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立志故事

多多益善

给你一些些~~ 祝你成功...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25
【鲁迅立志成才的故事】

鲁迅
鲁迅(公元1881-1936 年),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为医治大众的心灵,决计从事文学。后参加新文化运动,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继而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开了新文学的先河。他一直站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前列,用笔为武器,写出具有鲜明特点的杂文,与反动派进行斗争,是文化革命的主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大量著作,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三味书屋
1881 年9 月25 日,鲁迅出生在绍兴城里一个封建家庭。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很早就开始读书。十二岁的时候,鲁迅进了绍兴城有名的三味书屋学习。老师寿先生很有学问,要求学生也非常严,规定学生月底要背一个月中读过的书,年底要背出一年中读过的书,背不出来要受责罚。每到读书的时候,学生们都放开喉咙大声诵读。鲁迅则不同,他不死记硬背,而是熟读深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十个工整的小楷字。所以鲁迅读过的书不但能背,而且能默写、能讲。除读书、背书外,还要对课,就是老师出个题目,要求学生按题意、字数、平仄,对出一句话来。有一次对课,寿先生出了"独角兽"三字让学生们对,同学们有对"二头蛇"、"三脚蟾"的,有对"八脚虫"、"九头鸟"的,还有一个同学对了个"四眼狗",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轮到鲁迅了,他根据学过的《尔雅》,对了个"比目鱼"。寿先生听了十分高兴,说:"'独'不是数字,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但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心对出来的!"
又有一次,寿先生出了个五字课题:"陷兽入阱中"。大家苦思冥想,一时都对不出来。鲁迅根据《尚书》里"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了个"放牛归林野",又受到寿先生的夸奖。这种对课练习,为鲁迅日后的写作,带来很大好处。
鲁迅不但学习认真,还非常爱读课外书。很小的时候就悄悄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绣像小说,看野史笔记,有些书自己没有,就借来一字字抄下来。这样,他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鲁迅十五岁时,父亲病倒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还要承担许多家务事。一天早晨,鲁迅因帮母亲做事上课迟到了,受到寿先生的批评。他很懊悔,就在书桌右下角刻了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用来告诫自己要早到。从此,鲁迅每天很早起床,帮母亲把家务事做完,然后按时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
弃医从文
1898 年,鲁迅离开家乡,先后进入南京水师学堂、铁路矿务学堂学习。他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新知识的书,对外国侵略中国十分痛恨,对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也产生了不满。1902 年,他又赴日本留学,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后又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为什么学医呢?当时他认为新医学是一门有用的学问,中国人体质差,学医可以为人治病,救死扶伤。可后来遇到的一些事,使他又改了主意。第一学期考试,鲁迅取得中等成绩,这对于一个用外文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不料这引起一部分歧视中国的日本学生的怀疑,他们竟写匿名信给鲁迅,怀疑平日关心鲁迅的藤野先生向鲁迅透漏了题目。这强烈地刺激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他愤慨地说:"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1905 年的秋天,学校增添了细菌学的课。上课时常用幻灯片显示细菌的形状,有时还放映一些时事短片。当时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打仗结束不久,所以学校放映的多是日本战胜俄国的镜头。有一次在放映的时事片中,出现了这样的镜头:一群日本兵抓住一个中国人,将他五花大绑押赴刑场,据说他是给俄国人做过侦探。旁边有一群中国人在观看,他们的神情是那样麻本;而他们和那个被杀的中国人的身体,看上去倒是很强壮的。"万岁!"教室里一些日本学生发狂似地鼓掌欢呼。顿时,一种愤怒、悲痛、屈辱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鲁迅的心。日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国土上打仗,中国人却夹在里面受死,而围观那杀头惨状的却也是中国人。这是多么麻木的国民啊!
