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源氏物语》中赏赐官员经常用女子衣装?

如题所述

平安时代赐女装不是类似于赐黄马褂,也不是赐品级特用,更不是什么殊荣。

这种所赐之物有个专用词,就叫“缠头”没错,就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缠头。缠头是歌舞表演之后,或者盛大仪式后,主办者按例应当送给表演者及参与者的礼物,这习俗当然是源自于唐代。后来引伸到主人对完从重要的事务后对从人嘉奖。比如使者送完信,给他缠头。比如带来封爵诏的使者,给他缠头。理解为“为风雅之事支付的大额小费”就对了。仔细看《源氏物语》中几处送缠头的场景:

A、源氏贺寿时,众亲王及诸客人表演,B、左大臣嫁六女公子的婚宴上,送给宾客从人。C、蝴蝶中女童跳完舞。D、新菜里紫姬送给吹横笛的小公子等E、薰君表演弹琴。大抵都是属于以上的的情况。源氏贺寿那里,还特地说了按“正月初二宫中“大飨”的仪式来,大飨的重要环节,就吃大餐,然后公卿乐舞弹奏和表演驯鹰。为什么要送女装?因为唐代,丝织物是货币,所以有“财帛”一说,舞娘跳完舞,给她赏钱,就把布帛给她,等于现代拿美元塞给肚皮舞娘。舞娘收到丝织品,往头上一缠各处地秀,是为缠头。”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不是强抢,是给的钱少。平安时代,米和丝织品同样也是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重礼(重赐),送亲王的,乃用女装束,一般指十二单,精心搭配的高级纺织精品,一套十二单西阵织送出去,当然是厚赏。次礼,送普通殿上人的,是常礼服,原文是细长,细长在这不详述,简单说就是十二单的简版(公卿家男子未成年的也用细长,是另一种)。价格略平。再次礼,说得很明白了,就是”赐缠腰绸“,也就是普通的纺织品,直接就是布匹形式给。你住酒店,给大堂经理级的,楼层前台的,和门童的小费,肯定金额也是有高低的嘛。后面左大臣嫁女,也特别说明”便在配色及质料上精心选材"。为什么少赐男装?因为女装层数多、布匹多、花色多,更值钱,更风雅啊。其实赐男装的时候也是有的。当然,收到缠头的人,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被给小费”,更多是平安时代的一种风雅之俗而已,嗯,你可以理解为微信朋友圈发红包……就这么简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5

桐壶帝在位的时候,出身低微的桐壶更衣,独得桐壶帝的宠爱。后此更衣生下一位皇子,其他嫔妃,尤其是弘徽殿女御也愈加忌恨。更衣不堪凌辱折磨,生子不到3年,便悒郁而亡。小皇子没有强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难在宫中立足。桐壶帝不得已将其降为臣籍,赐姓源氏。源氏不仅貌美惊人,而且才华横溢。12岁行冠礼之后,娶当权的左大臣之女葵姬为妻,但葵姬不遂源氏的意。于是源氏追求桐壶帝续娶的女御藤壶,据说女御酷似源氏生母。不久,两人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一子,后来即位称冷泉帝。源氏到处偷香窃玉,强行占有了伊豫介的后妻空蝉,还向比他大7岁的婶母六条妃子求欢,并同时辗转在花散里、末摘花等众女子之间。当他骗拐一位不明身份的弱女子夕颜(其实却是葵姬之兄头中将的情人)去荒屋幽会时,这女子不幸暴亡,源氏为此大病一场,病愈进香时遇到一个女孩,她酷似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相见的藤壶,得知她是藤壶女御的侄女,名叫紫姬,就趁紫姬熟睡把她带回家中,收为养女,朝夕相伴,以寄托对藤壶的思慕。几年后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贵优雅,才艺超众,十分可人。源氏便把她据为己有。葵姬生下夕雾小公子时,因六条妃子生魂附体而过世,之后紫姬被扶为正夫人。

第2个回答  2017-11-05

源氏之子薰生性*严谨。20岁来到宇治山庄爱上了庄主八亲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绝。大女公子病故后,他寻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亲王的私生女浮舟,填补心灵的空白。可是匂皇子深夜闯入浮舟卧房,假冒薰的声音,占有了浮舟。当浮舟意识到自己一身事二主后,毅然跳水自尽,被人救起后削发出家。尽管薰一往情深,多次捎信,以求一见,但终未了此心愿。同一本《红楼梦》,鲁迅先生曾说:道学家看到“梦”,儒家家看到“淫”,才子佳人看到“情”,革命家看到“排满”。同一本《源氏物语》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可以和上文一样依照中国人的现代的价值观解读成一个采花天才的风流传奇的一生,也可以用日本人对于美学的理解,对于情与爱,性与灵那暧昧的分离和统一,对这本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对日本文学仍有深远影响的爱情巨作有截然不同的,或灿烂如樱花绽放,或沉黯如黄昏永驻的解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