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效果好吗?

如题所述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听力,或者是听力不太好的话,大家是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的方法来恢复听力的,但是人工耳蜗虽然比较好,并不是人人都适用,它也是有点一定的弊端的,如果患了听力方面的疾病的话,大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知道建议进行治疗。
植入人工耳蜗是西医治疗各种耳聋的办法,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植入人工耳蜗,它是有选择性的.人工耳蜗的副作用很大。
好处:
1.能够让患者恢复听力
2.可以有效地治疗耳聋
坏处:
第一,风险高费用大。
第二,人工耳蜗的仪器需要定期的保养和清理
第三,植入人工耳蜗最容易造成面瘫。
第三,影响脑部神经的发育,比如说三叉神经,迷走神经的支配出现问题。
第五,植入人工耳蜗会带来一系的并发症,比如皮下血肿,急性中耳炎,术后迟发性切口感染,术后迟发性面瘫,面肌抽搐,术后重度眩晕;重度并发症,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致植入体外露,鼓膜穿孔致电极外露及脑膜炎、永久性面瘫发生。如轻度并发症经处置后还可有痊愈的机会,脑脊液漏经二次手术修补也可痊愈,但是也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因此患者家长在决定给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前应该慎重考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3

人工耳蜗是一项了不起的科技,但它也只是完成它的能完成的工作,它的确是负责让你听到声音,但不负责让你听懂声音。而每个家庭都以孩子可以如常人一样为至高目标,这就必须要求孩子能够得到康复教育。

神奇的耳朵

    大部分人认为听力损失是耳朵的问题,表面上看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确实根源在这里,但这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我们往深处想,想想人的耳蜗之后的听觉通路,你也许就明白了。人的耳朵是很不可思议的复杂器官,就算现在外面的外耳廓也是有它们独特的用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收集聚拢声音;中耳的三个小骨头通力协作将声音传输到耳蜗系统之中;当声波通过耳蜗里面的液体时,耳蜗里面有很多的毛细胞剪切运动,刺激听觉神经发送脉冲到我们的大脑。这几个步骤都非常重要,但如果我们能够将电流脉冲能够直接刺激在听神经(大脑)中,而不通过中间这些特殊的耳朵结构,人们也是可以听到声音的,这就是人工耳蜗(或听觉脑干)的工作范围与意义所在。

听不懂

如果一切到这里结束,那上面的答案是正确的,那么听力损失就是耳朵的问题。

然而这些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一直到人的听觉中枢,大脑将如何识别这些声音信号?不管你的助听器有多好,或者你的人工耳蜗程序调得有多好,这些声波(电流脉冲)在经过大脑听觉皮层识别(变成能识别的声音,单词或者音乐)之前,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开机之初能够听到你打鼓的声音,但是对于你在背后呼唤的名字他无动于衷。

人的大脑有很大的空间去成长和改变,这也是人工耳蜗植入的机会,换句话讲就是你的人工耳蜗术后效果很大程度是由大脑的可塑性来决定的。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人工耳蜗植入越早越好,因为越小的孩子大脑可塑空间比大龄的孩子更大。而有些成人语前聋的植入者,大脑可塑性已经非常有限,有的连适应耳蜗的步都没法做到,但这并不是人工耳蜗不工作了。

关于大脑有一种说法叫“经验依赖可塑性”,通俗点叫“你所遇到的事情将塑造你的大脑”。孩子的听到的东西越多越丰富,他的听觉中枢就会越发达。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历长时间的听力缺失(依赖初级的视觉沟通技巧,或者不使用听觉补偿干预),负责听觉那一部分的听觉中枢将被剥夺为他用或者完全丢失。例如被拿去发展视觉了,这也就解释了很多耳聋的孩子画画很好,视力超好的原因。大脑的活动可以用“连接”两个字简单概括。人的大脑里面的许多神经元一个连接着一个,组成一张复杂的网,这些连接点被叫做突触。当一个孩子听到一个单词和声音,而且把它和某个特定的意思联系在一起,表示一个突触就形成了。久而久之,这些联系就构建起越来越强的网络,能够让我们有了完整的言语理解。例如当我们听到“狗”这个词的时候,我们能够不仅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同时能够让我们和另外一些事情(家庭宠物和名字,狗的声音,我们读到的关于狗的故事)。