鲁迅一连几天吃不下,睡不着,苦苦地思索。他终于醒悟到,"医学救国"是行不通的。一个人无论体格多么强壮,如果精神麻木,也只能做围观的看客;再高明的医师也只能医治同胞的肉体,而无法医治同胞的灵魂;只有振奋中国国民的精神,让沉睡的祖国惊醒起来,才是当务之急。唤醒民众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呢?是文学!于是鲁迅决定放弃医学,从事文学。1906 年,鲁迅告别了藤野先生和医专,回到东京。他以沉重的心情对好友许寿裳说: "我退学了!""为什么?你不是学得正有兴趣么?""中国的呆子,岂是医学能治疗的吗?我决计从事文学了!"
从此,鲁迅开始了早期文学活动,翻译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还写了《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等文章,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发表《狂人日记》
立志为民族和祖国献身的鲁迅,早在辛亥革命前就加入了革命党光复会,参加反清的活动和斗争。辛亥革命后,鲁迅受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教育部做部员。1912 年,他随教育部北迁来到北京,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本来,鲁迅对辛亥革命抱有很大希望。可是后来,袁世凯窃国,张勋复辟,军阀混战,这些令人气愤的事情相继发生,中国仍然是封建势力统治,外国侵略者仍然在中国横行霸道。鲁迅的心一天天沉重起来。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今后应该怎么办?他一时找不到答案,感到寂寞,甚至痛苦。
有一天,他正在会馆里抄写碑帖,好友钱玄同来找他,见他那苦闷的样子,就说:"你可以做一点文章啊!"鲁迅知道,钱玄同当时正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办《新青年》杂志,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这些人同样在探索解放中国的出路,而且是最先进的一批人。于是,鲁迅说道?quot;假如一间铁屋子,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回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如果几个人起来了,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钱玄同争辩道。
这本是鲁迅自己的思想,却被钱玄同抢先说了出来。鲁迅寂寞的心又被燃烧了起来,他答应了友人的邀请,决定为《新青年》写稿。1918 年5 月,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用白话文写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作品,也是"铁屋
子"里爆发出来的第一声巨雷。
《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通过对一个"狂人",也就是封建制度的反对者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比如"狂人"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用他伟大的讽刺的画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丑恶的封建社会的吃人图。《狂人日记》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青年争相传看,并互相打听,鲁迅是谁?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为我国新文学(或称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他也成为新文学运动的开创者。
《呐喊》与《彷徨》
《狂人日记》发表之后,鲁迅创作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他又连续创作了许多篇短篇小说,像《孔乙己》、《风波》、《一件小事》、《故乡》、《阿q 正传》、《祝福》、《伤逝》、《药》等,都是最有名的。他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中《阿q 正传》影响最大。阿q 是个农村流浪汉,他身上有着许多当时农民的特征,脑子里充满了封建思想,可又不甘受人欺压,就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陶醉。如别人打了他,他说:这是儿子打了老子,于是心满意足地走了。后来,革命开始了,他也糊里糊涂地"参加"了,结果反被抓起来杀了头。临死前,他还为自己画不好认罪的圆圈而难过呢!鲁迅通过阿q 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受侵略受欺压又不觉悟的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当有人问起他写阿q 的目的时,他说:"我是在摸索着国民的魂灵,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这篇小说发表以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很多人看了,都以为在说自己,到处打听作家是谁。在《祝福》里,鲁迅又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勤劳善良,只因为嫁了两个男人,男人又都死了,她就被人们看不起。她在几经挣扎后,终于流落街头而死。
在鲁迅的小说中,有农民、有市民,也有知识分子。在他的笔下,人物生动逼真,思想深刻极了,艺术性也十分高超。后来他把这些短篇小说合成两本集子,一集叫《呐喊》,一集叫《彷徨》。这两本小说集,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最辉煌的代表,是民族文学的丰碑。《呐喊》出版后,鲁迅送一本给李大钊。李大钊高兴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读这本书,这是中国最好的小说啊!"用笔参加战斗鲁迅在北京一边创作,一边在几所学校讲课。他写文章批判封建复古思想,宣传进步思想,成为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的一员主将。五四运动过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分化。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筹建共产党。胡适等人则反对进行革命。鲁迅呢?他虽然没有参加党派,却和进步的人们站在一起,用手中的笔继续进行战斗。
