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侠影录的作品鉴赏

如题所述

《当代中国文学名作鉴赏辞典》鉴赏
梁羽生一向善于摹写文采风流、文武兼修的名士型侠客,其中最为光采照人的当推张丹枫,对这个人物的出色塑造也正是本书最为成功之处。侠士行走江湖,总要经受数不清的风波坎坷。在“江湖”这个浓缩了的社会环境中,侠客的武功、智慧、道德、信念等无不受到极为严峻的考验。作为一个有才情、有抱负、武艺卓绝的翩翩佳公子,张丹枫本是张家洗雪国仇家恨的最佳人选。但是张丹枫目睹黎民百姓屡受战乱之苦,深知他们渴望干戈止息的安定和平生活,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把自己一身的文才武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和百姓。张丹枫有着中国古代哲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并将之升华为一种对祖国民族兴灭继绝、扶危济困的感情。家世的惨痛使他以佯狂玩世来发泄内心的郁忿,爱情的波折曾经使他忘性迷情,然而在社会职责面前,他终能极有分寸地把握大局,处理一切。而当时局稳定、新贵专权之时,他又能审时度势,寄情山水,独善其身。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评价,张丹枫无疑具备了完美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尽管他是这样一位大英雄、大豪杰,作者却倾尽心血刻画了他“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的狂放不羁,正是有了这样的性格基础,张丹枫才能抛却宿怨、挥洒千金、生死付诸一笑,从而使他的高风亮节显得更为可信、更为感人。
这部小说还出色地通过情仇恩怨的矛盾冲突,将国事与家事、民族与个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而小说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在上述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一波三折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历史、把握人性的功力。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极少编织离奇的江湖神话和武林门派纷争,而是始终注意贯彻现实主义的创作意图。同《还剑奇情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等作品一样,《萍踪侠影录》反映了明代义军反抗暴政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斗争,从而构筑了张、云两家恩怨的宏大背景,使他们的命运无法超脱于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之外。而张宗周、张丹枫父子所面临的抉择更为复杂尖锐;如果要推翻倒行逆施的朱明王朝,替祖先夺回失去的江山,就不得不借助异族的势力,兴起战火,如果为民族为百姓着想,就不得不倾力相助世仇死敌朱明王朝——当他们找到新的生活意义时,原有的生活就失去了全部意义。所以张宗周觉悟之后不得不自杀而死,表面上看,这是满足他道德良心上的要求,并为张丹枫和云蕾二人的爱情铺设坦途,但实际上饱含了他面对这两难抉择时的无奈乃至绝望。张宗周这个人物虽落墨不多,却寄托良深。
这部小说文辞优美,严谨而不失自然,毫无雕琢造作。在情节进展中,不失时机地配合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身份和心境,夹以诗词歌赋,不但使小说气氛于杀伐中显出幽雅,也使小说情节张弛互补,颇具韵味。武功招式的描写也飞扬灵动、精采纷呈、引人入胜,读来不见血腥气,只觉诗意盎然。(作者:真人 来源:当代中国文学名作鉴赏辞典) 《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鉴赏
《萍踪侠影录》 内容简介
小说以张云两家的恩怨纠纷和一代大侠张丹枫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又土木堡事变和北京保卫战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为轴心,展现了一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深刻地描写了明朝中期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物,视野开阔,场面纷繁,具有鲜明的历史小说特征。在艺术形式上,它除保持了一般武侠小说注重曲折多变的情节安排与悬念设置、注重对富有浪漫色彩的异域风光的描写等特点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亦侠亦狂”“能歌能哭”的主人公张丹枫更是一个集传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诗意与浓郁的青春气息于一身的艺术杰作,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堪称梁羽生笔下武侠英雄第一个。作品语言洗练精纯,或遒劲苍凉,或情致缠绵,无论是血雨腥风的搏杀还是风花雪月的恋情,无一不描摸得有声有色,妙到顶端,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显示出梁羽生极其深厚的文学语言功底。本书由香港伟青书店出版,大陆翻版极多。(抱雪)
