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地宫千年不灭的长明灯是用什么制作的?

如题所述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有千年长明不灭的烛火,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长明灯。但是由于国家不允许主动发掘未被盗的古代帝王陵墓,再加上以如今的科技能力也无法保证出土文物的保护,所以秦始皇陵一直没被挖掘,皇陵地宫中的长明灯究竟是什么样的,也成了一个谜。

如今我们对秦始皇陵长明灯的认知主要是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关于秦始皇陵长明灯,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秦始皇陵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说秦始皇陵中有一种以人鱼膏为材料制作而成的烛,这种烛能够长久不灭。

司马迁被誉为太史公,他在编写《史记》的时候一定是持着严谨的态度,再加上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离秦始皇驾崩并不遥远,期间只有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和民国时期的距离,所以秦始皇陵中有长明灯的可信度应当是很高的。此外,古人有事死如事生之观念,尤其是地位尊崇的人的陵墓会修建的很奢华,从这点来说秦始皇陵中有长明灯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现在的问题是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究竟是用什么制作的,为何能长久不灭呢?司马迁说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是用人鱼膏做的,但是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时期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当时的人鱼膏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这点存在争议。

单从“人鱼膏”这个名称来看,它应当指的是人鱼提炼的物质,那么问题又来了,人鱼是什么动物?史料中关于人鱼的记载也有多种说法,但比较可信的有两种,分别是鲵鱼和鲸鱼。我们来分别看下古籍中是怎么描述人鱼的。

在《史记集解》等古籍中,人鱼被描述为一种长得像鲶鱼,长有四只脚,叫声又与婴儿很像的鱼类。看到这段描述,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眼熟,这不就是中学生物课本上的娃娃鱼吗?娃娃鱼也叫鲵鱼,所以如果人鱼真是像《史记集解》所述,那么它必是娃娃鱼无疑了。

但是在《三秦记》等一些文献中对于人鱼的描述却是另一番景象。《三秦记》中直接写明秦始皇陵中燃烧鲸鱼膏作为长明灯,一点也不含糊。而在《异物志》中对人鱼的描述是这样的:人鱼的皮比鲨鱼还坚硬,而且颈部有个小孔,气从这个小孔排出。看到这段描述,大家也一定感到熟悉吧,这不就是在描述鲸鱼吗,鲸鱼换气的时候浮出水面,气从颈部的气孔排出。总之,在这些文献中人鱼被描述为鲸鱼。

那么究竟鲵鱼和鲸鱼哪种才是人鱼呢?为此当代科学家还专门做过实验,以鲵鱼和鲸鱼的提炼物作为燃料,检验下这两种鱼膏的耐燃性。实验的结果更倾向于鲸鱼,因为鲸鱼膏的耐燃性远超鲵鱼膏,一立方的鲸鱼膏能够燃烧长达五千天之久,也就是13.7年。

不过即便鲸鱼膏耐燃性很好,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也绝不可能是以持续燃烧鲸鱼膏的方式实现的。按照上面的计算,一立方鲸鱼膏能燃烧13.7年,7吨左右的鲸鱼膏也才能燃烧100年左右,要想燃烧2000年以上需要非常多的鲸鱼膏,而且也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所以这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

为了揭开古墓长明灯之谜,近代中外有不少人都对此课题展开了研究,其中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较有说服力。该研究成果推测秦始皇陵中长明灯的灯芯上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燃点很低,甚至在常温环境下就能自燃。当地宫门被打开的时候,外部氧气进入地宫,长明灯灯芯上的化学物质与氧气接触便自燃起来,长明灯就亮起来了,而一旦地宫门被关上,长明灯就会因为缺氧而熄灭。这便是秦始皇陵长明灯的真正奥秘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1
据说是人鱼膏,其实也就是鲸鱼的脂肪,因为体积比较巨大,所以才能够燃烧这么多年。
第2个回答  2021-08-11
是用人鱼膏做成的蜡烛,也有人说是鲸鱼油,这种油是非常耐燃的,做成的长明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灭了。
第3个回答  2021-08-11
是用人鱼做成的,根据一些历史的记载推论来看,他们所说的人鱼就是现在的娃娃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