1925 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鲁迅先后三次捐款给罢工的工人,表示支持。这一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进步学生被无辜开除,正在这里教课的鲁迅十分气愤,与几位教员联名发表声明,为学生主持正义,还写了许多文章,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
1926 年3 月,为反对日本侵略,北京的市民掀起反帝浪潮。3 月18 日,学生们到政府前请愿,竟遭到血腥镇压。这就是"三一八惨案"。在被打死的人中,就有鲁迅的学生,女师大的刘和珍和杨德群。鲁迅得知这个消息,悲愤极了。他站在窗前,半晌说不出话来。他连写了《无花的蔷薇》等文章,痛斥反动军阀的暴行。在文章的末尾,他写道?quot;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写。"他写的《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充满战斗力的文章。他歌颂了烈士,
写出了事实真相,肯定了这场斗争的意义。他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的文章刺痛了当权者。不久,反动派通缉他,要抓捕他。他只得离开北京,到南方去了。在广州
1927 年初,鲁迅来到了广州,在中山大学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当时的广州是北伐战争的大本营,革命的策源地。热情的同学们听说大作家鲁迅来了,非常高兴,有个叫毕磊的进步学生在文章中说:"鲁迅先生这次南来,会帮助我们喊,指导我们喊,和我们一同喊。同
志们,我们喊吧!"鲁迅也为自己投入革命洪流而高兴,夜以继日地忙碌着,还经常写文章,做讲演,并接待着来访的学生。可是不久,他就预感到反革命势力在渐渐扩大,而人民并无真正的力量。"这里可以是革命的策源地,也可以做反革命的策源地呀。"他想。果然,4 月中旬,从上海传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消息。紧接着,15 日,广州也开始了大屠杀大搜捕。毕磊等学生惨遭杀害。鲁迅再一次被"血"惊呆了。这天下午,他召集各系主任会议,急切地说:"我们要想办法营救被捕学生!""抓人不抓人是政府的事!"一个负责人反对说,"我们要服从上面的决定!""学校要出面保释!"鲁迅坚持说。"不行!我拒绝。"鲁迅和对方争执起来。可反革命气氛那么浓,没多少人敢公开支持他。他再也不能平静下去了,为了表示与反动派一刀两断,他辞去职务,要离开广州。这时候,一个朋友来信告诉他,有个瑞典人和鲁迅好友刘半农商量,想提名他作为有名的诺贝尔奖金候选人。鲁迅当天就写了回信?quot;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鲁迅面对荣誉,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的灾难。他把自己的一切同"中国"联系在一起了。
做人民大众的牛
1927 年10 月,鲁迅和夫人许广平到达上海,开始了他一生最后十年的生活。当时的上海,已是一片白色恐怖。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加紧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一方面对进步文化也进行镇压。鲁迅没有退缩,而是在斗争中,和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在一起。他成为革命文化的领导者和栋梁。1930 年3 月,"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了。鲁迅作为左联的领导人,在成立大会上讲话说:"我们同旧社会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意实力;我们的战线应该扩大,还要造就大群的新的战士.."敌人听说鲁迅参加了"左联",和共产党人站在了一起,恨得要命。有人就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应通缉鲁迅,逮捕他,因为他是"堕落文人"。果然,敌人不久就开始了对进步文化人的大搜捕,跟踪鲁迅的事也发生了。他只好离开家,到处躲起来。但是他手中的笔,从没有放下来。他变换着笔名写了很多杂文,深刻揭露反动派的阴谋,还索性用"隋洛文"为笔名写文章,告诉敌人:在你们的眼里,我确实"堕落"了,但我甘心这样,因为我和人民大众在一个阵营里。在一首叫《自嘲》的诗中,他这样描写了自己的处境和决心: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总得有人出来说话!""左联"成立后,进步文化运动在上海等地开展起来。鲁迅热心培养青年作家,指导他们写作,帮助他们走上革命道路。青年作家殷夫、柔石、萧军、萧红等人就是其中优秀的人才。
然而,敌人却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进行血腥镇压。1931 年初,左联的五位作家:李求实、殷夫、柔石、胡也频、冯铿在参加一次会议时,不幸被捕了。同时被捕的还有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鲁迅得到消息后,十分焦急,想方设法进行营救。然而,敌人很快就秘密杀害了他们。鲁迅悲愤交加。那一天,他独自站在月光下,怀念着烈士们,为中国又失去了好青年而伤心。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他在一首诗里,写出了自己的心情。他还写文章,公开悼念死去的烈士,并向国外作家公布了敌人的暴行。当他把文章交给美国朋友史沫特莱,请她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时,史沫特莱看了,吃惊地对他说?quot;这篇文章如果发表出来,你会被杀害的!""那有什么关系?中国人总得有人出来说话!"鲁迅坦然地回答。为了反对大屠杀,宋庆龄、蔡元培等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专门营救被捕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鲁迅也参加了这个同盟。这样在上海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进步力量,宋、蔡、鲁这些有崇高声望的人士是这个力量的核心。蒋介石又恨又怕,就命令特务暗杀了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还计划暗杀鲁迅。