张丹枫 梁羽生小说《萍踪侠影录》主人公。明代大侠,瓦剌右丞相张宗周之子,武林怪杰玄机逸士门下弟子谢天华之徒,后与玄机逸士门下的另一位弟子叶盈盈的徒弟云蕾结为一对武林侠侣,张丹枫是一个集传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诗意与浓郁的青春气息于一身的文学形象,也是梁羽生笔下最独特、最成功的武侠人物之一。
元代末年,张丹枫的先祖“大周皇帝”张士诚曾与明太祖朱元璋争夺天下,苏州一战后兵败自杀,张士诚的后人也被迫远走塞外,定居瓦剌。张丹枫出生于塞外异域,自幼便在官拜瓦剌丞相的父亲张宗周熏陶教导下立下灭明复周的志向,但他的受定恩师谢天华却是一位侠肝义胆的中原武林高手,张丹枫受其影响,又是一个极重民族大义富有爱国爱民精神的热血青年。
这一切形成了其性格的第一重矛盾——国恨家仇与爱国爱民精神难以协调:若不借助于瓦剌军队,其灭明复周的抱负永远是一场梦;若借瓦剌军队进攻自己的父母之邦、屠杀自己的同胞又与其从谢天华那里受到的侠义教育格格不入。这种矛盾压迫着张丹枫那诗人般的敏感心灵,使他不得不于学艺初成后出走瓦剌。
出师以后,与仇家之女云蕾铭心刻骨的相恋以及因此受到云蕾父兄的反对形成张丹枫性格的第二重矛盾——家仇与涌现纠结难解:舍弃爱情固然非张丹枫所愿,而要化解两家的数代深仇又是千难万难。为张丹枫陷入人生最深重、最难以自拔的矛盾漩涡之中,他歌哭无常,徘徊歧路,以至纵酒狂醉,游戏风尘,想借此来逃避生命深处的创痛。瓦剌大军南侵加重了张丹枫的性格危机,但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彻底解脱个人精神冲突的机遇。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终于挺身而出,放弃了个人家庭的灭明复周念头,主动献出了准备用于复周的宝藏和极富军事价值的天下地形图,并亲身投入到明朝军民抗击瓦剌入侵的事业中,最终将有生以来即郁结于心头的矛盾危机消除,与自己热爱的仇家之女云蕾结合。
表面看来,张丹枫最后的抉择只是出于他个人的带有偶然性的一念,但实际上都是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局。张丹枫武功盖世,为一代武林领袖,身后威名历三百余年而不衰,但他从其本质上来说却是一个温和的和平主义者,与一般快意恩仇、流血见红的武林人物不同,他深恶人与珍、国与国之间的仇怨、敌视和战争,他也想灭明复周,但正像他对云蕾所言,这一切并不仅是为了称王称帝,也不仅是为了报复家仇,而是想借自己之手实现一个“天下万邦,永不再动干戈”的太平人间。这当然是张丹枫的一个美好梦想,同时它也实在是张丹枫心灵深处的真实呼唤,是他性格发展与完善的最原始的动力。横向的多元化的性格冲突与纵向的发展变异特征,赋予张丹枫一种一般武侠文学人物难以逾越的深度,使他成为作者特定的人道主义理想——爱国爱民的武侠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也使他成为了梁羽生武侠文学创作乃至整个中国武侠文学创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形象。(抱雪)(宁宗一 主编 副主编 刘国辉、崔胜洪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2年2月第1版) 《现代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鉴赏
《萍踪侠影录》是梁羽生最负盛名的几部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历史与传奇相结合的作品,具有史诗的民族性、历史性、英雄性与传奇性的基本特征。
它的特点之一是武侠小说兼有历史小说之长,它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写明朝大臣于谦尽忠报国,抵抗外族侵略,最后反遭皇室迫害的故事。于谦在皇帝被俘,都城将破的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挺身而出。把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拥立新帝,奋起抗敌,发动民众,保家卫国,在打退侵略者的同时也种下了日后遭迫害的祸根。于谦的所作所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也代表了正义的力量和人民的愿望。谙熟中国文史的梁羽生把此类重大历史题材引入到武侠小说创作之中,在激烈的民族矛盾冲突中塑造出于谦这样一位为国尽忠,为民请命的忠臣形象,讲述了他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写“史”的同时,也写出了“诗”的韵味,是史与诗的结合。
特色之二是武侠形象的创造。梁羽生擅长于写文采风流的名士型侠客,注意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常寓诗词歌赋于刀光剑影之中。侠,本是古代社会中的一种英雄人物。他们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身份,敢于通过自我寻求、体现、实践和恢复受到损害的社会公正和道义理想。而这一目标也就决定了侠士不同于普通凡人——侠必须胆大智高,有超人的武艺和体魄,否则他就不可能完成侠的使命。书中着力塑造的张丹枫,就是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世仇、甘愿抛弃荣华富贵,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间,为国为民,屡立奇功,武艺高强而又文采风流的名士型侠客。“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书中把张丹枫的个性放在一个激烈的民族矛盾斗争的历史条件下,使他的种种行动都围绕着爱国主义意识而展开。在个人、家庭、国家和民族诸种利益互相冲突,不能兼顾的矛盾漩涡中,凸现出一种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一切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的生死荣辱成败得失全然不计的狂傲奔放,潇洒脱俗、大义凛然的英雄侠士的个性特点。一种明智不可而为之,舍生取义,宁折不弯的侠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萍踪侠影录》及其中于谦、张丹枫等人物有一种正气磅礴的道义感,唱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透射出一种高山大海般的崇高之美和阳刚之美。
