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孟浩然为什么支持李白入赘许家?

如题所述

关于洞庭湖,迄今为止最有名的诗词,可能还是孟浩然的那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很多人大概都听过这句诗,但可能并没有记住这首诗的全文,以及最重要的,它的标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是的,拥有这么一句仙气卓著的名句的诗文,标题居然是赠丞相,而它的最后两句也几乎同样知名,但一看就是俗不可耐——“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也就是说,他写这首诗,前面对于洞庭湖波光浩渺的描绘,其实只是为了引出后面这两句,是为了告诉这位张丞相,自己是有多么的想要成为他“池中之鱼”,想要得到举荐出仕做官,而不是过着这种看似逍遥,其实碌碌无为的生活,这样的吟风弄月,别人觉得他很潇洒,可他自己却只觉得羞耻,愧对“圣明”。

他这个人其实很有意思,明明为人高雅潇洒,诗风清淡自然,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也是因为这一点,跟天性逍遥放荡的李白很有共同话题,后来李白还写诗向他“表白”,头一句就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但本质上来说,这两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李白是那种既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也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看似同样仙气飘飘的孟浩然,遭人“摧眉折腰”以后,最大的情绪,也只不过是叹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总之被弃还是怪我“不才”,'“主”还是英明的,是不会错的。

可见这个人吧,官僚病其实很严重,在他的价值观里,只要能当上官,那就是天大的幸福,是人生终极的追求,为了能当官,写这样谄媚的诗文都可以,更何况是入赘,别以为写诗不如入赘丢脸,其实对于他这样以洒脱闻名的大诗人来说,写这样谄媚的诗文传遍天下,和入赘到别人家当赘婿,真的很难说哪个更丢脸。



而他连写谄诗这种事都干了,对于入赘,当然也没有什么别扭的,他深知李白跟他处境相似,也是欲求一官职而不得,而李白比他情况还惨点,他是出身书香世家,好歹能参加科举,就是考不上,而李白他那个破出身,商人之子,他即便有能力也没法参加科举,所以想要做官出头,唯一的方法就是入赘官家,改变自己的家世,现在这个机会摆在眼前,那还犹豫什么?


​而电影中的高适之所以反对李白入赘,也有他个人的身世的影响,因为他所在的高家是累世簪缨,先祖曾官至渤海郡王,对于家族传承的看重自然是无与伦比的。


​而对李白来说,他的父亲虽然爱他,但他的家族实在不是什么有皇位要继承的高贵家族,抛弃了也没什么可惜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孟浩然给他的建议并没有错,而李白的入赘也可以说是他稀里糊涂的一生当中少有的正确决定,至少在那个时点,让他好好的活了下去,也开启了他后半生的传奇。



所以其实方法不重要,只要能达成目标,哪怕像李白那样最后受不了开溜,也是一段传奇,总比悄无声息的饿死在某个偏僻角落要好的多了。


​因此,归根结底,虽然高适为人光明磊落,对李白更是掏心掏肺,但受限于他的阅历和认知,他的建议其实并不符合李白的需要,而孟浩然即便市侩一些,但他的建议对李白才是真正有用的,可见并不一定要三观完全相同才能做朋友,但在寻求建议时,还是要找处境相似的朋友咨询,要更靠谱些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9

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孟浩然支持李白入赘许家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友情:孟浩然和李白是好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孟浩然对李白的才华和个性非常欣赏,因此支持他的决定。李白的才华: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孟浩然认为李白的才华可以为许家带来荣耀和声望,对家族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政治考量:电影中描绘了唐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权谋,孟浩然可能考虑到李白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可以在政治上为许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对许家的认同:孟浩然对许家这个家族有一定的认同感,他认为李白入赘许家可以增强两个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根据电影情节推测的可能原因,具体情况可能与电影剧情有所不同。

第2个回答  2023-07-24
根据历史记载和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孟浩然和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和文学上的相互欣赏和影响。
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前往长安寻求文学和政治上的发展,并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认为李白的才华和名声可以为他所支持的许家带来更多的声望和地位,因此他积极劝说李白入赘许家,以提升许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电影中还表现了孟浩然对李白性格和行为的担忧和关爱。他希望通过让李白入赘许家,能够为他的生活和未来提供一定的保障和稳定,同时也可以避免他因为过度饮酒、作诗、游历而失去他的才华和前途。
总之,孟浩然支持李白入赘许家,既有政治和家族的考虑,也有对李白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