是无时不在地注视着你的.实际上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这一“天眼”只能是天良或良心. 良心作用的特色之一是使人无处遁形.比较一下良心的这种内在和深入的制约与许多外在的制约手段(比如法制)和勉强的义务要求的区别,就不难看出,良心的作用是最有效的. 良心的作用的彻底性还表现在其作用的时间维度上,亦即,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中和之后.在行为发生之前,良心的作用表现为对动机的发动、评判和监督.人的行动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之外,最主要的是条件是主体的动机.良心使主体产生必须做某事的动机,同时,良心还会产生对于动机的监督和评判,对于合乎道德的行为动机,良心予以肯定,对于违背道德准则的冲动,则产生抑制和否定的作用.在行动之中,良心作用的表现是针对行为的监督和调节.良心不断对个体的行动进行监察,对合乎道德标准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予以支持、鼓励.相反,则予以制止、调整,对一些情感、行为上的偏私,良心则及时提醒,要求主体予以纠正.俗语中说的“良心的发现”,就是这个意思.在行为结束之后,良心仍然会起作用.对于履行了良心所首肯的道德义务的行为,良心使主体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对没有能够按照道德法则行事或效果不佳的行为,良心让主体感到不安、惭愧、内疚甚至悔恨.所以良心是道德人格的重要构件,也是道德人格的忠实卫士.“没有良心”的人,肯定是道德人格上有严重疾病的人.
良心作用的方式
良心有直觉和理智两种作用方式.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有两种良心:直觉和理智的良心. 良心的直觉作用是指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等瞬间完成的方式起作用.当个体面临某种道德情境时,良心会以莫名其妙的不安或突如其来的使命感或荣誉感的方式使人迅速作出道德的抉择.良心的直觉作用来源于社会历史形成的人类的社会性心理遗传,以及道德活动的环境和经验给个体带来的知觉定势.但当道德问题发生时,个体可以以不假思索的方式完成道德判断与决定.良心的理智作用方式则是指经过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冲突,作出深思熟虑的理性的判断和抉择.良心的理智作用往往发生在道德要求与主体的欲求或偏好发生矛盾的时候.这时良心会“自己与自己打官司”,最终形成道德抉择,努力使主体按良心办事. 良心的直觉和理智的作用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最突出的一点是直觉作用更多地诉诸情感,而理智作用更多地诉诸理智.但是良心是道德责任的内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心性修养对于两类良心或良心的作用方式的形成的作用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9

良心  情感

现在这个世界的人都为钱而活着,没有人讲良心,没有人讲善良,连医院也变成没钱不治病。一方面,我们要让人明白,人活着要能够赚 钱;另一方面,要明白赚 钱是为了什么。有些人赚了钱是在做功德,是在买鱼放生,是在帮助人家,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社 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某个地方有地 震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表明人的本性还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台长告诉大家现在这个世道 人心的病这么深,现在人的病已经不只是身

体生病那么简单了,而是人的脑子生病了,人的心生病了。所以我们要从心上去治病。如果只是逐事而劝谕之,虽亦可以收移风易俗之效,故不从根本上治愈而难得也。

如果我们现在只是去劝劝人家,不要做坏事,不要去偷,不要去抢,驾车不要超速,不要去伤害人家,像这样的劝导只能够得到移风易俗的效果,只能够稍微地改变社 会风气,效果不会明显。如果我们让每个人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效果就会大大不同了。而从根本上改变社 会风气,靠的是人的本性和人的良心。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真正地学习到佛法的真谛,学到佛法的因,才能够学到佛法的果。如果想把善果洒满这个世界,我们现在就要种上无量无边的善因,等着以后善果的收获。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来享受和消耗自己的。实际上,享受也是一种痛苦。大家想一想,有哪个人在享受的时候不伴随着痛苦?比如说,当你在赚 钱的时候就是痛苦的,在花钱的时候是一种享受,然后你就在想了,我这钱用完了就没有了,这也是痛苦。人活在世界上,希望天下太平,希望每天都快乐平安,实际上,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人怎么能够完全太平呢?人为什么会吃这么多的苦?生活中不论安危也好,做什么事情也好,都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当你真正完全理解了这个世界的时候,已经晚了,而且你认为你理解了这个世界,其实你还是没有理解。

尤其是当今的世界,社 会治安非常混乱,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感觉有危险,就是拿着钱,从银 行出来,都会担心有小偷、被人抢 劫。在悉尼,有一位老人家,早上锻炼后把包挂在胸前,最后硬是被小偷抢,把老人家的脖子给拉断了,把包抢去了。所以,现在的人活着每天都在受着危难,学佛就是要让世界上的人得到太平,要让人 民得到安乐,彻底消除由心生出的罪恶,用心底的佛菩萨的光 明来开启人的本性,让世界充满着慈祥和爱。

我们要用理智和精神来治理人的心,现在人心不古,所以要改 革世道。这个世界现在这么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人善良的本性被磨灭了,所以在当今社 会生活中,要用佛法中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教育大家,这是非常好的教材。要知道今天种了这个因,某一天一定会有果报的。今世投生为人,如果不做善事,也许下辈子就要沦为畜 生了。以此为训,人心才会慢慢地改变过来。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因果报应,不知道 人死后会有轮回的事情,虽然圣贤俱出于世,亦未如之何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虽然有很多好的老 师、圣 人和贤才,也拿它没有办法。如果信愿念佛、救 度众生,那么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断惑证真。就是说要能够判断和解除自己的迷惑,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个世界,才能够了脱生死。