谣曰:没有明君找清官,没能清官找大侠。于谦与张丹枫,正是清官与大侠的代表,分明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代表社会正义的两大政治理想,也是一种可称之为“清官情节”和“武侠情节”(注应为情结)的普通的社会心理的产物。因此,这就不仅仅是两个出色的人物形象了,而是包蕴着传统的道德理想和更深刻的文化心理于其中了。
特色之三是爱情故事的深化,豪情与柔情并举,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同在。书中穿插了张丹枫与仇家后代女侠士云蕾之间波澜起伏的爱情故事。它不同于一般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之处,是把男女主角的爱情波折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在国家兴亡,民族大义的背景上抒写男女主角的曲折爱情,以阴柔之美来比照和映衬阳刚之美,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富有立体感。而且,爱情故事本身也写得深沉蕴藉,凄婉动人。张丹枫常以“亦侠亦狂亦温文”来自诩个性,书中他为国家民族大义奔波出力是他亦狂亦侠的一面,而他与云蕾的爱情波折和刀光剑影中时时点缀的诗词歌赋体现了其“温文尔雅:的一面。合二者观之,才是一个完整的文采风流的名士型侠客形象。(摘自刘新风、陈墨等主编《现代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萍踪侠影录》) 张丹枫潜回中原,遇见女侠云蕾,便开始了缠绵悱恻的一段情爱(《萍踪侠影录》)
张丹枫的先祖张士诚因与朱元璋争雄天下,兵败后,后人逃到蒙古。张丹枫的父母张宗周是瓦剌宰相。云蕾的祖父云靖本为大明使臣,被张宗周羁留瓦剌几十年,云靖儿子云澄为救父亲又致重残,云、张两家本是世仇。
但张丹枫的师父谢天华,云蕾的师父叶盈盈又是同门师兄妹。双剑合璧天下无双。云蕾在知道身世之前(注应为知道张丹枫身世),早已爱上张丹枫,张丹枫更是爱得如痴如颠,一口一个“小兄弟”,叫得缠缠绵绵。
张丹枫为化解两家冤仇,费尽心力,但云蕾格(注:应为恪)于父、兄之命,终难于归。张丹枫失意之下,竟然心智失常,记忆丧失。迷迷糊糊中跑到师父对头上官天野的石室中:
“张丹枫一觉醒来,已是第二日的下午,只觉隐隐幽香,沁人心脾,睁眼一看,只见阳光透过窗户,窗口供着一盆芝兰,窗户两边挂着一副对联,联道:“难忘恩怨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房中布置精雅,壁上还有一幅书图,画中一片紫竹林,林中一个紫衣少女,长眉入鬓,似喜似嗔。张丹枫心中一怔:画中的景象,好像在哪儿见过一般,连画中的少女,那身材体态,也像曾和自己有一面之缘。张丹枫重读联语:“难忘恩怨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如醉如痴,只觉云蕾的影子在眼前浮晃,紫竹林中的少女突地化成了云蕾,好像要从画图中跳出来,转眼间又消失了。张丹枫自言自笑道:“天地之间哪还有人比得上我的小兄弟,画中少女虽美,也难及她万一。”不知不觉拿起书案的纸笔,画了一张又一张,画的都是云蕾的肖像,有含羞的云蕾,有带笑的云蕾,有薄怒的云蕾,有佯嗔的云蕾,有惹怜的云蕾,种种神情,种种体态,一一描绘纸上,兴犹未已,又画了一幅她和自己并马奔驰的图画,题上一首小词道:“掠水惊鸿,寻巢乳燕,云山记得曾相见,可怜踏尽去来枝,寒林漠漠无由面。人隔天河,声疑禁院,心魂漫逐秋魂转,水流花谢不关情,清溪空蕴词人怨。”画完掷笔长笑,忽地又呜呜痛哭起来”。
梁羽生辞章华丽,用在这里,真写得缠绵婉转。
张丹枫“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由已推彼,因知上官天野的二弟子乌蒙夫因修习上乘武功不能与师妹林仙韵结合,心中不忿,便将“玄功要诀”借给乌蒙夫,这便是将爱情视作至高无上。要知武林中最为珍贵的便是此类秘笈,但在爱情面前,又是“皆可抛”了。
张丹枫和云蕾最后如愿以偿,更是风光宜人,“张丹枫如在梦中初醒,低声说道:“小兄弟,你也进城么?”云蕾盈盈一笑,种种恩仇,般般情爱,都尽溶在这一笑之中”。
这是一对美满缠绵的爱侣,若干年后,云蕾先去,又若干年后,张丹枫临去世前,在一曲《广陵散》中,“低首冥思,往事一幕幕从心头揭过,有多少欢乐,有多少哀伤……“蕾妹,为了不负你的期望,练成无名剑法,我让你久等了。其实没有你在我的身边,我就算练成了绝世武功,又有什么欢乐”。(《广陵剑》)
在孤独与寂寞中,透出一股深沉的缠绵,在这缠绵的情意中含笑而逝,又是何等洒脱。这便是爱情了。
(摘自《侠与义—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中第十章“武侠小说中的爱情主题”之五,作者蔡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年6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