1933 年6 月20 日,是杨杏佛遗体入殓的日子。特务们扬言,要在这一天再杀同盟里的人。有人就劝鲁迅不要去参加仪式了。鲁迅则坚持要去。这天午后,他临出门时,把门钥匙交给了夫人许广平,然后冒着大雨,走出门去。出门不带钥匙,说明他已经准备一去不回了!敌人被鲁迅和宋庆龄等人的大无畏气概压倒了,没敢动手。鲁迅在事后写了一首悼念杨杏佛的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他还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他们造谣,说我已逃到青岛。我更非住在上海不可,并且写文章骂他们,还要出版,试看到底是谁灭亡..只要我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战斗的杂文
鲁迅在后半生,没有创作小说,而主要是写杂文。他的杂文像匕首和投枪刺向敌人;他的杂文又像春雨和甘露,滋润着人民和朋友的心田。为了反对敌人的攻击,鲁迅和各种错误思想展开?quot;笔战。"他的杂文又多又快又好,而且深刻极了。比如,他写到穷人和富人截然不同的情感时,就这样写:"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许多学生都到南京举行游行,要求抗日,却遭到镇压。而国民党政府却说学生的行动,使友邦人士惊诧,使国家不像国家了。鲁迅马上写文章痛斥道:"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鲁迅的杂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受到人民的喜爱。
第2个回答  2005-12-14
1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此诗作于1910年,时年作者17岁。

2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 朱熹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
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从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看,朱熹在中国古代学
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数.自幼勤奋好学 立志要做圣人

4 沈钧儒有一联:“立志俯存千载想;闲淡无过五分钟”。他立戒清淡,惜时如金。

5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 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就是一例。他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从而奠定了现代电工学的基础。此外,还有磁致光效应等多项重大发现。但这位被恩格斯誉为“到现在为止的最大电学家”,连小学都没有上过。他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识字。后来又自学了电学、力学和化学知识。他立志要投身于科学事业,给赫赫有名的戴维教授写信表示:“极愿逃出商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这时,法拉第是一个装订图书的学徒工。试问,没有这样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法拉第能跨入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吗?

把具体的事例再拿到网上搜索下,就比较详细了。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5-12-29
鲁迅
鲁迅(公元1881-1936 年),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为医治大众的心灵,决计从事文学。后参加新文化运动,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继而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开了新文学的先河。他一直站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前列,用笔为武器,写出具有鲜明特点的杂文,与反动派进行斗争,是文化革命的主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大量著作,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三味书屋
1881 年9 月25 日,鲁迅出生在绍兴城里一个封建家庭。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很早就开始读书。十二岁的时候,鲁迅进了绍兴城有名的三味书屋学习。老师寿先生很有学问,要求学生也非常严,规定学生月底要背一个月中读过的书,年底要背出一年中读过的书,背不出来要受责罚。每到读书的时候,学生们都放开喉咙大声诵读。鲁迅则不同,他不死记硬背,而是熟读深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十个工整的小楷字。所以鲁迅读过的书不但能背,而且能默写、能讲。除读书、背书外,还要对课,就是老师出个题目,要求学生按题意、字数、平仄,对出一句话来。有一次对课,寿先生出了"独角兽"三字让学生们对,同学们有对"二头蛇"、"三脚蟾"的,有对"八脚虫"、"九头鸟"的,还有一个同学对了个"四眼狗",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轮到鲁迅了,他根据学过的《尔雅》,对了个"比目鱼"。寿先生听了十分高兴,说:"'独'不是数字,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但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心对出来的!"
