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有什么相关法律法规?

如题所述

我国《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

一、《治安管理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治安管理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组织、胁迫、诱骗不满16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

(二)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

(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三、第四十一条 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四、《治安管理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五、《治安管理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六、第四十四条 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扩展资料:

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

一、从家开始

与您的孩子谈一谈什么是健康的友谊,而什么不是。虽然研究表明,父母通常是最后一个知道孩子被欺负或欺负别人的,但通过每天与孩子们聊聊他们的社交生活,您可以打破这一趋势。多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孩子和谁吃的午饭;休息时做了什么;在公共汽车上或者走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二、了解警告信号

许多孩子被欺负后不会告诉任何人,因此,您必须了解可能预示着您孩子被欺负的信号。例如,抱怨肚子疼;逃避校园活动以及下降的成绩;它们都可能是预示着有欺凌发生的红旗。此外,被欺负的孩子可能在情绪、性格、饮食习惯和卫生上会有许多变化。

三、灌输健康的习惯

向孩子灌输反欺凌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仅仅是教您的孩子不要推打或嘲笑别的孩子。孩子们还应该知道,批判的态度、武断的评价、伤人的笑话以及传播谣言也是不健康的,都会造成欺凌。另外,教导您的孩子对网上的行为负责也不会为时太早,现在,网络欺凌也是在孩子出现中的大问题。

四、给孩子以力量

给孩子提供处理欺凌的方法,如立刻走开,或告诉成年人,或用坚定的声音告诉欺负者立刻停止。您还应该教孩子们在目睹欺凌时应该如何报告。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孩子在看到另一个人被欺负时感到无助,因而我们要告诉他们处理这些困难情况的方法。

五、熟悉学校的政策

清楚了解孩子的学校如何处理欺凌行为,这十分重要。如果发生了一些情况,您不仅需要知道给哪个人打电话,您还应该对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有明确的想法。

六、报告欺凌事件

如果您的孩子被欺负,请联系学校人员并亲自与他们会面。 通过面对面的会谈,您要展示出您致力于解决此问题的态度。     您可能还需要对所有欺凌事件有所记录,以防情况升级,甚至需要与执法部门或其他外界联系。

七、成为辩护人

尽管表明您对预防欺凌支持的态度很重要,但在预防欺凌上花些时间也同样重要。志愿与孩子的老师或学校的指导顾问一起制定反欺凌计划。       如果您的学校已经制定好了计划,那么在办活动和筹款时积极提供帮助。

八、招募其他家长

当许多家长致力于预防欺凌时,学校的计划会更加成功。组织一些积极的父母帮助您解决问题,定期开会,集思广益。 然后,与合适的学校官员分享您的想法,并帮助实施想法。

九、花时间在学校

如果您白天的日程安排允许的话,接受在学校做志愿服务的机会。随着预算的减少,学校被迫缩小规模,而您的孩子在操场玩耍和午餐时间得到监管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有时只需要多一个成年人在旁边就足以阻止欺凌。

十、请家长-教师联合会或家长-教师组织赞助预防欺凌的计划

如果学校用于预防欺凌计划的资金有限,请联系学校的家长-教师联合会或家长-教师组织,并请求他们的帮助或者,建议筹款者向他们寻求帮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校园欺凌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2

【一】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

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三节 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组织、胁迫、诱骗不满16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

(二)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

(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第四十一条 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第四十四条 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二】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4
校园暴力如至死亡违反了宪法第233条,如故意进行校园暴力违法了宪法第234条,如至重伤违法了宪法第235条,如非法囚禁违反了宪法第238条,如群殴他人违反了宪法第246条,侮辱他人违反了宪法第292条,如挑衅涉事违反了宪法第293条,如抢劫违反了宪法第263条,如盗取他人财物违反了宪法第265条,如抢夺财物违反了宪法第267条,如敲诈勒索违反了宪法第275条,如绑架违反了宪法第239条。
有人认为自己未成年不用负责任,成年如至人轻伤需负刑事责任,如未成年至人死亡或重伤也需负刑事责任。
如触犯了以上宪法规定可以拨打12348寻求法律的帮助。
第3个回答  2019-12-21
亲爱的题主你好,现在国家对于校园欺凌已经出台了相当一部分法律保护,具体法律可以去有关部门咨询。
第4个回答  2019-11-27
校园欺凌,多人群欧一人,导致轻微骨折,多处软组织受伤,围欧人都有十六,七岁,该担怎么的法律责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