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如何洗涤有机物污迹

如题所述

化学实验洗涤有机物污迹:沿玻璃棒向漏斗中的沉淀物上注入蒸馏水至水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2~3次。

注意点:在洗涤过程中不能搅拌,因为滤纸已经很润湿,如果搅拌就很容易搅破滤纸,这样晶体会淋失,从而造成晶体损失。

洗涤的目的:若滤渣是所需的物质,则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更纯净的晶体。若滤液是所需的物质,则洗涤的目的是:洗涤过滤所得到的残渣,把有用的物质,如目标产物尽可能洗出来。


关于洗涤的试剂  

经常可以用以下几种:蒸馏水;冷水、热水;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等;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一般经常用的洗涤剂是蒸馏水,如果用其他的洗涤剂,必有其“独特”之处。

1、用冷水

适用范围:产物不溶于水;目的: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可适当降低晶体因为溶解而造成损失。

2、热水洗

适用范围:有特殊的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可以采用热蒸馏水洗涤。

3、酒精洗

适用范围—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酒精洗涤目的—减少晶体溶解;利用乙醇的挥发性除去晶体表面的水分。

4、酒精—水的混合物洗

适用范围—晶体在水中溶,在乙醇中难溶。

5、滤液洗

适用范围—过滤时冲洗烧杯内残留晶体。

滤液洗涤——减少晶体溶解 ,常用于晶体的转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3

1、阿司匹林的制备

第一次冷水洗涤:结合前后信息,可知产物阿司匹林上沾有水杨酸、乙酸酐、硫酸,因此第一次冷水洗涤是将这些物质粗略洗去,因为后续还要进行更精准的除杂操作。

第二次冷水洗涤:结合后续信息,可以发现本次洗涤后就得到了最终产物,因此洗涤的目的是除去之前用来除杂的物质,此处为洗去稀盐酸。

2、溴苯的制备

第一次洗涤:水洗由于洗涤操作共进行了三次,每次必然有不同的作用。按照上下文信息分析,第一次水洗和第二次氢氧化钠洗涤作用肯定有重合,因此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洗去三溴化铁、溴化氢和部分溴,此处之所以是部分溴是因为溴单质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因此才有后续的操作。

第二次洗涤:氢氧化钠洗涤。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此步操作是洗去剩余的溴单质。

第三次洗涤:水洗经过上述两次洗涤,反应体系中原本的杂质已被除净,但是在第二次洗涤又会引入氢氧化钠,因此第三次水洗的目的就是洗去氢氧化钠。

3、乙醚的制备

第一次洗涤:氢氧化钠洗涤目的是除去混合体系中的酸性物质。

第二次洗涤:在用NaOH水溶液洗涤粗产物之后,必然有少量碱残留在产品乙醚里,若此时直接用饱和氯化钙水溶液洗,则将有氢氧化钙沉淀产生,影响洗涤和分离。因此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产品之后应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这样,既可以洗去残留在乙醚中的碱,又可以减少乙醚在水中的溶解度。

第三次洗涤:除去其中残留的乙醇,因为乙醇会和氯化钙形成结晶醇从而被彻底除去。

4、正溴丁烷的制备

第一次:等体积的水洗涤从信息可知,为反应后首个洗涤步骤,目的为洗去酸和部分溶于水的有机物。

第二次:浓硫酸洗涤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1-丁烯和正丁醚。

第三次:水洗粗略洗去上一步骤残余的硫酸。

第四次:饱和碳酸氢钠洗涤彻底洗去残余的硫酸。

第五次:水洗洗去上一步骤残余的碳酸氢钠。

5、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第一次洗涤:饱和亚硫酸氢钠洗涤。由于该实验中KOH是过量的,因此在反应后要除去过量的KOH;同时亚硫酸钠与未反应完全的苯甲醛反应生成阿尔法-苯基羟基磺酸钠(不溶于乙醚,可溶于水,但不溶于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

第二次洗涤:碳酸钠洗涤除去过量的亚硫酸氢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实验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