又有一次,寿先生出了个五字课题:"陷兽入阱中"。大家苦思冥想,一时都对不出来。鲁迅根据《尚书》里"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了个"放牛归林野",又受到寿先生的夸奖。这种对课练习,为鲁迅日后的写作,带来很大好处。
鲁迅不但学习认真,还非常爱读课外书。很小的时候就悄悄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绣像小说,看野史笔记,有些书自己没有,就借来一字字抄下来。这样,他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鲁迅十五岁时,父亲病倒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还要承担许多家务事。一天早晨,鲁迅因帮母亲做事上课迟到了,受到寿先生的批评。他很懊悔,就在书桌右下角刻了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用来告诫自己要早到。从此,鲁迅每天很早起床,帮母亲把家务事做完,然后按时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
弃医从文
1898 年,鲁迅离开家乡,先后进入南京水师学堂、铁路矿务学堂学习。他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新知识的书,对外国侵略中国十分痛恨,对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也产生了不满。1902 年,他又赴日本留学,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后又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为什么学医呢?当时他认为新医学是一门有用的学问,中国人体质差,学医可以为人治病,救死扶伤。可后来遇到的一些事,使他又改了主意。第一学期考试,鲁迅取得中等成绩,这对于一个用外文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不料这引起一部分歧视中国的日本学生的怀疑,他们竟写匿名信给鲁迅,怀疑平日关心鲁迅的藤野先生向鲁迅透漏了题目。这强烈地刺激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他愤慨地说:"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1905 年的秋天,学校增添了细菌学的课。上课时常用幻灯片显示细菌的形状,有时还放映一些时事短片。当时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打仗结束不久,所以学校放映的多是日本战胜俄国的镜头。有一次在放映的时事片中,出现了这样的镜头:一群日本兵抓住一个中国人,将他五花大绑押赴刑场,据说他是给俄国人做过侦探。旁边有一群中国人在观看,他们的神情是那样麻本;而他们和那个被杀的中国人的身体,看上去倒是很强壮的。"万岁!"教室里一些日本学生发狂似地鼓掌欢呼。顿时,一种愤怒、悲痛、屈辱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鲁迅的心。日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国土上打仗,中国人却夹在里面受死,而围观那杀头惨状的却也是中国人。这是多么麻木的国民啊!
鲁迅一连几天吃不下,睡不着,苦苦地思索。他终于醒悟到,"医学救国"是行不通的。一个人无论体格多么强壮,如果精神麻木,也只能做围观的看客;再高明的医师也只能医治同胞的肉体,而无法医治同胞的灵魂;只有振奋中国国民的精神,让沉睡的祖国惊醒起来,才是当务之急。唤醒民众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呢?是文学!于是鲁迅决定放弃医学,从事文学。1906 年,鲁迅告别了藤野先生和医专,回到东京。他以沉重的心情对好友许寿裳说: "我退学了!""为什么?你不是学得正有兴趣么?""中国的呆子,岂是医学能治疗的吗?我决计从事文学了!"
