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的哥哥梁左是做什么工作的?祖籍

如题所述

最近看《我爱我家》,想到了梁左——(1957年9月3日—2001年5月19日),相声《虎口脱险》、《电梯奇遇》的作者,著名的戏剧作家。王朔对梁左的评价是:“相声由于他的介入,曾经有一番中兴迹象;情景喜剧,说他是第一人略嫌肉麻却也基本属实。”
父亲范荣康(原名梁达),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母亲谌容(原名谌德容),著名作家,《人到中年》是其代表作。   
弟弟梁天是广受观众喜爱的著名的演员。   
妹妹梁欢也是编剧,在影视界小有名气。   
梁左与弟弟梁天、妹妹梁欢被称为中国影视界的“三剑客”。
他1957年9月3日生于中国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90年代初与英达一同创作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198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教授汉语。1991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声节目上几乎是独领风骚。梁左1992年投身电视情景喜剧的研究和写作,他和英达合作推出的120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情景喜剧在中国第一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在该剧中任总编剧和总文学师,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滑稽与幽默手段与情景喜剧的语言形式相结合,加之扎实的故事结构,使该剧在当时观获得了的巨大反响和广泛认同,一改中国人对喜剧的传统观念,引领中国喜剧工作者进入了中国喜剧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并成就了一批新一代的喜剧明星。
在清理梁左遗物时,人们惊呆了,不足50平米的简陋居室里,书房兼做卧室,除了自己的笔记、作品和购买的书籍外,几乎别无他物。被人爱称为喜剧大师的梁左,竟然是在这种环境中,给别人送去快乐和欢笑的!梁左对小说有一种固执的热爱。言语之间,似乎小说是正房,相声和情景喜剧只是暂时纳妾和养的外宅。
梁左也曾以为自己是要拿诺贝尔奖的,王朔劝过他:“相声你也祸害了,情景喜剧你也是头牌,该往我们小说里搅和搅和了。”他美滋滋地说:“真的,全瞧我了?”有时他在剧本里用了个特别得意的情节,就会和英达说:“老英达你看这个情节怎么样?我原本是打算留给我的小说――直接拿诺贝尔奖的!要不是你们都一死儿地求我,能这么随便用到这破戏里吗?”
姜昆也曾嘀咕过,梁左那些书呆子气十足的、纯书面语言的长句子组成的包袱,一般情况下是不符合相声创作规律的。可《虎口遐想》就是那时最火的节目之一,也是梁左反响最好的相声,这和他的相声选材有关。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梁左一直没有脱离基层。他曾在北京平谷插队,这段日子被他写成小说《太平庄旧事》,在《我爱我家》里,也能看到和平和贾志国对知青生活的回忆。返城后,梁左先是在教育部工作,对机关生活十分熟悉,后来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临终前,他的身份是北京语言学院的老师。他有很多年住在东直门的大菊胡同,每天跟街道大妈处在一块。他喜剧里最经典的一段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抓坏人,那坏人得多大年纪呀!”就是来自大杂院生活。
梁左对马三立十分推崇,他举过一个例子:“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过托尔斯泰,不让巴尔扎克,外国有马雅可夫斯基,中国有马三立!高尔基写《母亲》,我写《二姨》!短篇,中篇,长篇,稿费,源源不断,邮局汇款:‘马三立,拿戳儿!马三立,拿戳儿!’有了钱,怎么办?我先买一棉帽子戴……”梁左称这段是了不起的意识流,马三立上过高中,确实是老一辈相声演员中文化最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