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的故事简介50字

如题所述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期间,介子推割肉喂食于他。重耳登基后,却忘记了介子推的恩情。介子推不追求名利,隐居于绵山。重耳深感悔恨,火烧绵山寻找介子推,却发现他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有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那日定为寒食节,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
介子推(?-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被后人尊称为介子。他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关于他的出身和事迹,文献记载甚少。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被小人视为迂腐,然而他的行为却体现了正道之义。介子推的行为并不是忠于君主,而是出于对国家的爱。他的行为被后世儒家评价为“忠君之典范”,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源泉,这实在是介子推被误解的地方。
将介子推的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是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是应该被提倡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了中华民族脊柱。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慨,他“割股食君”实则出于“食国”之心,这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藏着对祖国的深沉热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