从此,鲁迅开始了早期文学活动,翻译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还写了《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等文章,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发表《狂人日记》
立志为民族和祖国献身的鲁迅,早在辛亥革命前就加入了革命党光复会,参加反清的活动和斗争。辛亥革命后,鲁迅受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教育部做部员。1912 年,他随教育部北迁来到北京,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本来,鲁迅对辛亥革命抱有很大希望。可是后来,袁世凯窃国,张勋复辟,军阀混战,这些令人气愤的事情相继发生,中国仍然是封建势力统治,外国侵略者仍然在中国横行霸道。鲁迅的心一天天沉重起来。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今后应该怎么办?他一时找不到答案,感到寂寞,甚至痛苦。
有一天,他正在会馆里抄写碑帖,好友钱玄同来找他,见他那苦闷的样子,就说:"你可以做一点文章啊!"鲁迅知道,钱玄同当时正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办《新青年》杂志,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这些人同样在探索解放中国的出路,而且是最先进的一批人。于是,鲁迅说道?quot;假如一间铁屋子,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回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如果几个人起来了,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钱玄同争辩道。
这本是鲁迅自己的思想,却被钱玄同抢先说了出来。鲁迅寂寞的心又被燃烧了起来,他答应了友人的邀请,决定为《新青年》写稿。1918 年5 月,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用白话文写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作品,也是"铁屋
子"里爆发出来的第一声巨雷。
《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通过对一个"狂人",也就是封建制度的反对者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比如"狂人"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用他伟大的讽刺的画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丑恶的封建社会的吃人图。《狂人日记》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青年争相传看,并互相打听,鲁迅是谁?鲁迅以他的《狂人日记》为我国新文学(或称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他也成为新文学运动的开创者。
《呐喊》与《彷徨》
《狂人日记》发表之后,鲁迅创作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他又连续创作了许多篇短篇小说,像《孔乙己》、《风波》、《一件小事》、《故乡》、《阿q 正传》、《祝福》、《伤逝》、《药》等,都是最有名的。他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中《阿q 正传》影响最大。阿q 是个农村流浪汉,他身上有着许多当时农民的特征,脑子里充满了封建思想,可又不甘受人欺压,就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陶醉。如别人打了他,他说:这是儿子打了老子,于是心满意足地走了。后来,革命开始了,他也糊里糊涂地"参加"了,结果反被抓起来杀了头。临死前,他还为自己画不好认罪的圆圈而难过呢!鲁迅通过阿q 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受侵略受欺压又不觉悟的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当有人问起他写阿q 的目的时,他说:"我是在摸索着国民的魂灵,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这篇小说发表以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很多人看了,都以为在说自己,到处打听作家是谁。在《祝福》里,鲁迅又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勤劳善良,只因为嫁了两个男人,男人又都死了,她就被人们看不起。她在几经挣扎后,终于流落街头而死。
在鲁迅的小说中,有农民、有市民,也有知识分子。在他的笔下,人物生动逼真,思想深刻极了,艺术性也十分高超。后来他把这些短篇小说合成两本集子,一集叫《呐喊》,一集叫《彷徨》。这两本小说集,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最辉煌的代表,是民族文学的丰碑。《呐喊》出版后,鲁迅送一本给李大钊。李大钊高兴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读这本书,这是中国最好的小说啊!"用笔参加战斗鲁迅在北京一边创作,一边在几所学校讲课。他写文章批判封建复古思想,宣传进步思想,成为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的一员主将。五四运动过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分化。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筹建共产党。胡适等人则反对进行革命。鲁迅呢?他虽然没有参加党派,却和进步的人们站在一起,用手中的笔继续进行战斗。
