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是怎样向西方学习的

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是怎样向西方学习的

“日本古无海军,安政二年六月,和兰人始献蒸汽船,德川将军家定遣矢田崛景、藏胜麟太郎等于长崎就和兰人学操汽船术,复遣榎本釜次郎、赤松太三郎等往和兰国习海军法,又购观光舰于和兰。……庆应丁卯,德川氏还政,设三职隶八课,始有海陆军务之名,而未设专官。……八月,于兵部省中分陆军、海军二部,各设分局,逮五年二月,始废兵部省,与陆军分,专设海军省。六年六月重定官制,沿为今制。”(11)

·1872年(同治十一年、明治五年)11月28日,根据“全国皆兵主义”,颁布《征兵告谕》,实行国民义务兵役制。用普遍义务兵役制,来取代武士职业兵役制。告谕中规定:“全国四民男子年达二十岁者,悉宜编入兵籍,以备缓急”。同时,设海陆军。兵役制的改革是明治政府加强军事力量,准备对外扩张的重要措施之一。表明日本向军国主义道路的迈进。从征兵告谕发布时起,日本先后设立了海军学校一所,海军兵团三处,用以培养和补充海军军官。但当时日本海军力量仍很薄弱,总共大小舰船不过十七艘。(12)

·1874年(同治十三年,明治七年),日本侵略台湾的失败,使明治政府“痛感舰船之不足,向英国定购了扶桑、金刚、比睿三舰”(13)“这是海军省设立后向外国购置新舰的开始”(14)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经过十五年的大力扩充和苦心经营,到了1882年(光绪八年、明治十五年),日本已拥有“舰船十二艘,兵员八千九百九十五人”(15)的一支海军力量。

·日本政府制定了从1883年(光绪九年、明冶十六年)开始的八年造舰计划。

·明治政府决定从1886年(光绪十二年,明治十九年)发行海军公债

·1888年(光绪十四年、明冶二十一年),西乡从道又提出《第二期军备扩张案》,这是一个庞大的造船计划。其中包括建造海防舰以下四十六艘的五年计划。

·至1890年(光绪十六年、明治二十三年),日本海军拥有完成和正在建造的舰只计二十五艘。合计五万余吨(16)

·1892年(光绪十八年、明治二十五年)。向英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吉野”。

·1893年(光绪十九年,明治二十六年)2月,天皇睦仁再次下谕节省内廷经费。六年间,每年拨给造舰经费三十万元。又命令全体文武官员,除特殊情况外,在此期间,一律缴纳十分之一的薪俸作为造舰费。并决定扩大原计划之军舰制造费。计划在七年中,以一千八百万元的巨款,建造铁甲战斗舰二艘、巡洋舰一艘、通报舰一艘。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政府以军港为中心,将全国海岸划成五个海军区。每一海军区设一海军镇守府。计:第一海军区:横须贺;第二海军区:吴第三海军区:佐世保;第四海军区:舞鹤;第五海军区:室兰(未定)(17)

·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海军舰船的编制是,以松岛为旗舰,合高千穗、千代田、高雄、大和、筑紫、赤城、武藏,编为常备舰队。其他舰艇则分属于各镇守府。

综合中日两国海军发展的历史,我们选取1888年这个时间点作为参照,不难看出,此时中国海军较之于日本海军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具体如下:

表二:1888 年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实力对照表(18)

战舰种类 中国
(仅计北洋海军) 日本
二等战舰 2 1
包括二等战舰在内的铁甲舰 4 2
(包括1865年法国产的撞船“东舰”)
快船(巡洋舰) 7 5
舰船总数 24
(不含运输船) 22(不含运输船)
官兵 4千余人 近万人(参照黄遵宪《日本国志》的记录似少于此数)

由此可见,至1887年时,中国仅一支北洋海军就足以与整个日本海军相抗。而且在二等战舰、铁甲舰、快船等主要指标上还领先于日本海军,如果再加上南洋海军的实力(福建海军已于之前的马尾海战中全军覆没),自然远出于在日本之上。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光绪元年(1875年),制造局制驭远兵船成。船政制元凯兵船成。以扬武练船令学生游历南洋各处,至日本而还。”(19)当时,“以英人郎威理司海军训练”。(20)在这个时候,中国尚可耀兵与日本,所谓“至日本而还”,可见当时的日本海军势力可谓甚不足观,其时,郎威理曾建议借此时机一举歼灭日本海军主力,后来这一建议虽然被否决,但由此大抵可以看出中日海军力量这时尚存在巨大差距。这一事件大大刺激了日本当局,也加快了其扩军备战的步伐。但即便如此,至1888年,从中日海军实力对比来看,优势仍然在中国一方。

然而仅仅六年之后的1894年,中国的北洋海军却大败于日本海军之手。从第一部分列举的黄海海战中中日海军力量的对比中,我们惊奇的发现,短短六年之后,日本海军在诸多方面的实力已经远远高于北洋海军之上,尤其是在速射炮、舰船航速和新锐舰的数量上,中日两国可谓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由此,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的惨败也就似乎不可避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