这一切都是关于大脑

如果一个孩子的语言输入已经被限制,或者他们不在一个聆听,说话的环境,或者他们没有一直戴着它们的助听设备,这些突触会越来越弱,变得杂乱无章,或者相互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所以更加丰富的聆听输入,孩子的言语,理解和认知将才会变得更好,我们要记住的是,语言输入的质量将决定输出的质量,这是康复过程中的基本纲领之一。

大脑的的发育对孩子的整个康复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以致越来越多人将治疗听力损失叫做“拯救神经发育”。如果有听力损失的孩子没有及时的进行干预,他们的听觉中枢将没法恢复他们与生俱来的潜能,去成为有声世界里面的一员。前期的干预的时间,干预的程度都是我们看到了不同耳蜗植入者拥有不同的效果原因。

想告诉家长的是:

人工耳蜗康复不是一件小事,康复更不是简简单单的把孩子扔给康复机构,你就高枕无忧。每一个在植入人工耳蜗之前的家庭,都要留出一定的余地和计划。家庭和康复机构,还需要与听力师保持紧密的联系。当手术之后,你至好能提醒自己,这一切都刚刚开始。

    第2个回答  2019-02-13
    人工耳蜗是一种取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设备。它可以帮助患有严重和严重耳聋的成人和儿童恢复或提供听觉。人工耳蜗由植入电极,语音处理器,定向麦克风和传输装置组成。植入后,语音训练是必要的。人工耳蜗植入是所有耳聋患者听力损失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患有语后耳聋的患者,培训通常需要几个月,而对于患有语言前耳聋的患者,需要2 - 3年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19-03-19
    人工耳蜗是一种取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设备。它可以帮助患有严重和严重耳聋的成人和儿童恢复或提供听觉。人工耳蜗由植入电极,语音处理器,定向麦克风和传输装置组成。植入后,语音训练是必要的。人工耳蜗植入是所有耳聋患者听力损失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患有语后耳聋的患者,培训通常需要几个月,而对于患有语言前耳聋的患者,需要2 - 3年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4个回答  2019-04-14
    1、植入人工耳蜗之后听到的声音和之前自然声不一样

    人工耳蜗的原理是外部处理器对声音进行处理,通过头件发送到皮下的线圈,通过电极刺激听神经,进而产生听觉。人工耳蜗虽然过去20年已经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被认为是成熟的人工器官,但远远比不上人耳的精细结构。
    据一些语后聋患者反映,声音有些像水中听到的声音或者机器人声音。因此在植入耳蜗之后,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从声音的准确度来说,人工耳蜗的电极目前几个厂商都是在12-24个。1个或几个电极对应一个频率,可以形象的理解为钢琴的键。同样的频率范围,自然是键越多,每个键对应的频率就越精确。但限于制造技术和电源管理、布线(混合电路),目前人工耳蜗还不能有过多的电极。也许未来能够有集成几百、几千、几万的纳米电极出现吧。
    从声音处理来说。人工耳蜗声音处理器也是DSP芯片,和你的手机、MP3什么的是同类型的芯片。因为耳蜗和助听器都是小众的产品,所以目前芯片并不是最先进的,在运算速度、能耗等方面未来5-10年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人工耳蜗价格为什么贵?它的芯片制造成本真的很高吗?人工耳蜗看起来很容易实现的样子? - 莫克的回答
    2、人工耳蜗是否是只解析言语声?
    这个问题需要从需求来分析。对于一个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植入人工耳蜗之后能够听见声音,进而学会说话。更好的要求才是能欣赏音乐啦,噪声环境下有良好聆听效果啦。从目前的人工耳蜗设计理念来看,言语声是首要的,其次最近几年出现对非言语声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仅人工耳蜗的硬件还有进步空间,软件更有。
    一般认为8个以上的电极已经有足够的刺激来辨别言语声。也能够说明多通道人工耳蜗出现的原因,也是满足最基本的要求——说话。
    接下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以后的软件发展。
    A降噪
    无论耳蜗还是助听器,降噪是软件角度最需要的程序。噪声环境下的聆听效果,是比较差的。因此,在程序设计中如何识别噪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常见噪声建立模型。最新的产品热点是通过GPS确认用户所在地环境,判断噪声,建立模型,进行噪声控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