1925 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鲁迅先后三次捐款给罢工的工人,表示支持。这一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进步学生被无辜开除,正在这里教课的鲁迅十分气愤,与几位教员联名发表声明,为学生主持正义,还写了许多文章,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
1926 年3 月,为反对日本侵略,北京的市民掀起反帝浪潮。3 月18 日,学生们到政府前请愿,竟遭到血腥镇压。这就是"三一八惨案"。在被打死的人中,就有鲁迅的学生,女师大的刘和珍和杨德群。鲁迅得知这个消息,悲愤极了。他站在窗前,半晌说不出话来。他连写了《无花的蔷薇》等文章,痛斥反动军阀的暴行。在文章的末尾,他写道?quot;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写。"他写的《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充满战斗力的文章。他歌颂了烈士,
写出了事实真相,肯定了这场斗争的意义。他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的文章刺痛了当权者。不久,反动派通缉他,要抓捕他。他只得离开北京,到南方去了。在广州
1927 年初,鲁迅来到了广州,在中山大学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当时的广州是北伐战争的大本营,革命的策源地。热情的同学们听说大作家鲁迅来了,非常高兴,有个叫毕磊的进步学生在文章中说:"鲁迅先生这次南来,会帮助我们喊,指导我们喊,和我们一同喊。同
志们,我们喊吧!"鲁迅也为自己投入革命洪流而高兴,夜以继日地忙碌着,还经常写文章,做讲演,并接待着来访的学生。可是不久,他就预感到反革命势力在渐渐扩大,而人民并无真正的力量。"这里可以是革命的策源地,也可以做反革命的策源地呀。"他想。果然,4 月中旬,从上海传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消息。紧接着,15 日,广州也开始了大屠杀大搜捕。毕磊等学生惨遭杀害。鲁迅再一次被"血"惊呆了。这天下午,他召集各系主任会议,急切地说:"我们要想办法营救被捕学生!""抓人不抓人是政府的事!"一个负责人反对说,"我们要服从上面的决定!""学校要出面保释!"鲁迅坚持说。"不行!我拒绝。"鲁迅和对方争执起来。可反革命气氛那么浓,没多少人敢公开支持他。他再也不能平静下去了,为了表示与反动派一刀两断,他辞去职务,要离开广州。这时候,一个朋友来信告诉他,有个瑞典人和鲁迅好友刘半农商量,想提名他作为有名的诺贝尔奖金候选人。鲁迅当天就写了回信?quot;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鲁迅面对荣誉,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的灾难。他把自己的一切同"中国"联系在一起了。
做人民大众的牛
1927 年10 月,鲁迅和夫人许广平到达上海,开始了他一生最后十年的生活。当时的上海,已是一片白色恐怖。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加紧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一方面对进步文化也进行镇压。鲁迅没有退缩,而是在斗争中,和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在一起。他成为革命文化的领导者和栋梁。1930 年3 月,"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了。鲁迅作为左联的领导人,在成立大会上讲话说:"我们同旧社会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意实力;我们的战线应该扩大,还要造就大群的新的战士.."敌人听说鲁迅参加了"左联",和共产党人站在了一起,恨得要命。有人就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应通缉鲁迅,逮捕他,因为他是"堕落文人"。果然,敌人不久就开始了对进步文化人的大搜捕,跟踪鲁迅的事也发生了。他只好离开家,到处躲起来。但是他手中的笔,从没有放下来。他变换着笔名写了很多杂文,深刻揭露反动派的阴谋,还索性用"隋洛文"为笔名写文章,告诉敌人:在你们的眼里,我确实"堕落"了,但我甘心这样,因为我和人民大众在一个阵营里。在一首叫《自嘲》的诗中,他这样描写了自己的处境和决心: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总得有人出来说话!""左联"成立后,进步文化运动在上海等地开展起来。鲁迅热心培养青年作家,指导他们写作,帮助他们走上革命道路。青年作家殷夫、柔石、萧军、萧红等人就是其中优秀的人才。