大家知道,当今之世,世道 人心,已经现戾到了极点。人和人之间早已没有善良的沟通,而是以恶 相加。这个世界,人心已经很坏,丈夫骗妻子,孩子骗爸爸,母亲骗孩子,单位同事之间骗来骗去,老板和员工之间骗来骗去,朋友之间骗来骗去。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呢?所以佛菩萨也是持有忧世之心,用很多的法 门来救 度众生。如果我们不再用佛法,用伦 理道 德的东西给大家上课,教育大家,人道也就要毁灭了。就是说,虽然人生活在人道,但是人的灵魂和生活,和生活在鬼道和地狱已经差不了多少。如果一个国 家到处都是灾 难,到处都是烧杀虐抢,这个国 家就不是在人道上,就几乎是没有人道了嘛,天天活在地狱中。所以要明白,学佛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就是人的心啊。如果每个人的良心和本性改变了,我们就有希望挽回日益堕 落的世道 人心。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善良一点,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帮助大家多做一点事情,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多付出一点爱心,那么这个世界不就是像佛菩萨所讲的大同世界了吗?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在这个世道的问题,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来学佛、来修心、来念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改变这个世道。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用谦卑之心待人,都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这个国 家就是兴旺之相。父亲非常慈悲,儿子非常孝顺,兄弟之间非常友善、恭敬,丈夫非常和气,妻子非常柔顺,主人非常仁慈,仆人非常忠诚,这一切就是在根本上解决人 世 间的问题,就是在挽回这个世道。这样力少而得效巨。就是说,用人心去挽回这个世道,是用很小的力量,得到巨大的社 会效果。

有真知灼见者,当避群相紧从。就是说,在这个社 会上,如果你真的是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且是真的明白了,真的看见了人的本性,必须让更多的人来顺从,让更多的人跟着你来学佛法。所以医家治病,有标有本。医生给人看病的时候,有些人是治标,有些人是治本。如果用现代话来讲,标和本分别是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如果看病只是一味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是看不好病的。用佛法来挽回世道 人心,就是像看病一样在治本,就是让人心从善,就是让人们挖掘自己的良心和本性,有良 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就会慢慢的改变。现在的人们,良心都迷失了,因为每个人有的都是私心和小心眼,如果人心转变了,这个社 会也会转变。我们要学医生,给病人看病要视轻重缓急为其疗治,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现在这个世界的人都为钱而活着,没有人讲良心,没有人讲善良,连医院也变成没钱不治病。一方面,我们要让人明白,人活着要能够赚 钱;另一方面,要明白赚 钱是为了什么。有些人赚了钱是在做功德,是在买鱼放生,是在帮助人家,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社 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某个地方有地 震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表明人的本性还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台长告诉大家现在这个世道 人心的病这么深,现在人的病已经不只是身

体生病那么简单了,而是人的脑子生病了,人的心生病了。所以我们要从心上去治病。如果只是逐事而劝谕之,虽亦可以收移风易俗之效,故不从根本上治愈而难得也。

如果我们现在只是去劝劝人家,不要做坏事,不要去偷,不要去抢,驾车不要超速,不要去伤害人家,像这样的劝导只能够得到移风易俗的效果,只能够稍微地改变社 会风气,效果不会明显。如果我们让每个人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效果就会大大不同了。而从根本上改变社 会风气,靠的是人的本性和人的良心。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真正地学习到佛法的真谛,学到佛法的因,才能够学到佛法的果。如果想把善果洒满这个世界,我们现在就要种上无量无边的善因,等着以后善果的收获。

白话佛 法教我们的就是每个人都要各为其道,各尽己份,每个人要尽职、尽责、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尽心、尽力、尽责、尽份,他活在人间犹如活在阴间。做人就是要拿出人善良的本性,所以人间被佛菩萨称为三善道之一。在善道里,我们就要与人为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那么家门兴盛,家里会好,门风会好,子孙会很贤善。听众朋友们,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很多人以为我们学佛 学 法 学的是死了以后的法

门,这是错误的。我们学佛 学 法,就是学当下,就是学现在,学习怎么样改变现在,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犹如一个人说,我想以后身 体好,难道你不想现在就把身 体调整好吗?难道就不想现在就把饮食习惯改变吗?难道就不想现在做很多善事为以后铺垫吗?

大家要认识到,学佛就是改变命运,学佛就是救人,学佛就是让你当下就好,学佛就是让你健康、长寿,在有限的生命里程中做出无限的救 度众生的善举。台长希望大家每一天多做善事,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多做善良之事,少说人家不好,多说自己不好。希望每个人多慈悲一点,这个世界就会多一点爱。看着那些可怜的小鱼,看着那些可怜的龙虾螃蟹,即将被杀死的动物,那些为你耕种了一辈子的牛,和那些不停产羊毛的羊,想想他们要被拉进屠宰场时的情景,我们难道不会动一点慈悲心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慈悲,要懂得做人,要记住学佛就是为我们今后打造基础,打造基础的同时要打造一堵防病毒墙,这样病魔不能侵入我们的身 体,恶 魔不能够缠绕我们的灵魂,这也是为将来营造高楼大厦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