然而,敌人却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进行血腥镇压。1931 年初,左联的五位作家:李求实、殷夫、柔石、胡也频、冯铿在参加一次会议时,不幸被捕了。同时被捕的还有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鲁迅得到消息后,十分焦急,想方设法进行营救。然而,敌人很快就秘密杀害了他们。鲁迅悲愤交加。那一天,他独自站在月光下,怀念着烈士们,为中国又失去了好青年而伤心。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他在一首诗里,写出了自己的心情。他还写文章,公开悼念死去的烈士,并向国外作家公布了敌人的暴行。当他把文章交给美国朋友史沫特莱,请她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时,史沫特莱看了,吃惊地对他说?quot;这篇文章如果发表出来,你会被杀害的!""那有什么关系?中国人总得有人出来说话!"鲁迅坦然地回答。为了反对大屠杀,宋庆龄、蔡元培等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专门营救被捕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鲁迅也参加了这个同盟。这样在上海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进步力量,宋、蔡、鲁这些有崇高声望的人士是这个力量的核心。蒋介石又恨又怕,就命令特务暗杀了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还计划暗杀鲁迅。
1933 年6 月20 日,是杨杏佛遗体入殓的日子。特务们扬言,要在这一天再杀同盟里的人。有人就劝鲁迅不要去参加仪式了。鲁迅则坚持要去。这天午后,他临出门时,把门钥匙交给了夫人许广平,然后冒着大雨,走出门去。出门不带钥匙,说明他已经准备一去不回了!敌人被鲁迅和宋庆龄等人的大无畏气概压倒了,没敢动手。鲁迅在事后写了一首悼念杨杏佛的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他还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他们造谣,说我已逃到青岛。我更非住在上海不可,并且写文章骂他们,还要出版,试看到底是谁灭亡..只要我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战斗的杂文
鲁迅在后半生,没有创作小说,而主要是写杂文。他的杂文像匕首和投枪刺向敌人;他的杂文又像春雨和甘露,滋润着人民和朋友的心田。为了反对敌人的攻击,鲁迅和各种错误思想展开?quot;笔战。"他的杂文又多又快又好,而且深刻极了。比如,他写到穷人和富人截然不同的情感时,就这样写:"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许多学生都到南京举行游行,要求抗日,却遭到镇压。而国民党政府却说学生的行动,使友邦人士惊诧,使国家不像国家了。鲁迅马上写文章痛斥道:"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鲁迅的杂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受到人民的喜爱。
第4个回答  2005-12-19
立志成材----获夏洛奖有感
捧这份“夏洛奖学金”,我心中涌起一阵阵暖流……
跟大部分贫困学生一样,我也是来自农村,作为一名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我曾经暗怨过命运的不公,但更多的时候我感到庆幸,庆幸这世界上处处充满关怀和帮助。我的家乡是广东汕尾的一个小山村,其实要说贫困,我知道有些同学家庭情况更是恶劣,但除了贫困,家庭的特殊情况更是让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是跟着妈妈改嫁的,作为“外来人”而且性格太善良,在我们村子里是挺受欺辱的,我父亲是个年过八旬的退休工人,妈妈增多次向我苦诉,常常鼓励我:“全家只有你一个人在读书,趁着现在家里还有点能力供你读书,你一定要认真读上去哦”-----妈妈把她一辈子的希望都寄托于我身上,我成了家里未来的精神支柱,这让我知道,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但我不争气,高考发挥未能如愿心中理想,从收到补录通知书那天起,背着家的希望,来到了华软学院学习。

每当我在宽敞的教室里,每当我和同学同坐在一条凳子上学习,每当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我都会感到,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珍惜呢?我明白,三年毕业以后,就要挑起家庭的担子,我在心中暗誓----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点时间!一定要全身投入学习之中!一定要学有所成!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不断的努力。

现在在华软学习两年多了,华软的文化、华软的传统,使我学会很多做人做事的原则。华软的特色办学理念,也使我考试感受到“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好处。我的课外校园生活紧张却精彩,我也偶尔有去外面作业务赚点外快,累却充实;我的课内课程也毫不逊色。每学期末总评我的成绩总是保持在全年级第一第二名,在2004-2005学年度我更以全学年必修课总平均91.4分的成绩获得了学院的最好荣誉----夏洛奖学金。自豪地成为夏洛峰会里的一员。我现在仍未能忘怀那次颁奖典礼的激昂心情。是阿!这一路走来,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同学们的热情帮助……

今天,站在台上高高的面对着你们,我心中涌起了两年来的一幕幕;今天,你们的帮助,不仅仅是从经济上帮我度过了难关,更是我立志成材、不断前进的源泉!今天,你们的帮助,使我能直面自己的处境,我会以加倍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在我有所成就那天,就是我关怀和帮助他人之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